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亢问于伯鱼
陈亢问于伯鱼曰[1]:“子亦有异闻[2]乎? ”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
——选自《论语》
【注释】
[1]陈亢:即陈子禽。伯鱼:名鲤,孔子的儿子。
[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3]远(yuàn):不亲近,不偏爱。
【译文】
陈亢向伯鱼问道:“你在老师那里得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
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庭院,我快步从庭院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庭院,我快步从庭院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会立足于社会。’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赏析】
这则小故事说的是陈亢通过和伯鱼的交谈得到一些心得。陈亢私意以为孔子的儿子伯鱼一定会得到孔子的偏爱,得到更多的教诲!伯鱼说了两件事,想必出乎陈亢的意料。从伯鱼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家教。孔子独自站在庭院中,伯鱼“趋而过庭”,这里的“趋”字反映了伯鱼对父亲的敬畏感,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对伯鱼日常的教育很严格。孔子借着偶然和儿子见面的机会告诉伯鱼学《诗》、学《礼》,伯鱼即“退而学《诗》”“退而学《礼》”,从伯鱼的行为可知他非常尊重和听从父亲的建议。从伯鱼说话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不仅是成功的教育家,还是很会教育孩子的父亲,是一位受到儿子敬重的父亲。
【思考与练习】
读完这则小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颜回好学
(西汉)司马迁
回[1]年二十九,发尽[2]白,蚤[3]死。孔子哭之恸[4],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5]。”鲁哀公问:“弟子孰[6]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7],不贰过[8]。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9]。”
——选自《史记》
【注释】
[1]回:颜回,又称颜渊。
[2]尽:全。
[3]蚤:通“早”。
[4]恸(tònɡ):哀痛之至。
[5]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
[6]孰:谁。
[7]不迁怒:不转移怒气。迁:转移。
[8]不贰过:这里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贰:重复、一再。过:过错。
[9]亡:同“无”,没有。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赏析】
我们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不能发泄到别人身上,这是难以修成的涵养;而知错就改,不重复犯错,也是要有很高修养的。能够做到这两点,也就像是颜回那样的贤人了。
【思考与练习】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发尽白,蚤死。
(2)今也则亡。
2.解释下列句中加下滑线的字。
(1)孔子哭之恸
(2)门人益亲
(3)弟子孰为好学
(4)不贰过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迁怒,不贰过。
4.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