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军事战略之指挥艺术
毛泽东同志是我党天才的军事家,他对于军事方面有一系列的名言,他说:“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兵民是胜利之本。”“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人民军队的建军宗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人民解放军的三大任务是:“战斗队、工作队”,又是“一支生产军”,“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围剿’和反‘围剿’是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他对运动战的通俗解释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时说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在抗美援朝时说过:“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坚决的反抗。”
一、秋收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
1927年“八七”会义后,根据中共中央计划,毛泽东组织秋收起义,1927年9月29日到达三湾,对工农红军实行“三湾改编”,1927年10月27日抵达井冈山茨坪。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分部队转移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成立红军第四军。毛泽东总结了红军作战经验,提出了游击战争十六字基本原则,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给中共中央写的一封报告,名曰《井冈山的斗争》,他对井冈山根据地的评价是:“红军不走,逐渐向四周发展,前途的希望是很大的。”“红旗不倒,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诗曰:
罗霄山脉地势险,红军进驻井冈山。
秋收起义农村利,三湾改编纪律缘。
团结各方齐声唤,重振旗鼓换新天。
敌进我退保实力,敌驻我扰多周旋。
敌疲我打射锐箭,敌退我追要争先。
三大纪律八注意,高举红旗道路宽。
二、中央根据地三次反“围剿”取胜
1930年冬到1931秋,中共中央根据地,在红一方面军毛、朱的指挥下,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第一次反“围剿”,我军采取“中间突破”战术,活捉敌军师长张辉瓒。第二次反“围剿”,我军采取“诱敌深入”方针,连打五次胜仗,根据地扩大。第三次反“围剿”,我军采取“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方针,三战三捷,歼敌3万余,红军扎根瑞金,恢复苏维埃政府,根据地扩展到20余个县,国民党26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引起震动,红军越战越强。诗曰:
“中间突破”战术灵,五天歼敌千秋名。
二次反“围”灭敌万,养精蓄锐斗志增。
诱敌深入打虚弱,连打五胜热气升。
三次反“围”敌起义,三战三捷红军兴。
三、遵义重整旗鼓战略转移抗日
1933年9月,临时中共中央博古、李德等推行“堡垒”对“堡垒”和“短促突击”战术,分兵把口,造成重大伤亡,红军于9月下旬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1934年10月10日,由于国民党重兵推进到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2月底,红军渡过乌江,于1935年1月7日占领遵义。1935年3月,遵义会议改组中央红军机构,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的领导地位,红军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开展机动灵活的运动战。四渡赤水,五月渡金沙江,过铁索抢占泸定桥,占领泸定城,翻越终年积雪雪山,强行泥地沼泽,突破甘南天险腊子口,翻过六盘山,行程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19日,红军以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胜利。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指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在中国的统治,取得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保持中国的独立与领土的完整。”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诗曰:
堡垒战术伤亡大,红军撤离战略明。
重整旗鼓指挥换,机动灵活战斗声。
四渡赤水风光景,抢渡沙江转移赢。
汉彝一家唱和睦,泸定桥头走铁绳。
翻越雪山泥地胜,冲破阻力春水生。
越障天险腊子口,艰辛跨越六盘山。
历史壮举英雄志,坚定信念抗日行。
四、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
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了《论持久战》的讲演,他总结了十个月来抗日战争的经验,回答了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之不妥。他预测了持久战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25页)第一阶段主要是运动战,游击战和阵地战辅之;第二阶段主要是游击战,运动战辅之;第三阶段主要是运动战,阵地战将提到重要地位。他认为:“抗日战争是整个处于内线作战的地位的;主力军在内线,游击队在外线,形成夹攻敌人的奇观。”(同上书,第434页)“战争的基本要求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同上书,第460页)只要实现全民族抗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同上书,第477页)诗曰:
分析敌我优劣势,日败我胜光明传。
三个阶段长远计,防御在先反攻宣。
运动游击内外线,保存自己灭敌缘。
全民抗战百姓炼,持久取胜中国天。
五、运动、速决、歼敌军
1936年12月,毛泽东总结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并在陕北红军大学作过讲演。他首先界定了战略学和战术学的概念,指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作务。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72页)他深刻指出: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是“围剿”和反“围剿”(同上书,第191页)。在没有兵力,没有弹药补充的情况下,采取运动战战略,是合适的。运动战的通俗解释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同上书,第228~230页)在论述“速决战”时,他指出:“战略的持久战,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这是一件事的两方面,这是国内战争的两个同时并重的原则。”(同上书,第233页)在论述“歼灭战”时,他指出:“歼灭战和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包围迂回战术,同一意义。”(同上书,第237页)诗曰:
兵力弹药不充分,流动运动歼敌兵。
打赢就打对我利,打不赢走弦歌声。
战略防御保实力,战略进攻打弧丁。
战略持久从长计,战役速决士气升。
围城打援速决战,包围迂回力量增。
集中优势强力制,速决制胜春水生。
六、解放战争时期军事十项原则
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杨家沟召开干部会议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这个报告是整个打倒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时期,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带纲领性的文件。当时中国革命形势,正如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243页)
自1946年7月至1947年11月为止,共打死、打伤、俘虏了蒋介石正规军和非正规军169万人,其中打死和打伤的有64万人,俘虏的有105万人。毛泽东指出:解放战争已“转入了进攻”阶段。他总结了十大军事原则,现简化写在下面:①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②先取小、中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③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④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力求全歼;⑤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⑥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⑦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注重防疲劳战术和连续作战的作风;⑧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⑨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⑩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
报告指出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光明前景,“只要我们能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信任群众,紧紧地和群众一道,并领导他们前进……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曙光就在前面”。诗曰:
先打分散孤立敌,后打集中强大兵。
先取乡村小城好,后取堡垒大府城。
歼灭敌军有生力,反复多次争夺生。
集中优势风雷劲,力求全歼丰满盈。
百倍准备把握幸,胜利在握欢快迎。
不怕牺牲连续战,发挥勇敢战斗风。
运动战中得芳景,阵地攻击夺全旌。
寻找薄弱夺取劲,相机行事热度升。
俘敌缴器丰收庆,壮大我军锣鼓声。
战役间隙休整态,不让敌喘万里征。
七、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所进行的一次巨大的战役,歼灭敌人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共154万余人。毛泽东同志在给林彪、罗荣桓的电报中,提出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预测了“我们准备五年左右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可能性。辽沈战役的胜利,为我党我军解放东北全境,并为解放平津和全华北准备了前提,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全国胜利的到来。毛泽东指出:“战役部署指挥的适当,作战休息调节的适当,是决定性关键。”“为了歼灭敌人……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使敌互相孤立,攻歼取胜比较确实可靠。”“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辽沈整体战役是采取“孤立敌人”和“攻歼取胜”的战略战术而取胜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37~1340页)诗曰:
五年打倒反动派,全军动员鼓气重。
战役适当整体利,歼敌主力炮声隆。
孤立春沈敌军恐,攻歼取胜百川东。
七天克锦兵智勇,胜利在握建大功。
八、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三个有决定意义的最大战役之一。是由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华东、中原的地方部队共同进行的,共歼敌555000多人。胜利比预期更快更大。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处在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即宣告“引退”,南京反动统治集团从此陷入土崩瓦解之状态。整个战役以徐州为中心。毛泽东提出的作战方针是: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击毙黄伯韬,完成中间突破;第二阶段是攻济打援,生俘黄维;第三阶段是在淮阴、淮安一带作战,攻击、打援、箝制三项战术并举,生俘杜聿明,击毙邱清泉,等待秋季渡江作战。(《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55~1356页)诗曰:
集中兵力歼伯韬,中间突破战新安。
三阶段战两淮演,箝制敌军围歼欢。
徐州中心射弓弦,攻济打援夺江山。
追敌江边勇舞剑,百万雄师进家园。
九、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兵团共同进行的。是从1948年12月上旬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开始的,我军神速地包围了北京、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塘沽等五个据点,同年12月22日围歼了新保安之敌,二十余万守敌,完全陷于绝境,傅作义将军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我军进入北平。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了52万多国民党军。毛泽东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主要是:①首先包围天津、塘沽、芦台、唐山诸点;②作战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各个歼敌;③不使敌人向青岛逃跑;④攻击次序是:第一塘芦区,第二新保安,第三唐山区,第四天津、张家口两区,最后北平区。毛泽东同志于1948年12月30日为新华社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中深刻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都完全没有争论了。”“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压迫,一百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压迫,将在我们的奋斗中彻底地推翻掉。”(《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67~1370页,第1377~1385页)诗曰:
首先包围津塘唐,歼敌保安全局神。
围而不打隔断敌,隔而不围防逃军。
挥师入关林罗聂,震惊敌兵士气沉。
逐一歼灭波浪滚,兵贵神速万象春。
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10月1日,南朝鲜军越过了三八线,当天金日成请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转达他给毛泽东的信,要求中国给予军事支援。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3年9月12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4次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抗美援朝战争作了总结,指出:“我们是不是侵略别人呢?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倒底。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称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我们有人民的支持。”(《军事统帅毛泽东》,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第414页)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经历了五个战役:第一战役(1950.10.25—11.5)粉碎了联合国军在感恩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计划,初步稳定战局。第二战役(1950.11.25—12.24)收复平壤,敌人被全部赶到三八线以南。第三战役(1950.12.31—1951.1.8)把敌军打退到三七附近地区。第四战役(1951.1.28—4.21)把敌军阻止在三八线附近地区。第五战役(1951.4.22—6.10)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仅第五次战役共歼敌8.2万余人。
毛泽东同志以电报的形式对战局作过许多指示。例如:“先歼伪军后打美英军。”(1950.10.26)“先歼灭敌人几个团,逐步扩大,歼灭更多敌,稳定人心,使我军站稳脚跟。”(1950.10.26)“围而不歼,诱敌来援。”(1950.12.3)“多打小规模的歼灭仗,削弱敌人,降低敌人士气。”(1951.6)“争取停,准备拖,而军队方面则应做拖的打算,只管打,不管谈,不要松劲。”(以上参见《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第298~517页)
我军采取“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谈判方针,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进行了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字。诗曰:
抗美援朝雄赳赳,保家卫国气昂昂。
打防御战摸敌意,稳定战局志坚刚。
先歼伪军后打美,先歼敌营我逐强。
围而不歼诱敌救,削弱敌人使敌慌。
长期打算反速决,坚固阵地易扩张。
边打边谈不松劲,以打促谈取胜神。
十一、炮击金门遏制美帝侵台
长期以来,我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受阻。1957年12月起,美国纵容蒋介石对大陆骚扰破坏,使台海局势紧张。我方决心发动炮击金门,迫使蒋介石从金门、马祖撤走,挫败美国搞“一中一台”的阴谋。到1958年夏,金门、马祖的国民党军达到十万人之多。1958年7月14日后,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抓住时机,果断地作出炮击金门的决策。
1958年8月23日下午5点30分,我方炮击金门,震动了全世界。蒋介石和美帝慌了手脚,美军急调第七舰队和第六舰队来台海。届时,我方动用459门大炮,80余艘舰艇和200余架飞机,发射炮弹近3万发。炮击两个多小时,击毙击伤国民党官兵600余人,两名美军顾问丧生,设施摧毁,通讯系统严重破坏,击沉大型坦克登陆舰,重创“中海”号大型运输舰,严密封锁金门。1958年10月6日,我方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台、澎、金、马是中国领土。”1958年10月13日,毛泽东起草一项命令,指出:“金门海域,美国人不得护航。如有抗航,立即开炮。”炮击金门,是毛泽东运用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外交斗争为一体的一次重大斗争行动,对确保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传》(四),中央文献出版社,第1811~1849页)诗曰:
浓烟烈焰淹金门,介石慌忙何处寻。
骚扰破坏我吃紧,利用矛盾挫美军。
针锋相对文武卫,先礼后兵果断亲。
炮击舰艇飞机上,发炮三万敌方昏。
中国内务自作主,一个中国坚定音。
政治军事外交问,国家主权人民尊。
十二、结语
自1927年夏国民党叛变革命开展反人民的战争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建立红军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忠实的同盟军、中国国内战争是以反“围剿”战胜“围剿”等问题的重要性。毛泽东总结了红军的作战经验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
红军的政治方向和红军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毛泽东在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上所写决议一文,有明确的结论。总结了红军的任务是:“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设革命政权”,这个决议的精神,在指导红军在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不断地发展和创造。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红军大学作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讲演,他首先界定了什么是战略学?什么是战术学?指出:“战略的持久战,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这是一件事的两方面。”“在没有广大兵力,没有弹药补充”的情况下,采取运动战是适宜的。
日军侵略中国后,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937年5月,中共召开全国代表会议,毛泽东作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明确提出,要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发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指出:“抗日救国的总参谋部的职务,共产党是责无旁贷和义不容辞的。”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是:“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1945年到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48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中,提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策略,我党与蒋介石的斗争是中国的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定胜败的斗争。到1948年11月12日,毛泽东指出:中国的军事形势,现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人民解放军在质量、数量上已经占有优势。到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中指出:“几千年以来封建压迫,一百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压迫,将在我们的奋斗中彻底地推翻掉。”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是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的。
2011年5月30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