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七)》高考古诗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七)》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难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岂伊二句:意谓橘林之所以经冬常绿,并不是由于南方气候的温暖,而是因为橘的特性不怕风霜。伊:语助词。岁寒心:犹言耐寒的特性。荐:进奉。阻重(chong)深:被阻隔在深远之地。运命二句:由橘到人,感慨自己的政治遭遇。循环:指命运否泰的交替。不可寻:找不出它的道理。徒言二句:《说苑·复恩》:“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此反用其意,谓人们只知树桃李可以成荫,而不知丹橘终冬不凋,远胜桃李。树:种植。阴:同“荫”。

【鉴赏导示】

张九龄被贬后,李林甫、牛仙等人在朝,极受唐玄宗宠信,正直人士受到排挤打击。他是南方人,橘是南方植物,而被贬之地荆州的江陵,即古楚国的郢都,又是著名的产橘之地。屈原曾歌咏橘树“独立不迁”的特性。这首有感于朝政的紊乱和个人的身世遭遇,故因物寓志,以橘自比,而以桃李影射当权得势的小人。

【鉴赏】

这首诗以丹橘自喻,抒发了作者虽怀高才美德却无法为国效力的哀怨。

首二句,诗人以南国橘子树为喻,颇为得体。橘子树经冬不凋,正是他自己忧国忧民之心犹存的生动写照。诗中以果实代树,使“丹橘”与“绿”相配,既可以增强文字的色彩,又能将诗人的德才比拟得更加形象。三四句承上,自问自答,用带有辩驳性的反诘句,阐发哲理,引人思考,接着以力排众议的自答结束,跌宕起伏,顿挫有致。五六句意思是说,橘子本可进献客人,怎奈山重水深,道路阻隔,无法陈献。这里寄托着诗人的无限感慨,叹橘实是艾怨自己。这两句承上启下。七八句由上文写橘子的遭遇。诗人感到命运的好坏因机遇而不同,至于为什么不同,诗人也无法考究。这是诗人对自己遭遇的解释。从中可以品味出诗人内心的怨伤情绪,而在表现方式上却不露愤怨的痕迹。末尾二句,紧承前句谈及的命运问题,表面看,是叹息丹橘遭弃、桃李得宠的现象,实则是道出了贤材不得用世的不平,发人深思,余韵深长。

总之,本篇以物喻人,双关到底,委婉托讽,语淡意深,耐人寻味,不愧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鉴赏要点】

[1]名句:“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2]风格清丽情深。[3]采用比兴、双关等手法。[4]语言含蓄、深沉,耐人寻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