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内在的力量
很多人认为“我不够好”,背后其实是自我羞愧感在作祟。一个人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不够好”呢?
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了“镜中我”的概念。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每个人都会通过这面“镜子”来认识和把握自己。
所以,一个人觉得自己“不够好”的这种认知,很大程度上也是来源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尤其是父母。
一个人在小时候,会特别看重和依赖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和态度,父母就是自己的最高权威。所以,他跟父母的连接程度,以及他对父母的感觉,会影响着长大后他面对权威时的反应和状态。
很多人找我做个案时都会跟我说,“为什么当我面对像老师、领导这样的权威时,就觉得特别地不自信,总想往后退缩、回避,甚至害怕呢?”其实这种情况,就是因为这个人小时候在面对自己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时,都会有一种紧张、感觉到不被接纳,然后把这种感受投射到了自己成人世界里的权威角色上,就形成了面对权威人物时的紧张、自卑、退缩和害怕。
父母什么样的行为会让孩子有自我羞愧感呢?就是无论孩子做什么,父母都要去纠正和干涉。比如,父母经常跟孩子说:“别跳!”“别闹!”“别摸!”“别傻笑!”“别打小朋友!”“别把饭弄得到处都是”……就是一个孩子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被阻止、被批评,或者被要求。慢慢地,孩子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我不够好,不然我的父母为什么总要来纠正我呢?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时常感觉到父母对他的行为予以纠正,他就会把那些纠正解读成:我不好、我很笨,我又做错了……
随着孩子的长大,那些储存在潜意识里的信念,就开始影响他所有的行为和反应,甚至他会无意识就呈现出这种认知:我是不够好的,我是笨的,我总是做不好事情……这些就是一个人自我羞愧感产生的主要原因。
自我羞愧会带来哪些影响?
那些关于自己“不够好”的认知和观念,会给自己制造很多的紧张和紧绷感,同时也会变得不自信,削减智慧,慢慢演变成自我批评。
生活里,你内在可能会出现这种自我责备和自我羞愧的声音。它不是那么强烈,却好像一种慢性病,一点一点吞噬、消融着你内在的力量,慢慢地你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无力。
那么,如何消除自我羞愧感呢?要给自己补上从小到大缺失的自我确认和自我接纳,要更多地对自己的生命存在本身说“是”。
每个生命来到世上的时候,都是全然接纳自己。一个小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不管有没有人欢迎他、是否被祝福、是否被接纳,他都有着很强的自我存在感,全然展示着自己、表达着自己,该哭就哭,该高兴就高兴,也不管有没有人待见他,他的那种哭和笑都是在对生命存在说“是”!
小婴儿那种坦然松弛、泰然自若的状态,让人看了都感觉那么美好!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就是对自己存在的那份接纳,他根本不需要改变自己,那就是他本身的样子。
接纳自己,才能真正地根除你的羞愧感。因为羞愧感不是源于你做错了什么,而是源于你不接纳自己、不想做自己。
所以,只有当你对着镜子,接纳如实如是的镜中的那个自己,发自内心地知道那就是独一无二、完美的自己,对他没有任何评判、嫌弃和想要改变的心的时候,你才真的去除了羞愧感。
那个时候你会知道,真正的美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你可能没有戴美瞳、没有化妆,你也没有去修饰自己的脸形,做抗衰除皱,但是你眼睛里就闪耀着光,它清澈、纯净,像星星一样闪亮;你的脸上就洋溢着一种光辉,让人看了就内心里为之感动,一生难忘。你的美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因为那是你由内而外散发的,超越了任何的外在美。
这就是一个人完全接纳自己之后,所散发出来的那种美和力量。
所以,从今往后,每当内在自我评判的声音响起,立刻叫停,就对自己说一句话:我就是这样的!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全然地接纳、认同,是真的对自己的欣赏。
你要这样来看待自己,才能够真正地连接上你的“真我”,才能让自己内在的生命之光散发出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