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自古以来,良好的道德修养一直被人们所推崇,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永恒坐标。

人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昭示的是他的精神风貌,体现的是他的道德水准,也是他心灵是否真、善、美的重要标志。那么,什么是道德修养呢?一般意义上道德修养的内涵,主要指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及道德品质、道德行为等具体方面,渗透在人的言行举止之中,覆盖了人活动的多个层面。也就是说,一个人爱什么,恨什么;追求什么,厌弃什么;怎样律己,怎样待人;怎样工作,怎样生活;得意时会有什么样的情感,挫折时会有什么样的态度;成功时会有什么样的心境,危难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时时处处显现道德修养。

《论语》中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强调说,君子重视的是道德修养,小人关心的只是土地财富;君子重仁义,小人重物质。孔子常对其弟子说,对于君子来说,除了理想和追求外,道德修养极为重要,要经得住困难的考验,“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看到贤德之人就向其学习;看到不好的人要引以为鉴、反省自己,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过上美好而成功的生活,就必须具备与之相符的良好的道德品格。品格是道德问题的核心,而追求良好的品格,其实就是追求全面性的“个人卓越”与“人际卓越”。人想要达到真实、全面、令人深感满意而且可以长久的个人卓越境界,就务必要拥有最基础的道德底线——良好的品格,而良好的品格又是伦理道德的核心。好的品格大致包括诸多元素:正直、诚实、耐心、勇气、仁慈、宽容、富于责任感等。

周敦颐在他的名篇《爱莲说》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出淤泥而不染。”寓意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荷花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也是对有德行的高尚君子的隐喻。可见,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好坏虽然不是一眼能看穿,却是一个人的人生标签,它的价值不可估量。道德修养的衡量标准与人的声望、金钱、权力及任何世俗标准截然不同甚至毫不相干,但是这些标准都是建立在人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的基础之上的。

在社会交往中,道德修养对于一个人来说,极为重要,古往今来都是衡量正人君子的一把尺子。中国古人常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临大节而不可夺”,讲的都是待人接物时的基本原则,也是道德修养公认的社会标准。

确立社会道德标准,可以作为伦理的指南,让人在航行在社会中的航船受到诱惑的狂风袭击的时候,不致偏离航向。生活中,很多人并没有十分坚定的道德态度,因此,一旦遭遇到困难,往往很容易被击败。所以,人在努力迈向成功的过程中,良好道德品格发展的重要性丝毫不能逊于智力的发展,也丝毫不逊于人持续提升的感受能力,以及表现技巧。如果一个人未能培养良好的品格,便不可能建立真正成功的人生。有些人没有正确的能力去评估怎样做最合乎自己的利益,常追求错误的“梦想”,这实际上是以一种自我毁灭的方式去行事。还有一些人没有长远的眼光,只重视眼前可以带来快乐或其他有甜头的事物,不顾及大局或以损人的方式达到利己的目的。这些都是不对的,事实上,假如没有伴随优良品格而来的洞察力、自我约束力以及耐力,我们便难以平稳迈向全方位的“个人卓越”。反之,如果我们能培养自己优良的道德品格,建立起坚强的道德性格,就能扫除人生路上众多的障碍,从而获得个人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生活中,我们要做任何事,或筹划任何事,也都是以夯实良好道德为基础的。没有这样的基础,人注定要失败。人首先要确定明确的、符合社会规范的良好的道德标准,然后据此行事。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中,历代先贤都强调修身养性对一个人夯实良好道德基础的重要性。所谓“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善养浩然之气”,先“修身”,再“治国”,然后“平天下”等理论,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当然,修身,绝不是一种单纯的外在修饰,更深层次上讲的是一个人对自己道德修养的匡正,所谓“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人夯实良好道德基础,为正身做好准备,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仅是人格形成的关键因素,也是建立人格结构中的核心要素。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个人的道德修养给予特别的关注,把它作为政治学说和人生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德行与事业看作人生追求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强调德是立业的基础,“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古人说:“人之生也,无德以表俗,无功以及物,于禽兽草木之不若也。”就是说,道德修养是本,是一个人安身立命、待人接物的基础,只有立德,其他才能随之而立;如果立业的过程中不注重品德修养,事业就没有根基。

立德,并非纸上谈兵,强调的是要在现实生活中注意把握道德修养的原则和标准。世界之大,人口众多,千差万别。一个人要想立德修身,究竟依据什么样的尺度,这是非常重要的。要从时代需要出发,广泛汲取中华文明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精神元素,结合自己的个性,完善自己的德行。应该说,自古以来,我们的先人们在如何提高道德修养一直在进行不懈的探求与实践,总结出了灿若群星般璀璨的智慧,夯实了如何锻造崇高道德修养和人格的根基。古代君子崇尚以“万事莫贵于义”为核心的做人准则,还有像嫉恶从善、公正无私、正气浩然、与人为善、诚实守信、重义轻利、洁身自爱、忧国爱民等,都是中华文明所推崇的道德修养中的闪光之处,是我们应该永远继承和发扬的。而那些口碑如山的君子,更是我们的楷模、学习的榜样。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呢?

首先,不管何时何地都要争取做到完全诚实。孔子讲:“人无信不立。”孟子说:“言而有信,人无信而不交。”要求人在一言一行中贯彻诚信原则,不轻易许诺,言出必果,即使情况特殊不便于吐露真言,也不要因此而编造谎言。

其次,为人要正直。正直是道德修养中不可或缺的原则,它能使人具备勇气和力量,经受不公命运的考验。

林肯在1858年参加参议院某次竞选活动时,他的朋友警告他不要发表某一方面问题的演讲,否则会树敌而失去很多选票。但是林肯回答说:“如果我不能坚守正直的做人原则,那么就让我伴随着正直落选吧。”结果是他确实落选了,但是两年之后他就任美国总统。

人在加强道德修养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在动力,那就是需要用自尊自重,谨言慎行来规范约束自己,做到非善莫为,非礼莫做,严于律己。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毫无理想追求、浑浑噩噩过日子的人总是极少数,但不重视道德修养、修身的却大有人在。比如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认为社会埋没了他们,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这些人并非真正德才兼备,他们放松了对自己道德修养的要求,志大而才疏,思想幼稚、脆弱,对生活中的矛盾和挫折缺乏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应变的能力。现今社会竞争崇尚多元化、个性化,但仍然不能放松对自己道德修养提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要以提高道德修养为本,以古人“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精神严于律己,自察自省,对自己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对优点加以发扬,以达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目的,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只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才能经历风雨,成熟成长,人提高道德修养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有意识地去锻造和完善,就一定能逐步提高,达到道德修养的高标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