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

《孟子》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11)养而无害,则塞(12)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13)义与道,无是(14),馁(15)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16)也。行有不慊(17)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18)未尝知义,以其外之(19)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20)也。无(21)(22)宋人然(23)。宋人有闵(24)其苗之不长而揠(25)之者,芒芒然(26)归,谓其人曰:‘今日病(27)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28)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29)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30)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公孙丑:复姓公孙,名丑,齐国人,是孟子的弟子。

恶(wū)乎长(cháng):在哪方面擅长。

知言:能理解、识别各种言论。

养:培养,养育。

何谓:什么叫做。

难言:难以说得明白。

其为气也:它作为一种气。

至大:最为盛大。

至刚:最为刚强。

以:用。

(11)直:正直。

(12)塞:充塞,充满。

(13)配:配合辅助。

(14)是:这。

(15)馁:饥饿。

(16)袭而取之:从外入内突然取得它。这句意思是,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

(17)慊(qiè):满意,满足。

(18)告子:姓告,名不害,据说他兼通儒家和墨家的学说,曾经求教于孟子。

(19)外之: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外,动词,以……为外。之,代词,指代“义”。

(20)助长:指用外力(违背规律地)帮助它成长。

(21)无:通“毋”,不要。

(22)若:如同。

(23)然:代词,如此,这样。

(24)闵:同“悯”,忧虑,担心。

(25)揠(yà):拔起。

(26)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27)病:疲惫之极。

(28)槁(gǎo):枯槁,干枯。

(29)耘:给作物除草。

(30)非徒:不但,不仅仅。

【译文】公孙丑问道:“请问老师您擅长于哪一方面呢?”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浩然之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然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不能停止,心里不能忘记它,也不违背规律地助长它。不要像宋国人一样。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种的禾苗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