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 甫·月夜》高考古诗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唐]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闺中:闺中人,指妻。忆长安:想念在长安的父亲。虚幌: 轻薄透明的帷幕。

[鉴赏导示]

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攻破潼关,玄宗入蜀,七月,肃宗李亨即位于灵武。杜甫把家眷寄居在鄜州,只身前往投奔,途中为叛军所俘,掳到长安。由于杜甫当时位卑名微,没有被拘禁,这首就是这年八月在长安所作。

[鉴赏]

天宝十五年(756)八月,杜甫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但诗人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起笔不凡,直写到“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里一笔两写,既写自己独自看月,又道出妻子由于小儿女“未解忆”的独看之景,使“独”更进一层。

从整篇来看,一、二两联,“怜”、“忆”二字,不仅暗含着对往日生活的追忆,而且饱蘸着诗人特有的辛酸、忧虑与惊恐,含意深长,耐人寻味,发人肺腑。三、四两联,先以想象再现妻子的形象,再以希望之语作结,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情,直抒思念妻子之情,字里行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在构思上巧妙独特,从对方着笔,使感情表达更深沉、更感人。全诗紧扣诗题,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将过去、现在与将来俱蕴其中,词旨婉切,章法紧密,为五律诗的典范之作。

[鉴赏要点]

[1]名句:“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2]意象鲜明。[3]借月抒怀。[4]从侧面描写来抒情,很有新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