《【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高考古诗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吴音:指江西上饶一带的口音,这一带在春秋时属于吴国。相媚好:听来亲切悦耳。媪(ao):年老的妇女。锄豆:给豆田锄草。织:编造。无赖:这里是既顽皮又显得很可爱的意思。

【鉴赏导示】

辛弃疾写了不少描写农村生活的有名词作,这首词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之一。古人云:“词要清新”,“澹语要有味”(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这首词写的是农村小景。江南农村的环境美,老少两代人的淳朴、勤劳与活泼有趣而更美。作者由于抓住了淳朴、勤劳这些在农民身上较为本质的特征,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却给人以美的享受。

【鉴赏】

这首词在艺术上颇有特色:

第一,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上下片并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白描的手法,就把一家农民的居住环境和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画面真实地描绘出来了。尤其是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五口人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这样真切动人,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在描写农村生活题材的词当中,是比较少见的。

第二,从艺术结构上来看,这首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局画面,展开人物活动。茅屋是靠近小溪的。老人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豆地里锄草,小儿无赖卧在小溪的一头剥着莲蓬。在这四句之中,连用三个“溪”字。显而易见,作者以这条小溪为中心进行布局,就使得整首词的画面十分紧凑匀称。所以,“溪”字的使用在这首词的结构上,起着桥梁的作用。

第三,这首词构思巧妙,颇为新颖。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里司空见惯的,然而作者把它们写进词里,就使得再现的村舍环境显得格外清新优美。这是写景。在写人物方面,一对老夫妻,身边有大中小三个儿子。大儿子在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编织鸡笼,小儿子在溪边卧剥莲蓬。老夫妻俩不再劳动了,在家喝点酒,聊聊天。通过这样巧妙而简单的构思,就把农村充满着一片生机、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景象,如绘如画地反映出来了。这样的构思,不仅使这首词具有浓厚的诗情,而且有着优美的画意,真是清新悦目,使人心旷神怡。

这首词对农村清新秀丽、安静恬适生活的描写;对老年夫妻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表现了作者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审美观点。

【鉴赏要点】

[1]名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2]白描的手法。[3]巧妙、新颖的构思。[4]用字的精妙。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