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就”同“适应”是不相同的
季先生语录:
我们须“适应”,但不能“迁就”。
讲到“适应”与“迁就”这两个词的时候,季先生从语言学的角度做了一番比较,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迁就”的宾语往往是不很令人愉快、令人满意的事情。在平常的情况下,这种事情本来是不能或者不想去做的。极而言之,有些事情甚至是违反原则的,违反做人的道德的,当然完全是不能去做的。但是,迫于自己无法掌握的形势,或者出于利己的私心,或者由于其他的什么原因,非做不行,有时候甚至昧着自己的良心,自己也会感到痛苦的。
“适应”的宾语,同“迁就”不一样,它是好的事物,进步的事物,即使开始时有点困难,也必能心悦诚服地予以克服。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会经常不断地遇到必须“适应”的事务,“适应”成功,我们就有了“进步”。
如此看来,讲到处世之道,“适应”和“迁就”中也充满一定的道理。人生在世,在与人交际和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是要秉持“适应”的态度,还是选择“迁就”的态度呢?根据季先生清晰、明了和透彻的分析,正确的答案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得到。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原则性的问题。比如说,朋友以各种理由蛊惑你吸毒,毒品的危害性,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了解。在这样的蛊惑面前,我们是接受还是拒绝呢?这也涉及“迁就”与“适应”的区分问题。显而易见,这样的蛊惑,是不好的,是有害的,接受了是违反某些原则,甚至是某些道德的。我们应当毅然决然地选择拒绝。换句话说,就是不能“迁就”,更不能“适应”。
在类似这样的问题面前,若是选择了拒绝的态度,不“迁就”,是否就是不与人为善,就会得罪人呢?答案也要分场合。诚如季先生所分析的,有的时候,迫于某种形式被迫“迁就”,如此可能没有得罪人,但是却得罪了自己的良心,所以内心会痛苦。而婉言相拒,未必就一定会得罪人,也可能会赢得他人的理解。但是,有一点非常明确,那就是坚持了自己的处世原则,对得起天地良心,对得起自己,问心无愧。这也不失为与人为善的一种方式。
当然,若是不能两全,一味地“迁就”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长此以往,为人处世没有自己的坚持,没有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势必会迷失自我,久而久之,可能只会落个“奸诈圆滑”的恶名。
因此,涉及原则与道德问题的时候,更为可取的方式是有选择性地“迁就”,并且始终有自己坚持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要清楚,“迁就”不等于“适应”,要学会辨别自己所面对的对象的性质。
具体地说,首先须得如季先生所言,分清对象的好坏与是非,进而再从“迁就”和“适应”中去选择。若不然,牛头对马嘴,在涉及原则和道德的问题上选择了“适应”,而对好的事物却选择“迁就”,那么在处世为人的过程中,势必会树敌,难以做到与人为善;而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却渐行渐远。
真正区分“迁就”与“适应”,才能在“迁就”与“适应”中做好正确的选择,才能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与人为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