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长幼次序——伯、仲、叔、季》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长幼次序——伯、仲、叔、季

【点睛之笔】

我国古代经常在姓名中用“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或者姐妹的长幼次序。

【经典解读】

“伯”指老大,“仲”指第二,如《三国演义》中东吴的孙策字伯符,他的弟弟孙权字仲谋,还有就是孔子字仲尼,是因为他排行老二。“叔”通常指排行老三,但也可以是仲和季之间的多个兄弟,如周文王有许多儿子,长子是伯邑考,次子是武王,最小的是聃(dān)季,其余的就都是叔,如管叔、蔡叔、曹叔、成叔、霍叔、康叔,等等,由此可见,介于仲和季之间的都可以称为“叔”。“季”是指兄弟中最小的。若兄弟只有三人,则称伯、仲、季,而不是伯、仲、叔,比如周太王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太伯、虞仲、王季。

不单单只有兄弟讲排行,姐妹也是讲排行的;古代未婚女子通常是在姓之前加“伯(孟)、仲、叔、季”等字,用以表示老大、老二、老三、老幺。如传说中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她并不姓孟,而是姓姜,“孟”表示她排行老大,是姜家的大女儿。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