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自己“养”,品德自己“修”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很多人在平时的生活中会抱怨自己魅力不够或者是羡慕他人的功成名就,然而,人生之路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的,因此素质自己“养”,品德自己“修”。

提高个人的素质品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靠的是点滴积累、不断完善。戏台上有句话:“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十年的积累才换得台上表演一分钟,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夸张,却说明了人做什么事长期积累是基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有人们要做的都是从点滴开始,不断积累,直到能做成事,做好事。

十年前有个小孩刚刚读小学,由于从小被家长溺爱,所以他在学校里面很不合群,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先考虑自己,丝毫没有集体意识、大局意识。他既不会去助人为乐,也不会主动去团结同学,所以,他在学校里得不到朋友们的喜欢,老师对他也毫无办法。

一个偶然的“机遇”,让他有了彻底的转变。一天,他一个人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小混混”。“小混混”想问这小孩要点零花钱,由于这个小孩家庭条件不错,所以这次他就被“盯”上了。无助、害怕、愤怒等情绪在小孩头脑中瞬间迸发了出来,但是他不知道要如何面对,那个“小混混”还拿出了自己的“凶器”。

就在这个时候,路过的三个学生也就是这个孩子的同班同学发现了这一情况,他们一个打电话报警,另外两个赶紧过去帮忙。“小混混”仍在纠缠,没想到警车竟然到了。这个孩子成功地脱离了困境。

从那天开始,这个孩子明白了朋友的重要性,也知道了团结互助的真正含义。他开始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同时不断积学习人生的各种智慧。

十年后的他再也不是孤单地一个人在人生路上行走,他身边有了很多朋友。毕业之后他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由于他热情助人,经常为大家分担工作任务,所以同事们都喜欢和他交往,谁有了工作上的困难,都会向他请教,他也常常急人所急,乐于帮助他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助人,而且任劳任怨,丝毫不图回报。领导看到了他的优点,也充分认可了他这种乐于奉献、不计私利的优点,不久他就得到了提拔。

这个故事非常值得我们深思。我国古代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即人要提升自己的修养,就必须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要有大局观念,但人都是有私心的,做到“修身”必须要克服自己缺点。古人讲“改地迁善”,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改”呢?

“改”,即“改言”、“改性”、“改心”。这里的“改”是相对的。先说“改言”。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基本方式就是语言,如果我们说话不讲艺术或是说话不得当,就很难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好感。所以,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首先从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开始。“改性”、“改心”是讲我们在性格上和思想上若有一些弱点和不足,那么,就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注意加以改变。不改的话,自己就很难在道德修养上有所提高。

除了改,古人还提倡“受”,即人在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中应该学会“受教”、“受苦”、“受气”。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的人为何能不断地进步,而有的人则不进反退呢?原因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受”。有些人不乐于接受自己身边的新事物,不能够很好地改进自己的不足;还有些人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也不接受自己身边的新事物、新思想。“受教”,是生活中的常态,所谓“受教”,就是把东西吸收到自己思想中,然后把它消化成为自己的思想。人不仅仅要“受教”,还要“受苦”、“受气”,一个人不能只接受别人的赞美,还应该学会接受别人的批评、指导,甚至“伤害”,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受苦”、能“受气”的人才会有进步。

学习是人一辈子的事情,提高修养也是每个人一生的功课,素质的积累是一个不可间断的过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是一个可取的方法,只有日积月累、坚持不懈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好习惯,从而有助于日后的发展和成功。所以说,自我学习永远不能停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