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同盟》:堪称上乘的二战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2016的娱乐片中,《间谍同盟》(Allied)是可以一看的影片。该片上映之后,有影评称该片无法与《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相比。但能与经典作品比较,这本身就是很大的赞扬:有的批评是一种肯定,而有的赞美则是否定。总的来说,《间谍同盟》是堪称上乘的二战片。

《间谍同盟》电影海报

《间谍同盟》的预算为8500万美元,有大牌演员和大牌编导。布拉德·皮特(Brad Pitt)出演英国特工麦克斯,法国影星玛丽昂·歌迪亚(Marion Cotillard)出演女主角玛丽安。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Robert Zemeckis)的作品包括1994年的《阿甘正传》(Forret Gum)。编剧斯蒂文·奈特(Steven Knight)的作品包括2013年《危险辩护》(Closed Circuit)。有大牌演员出演的影片并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的概率会大许多。

《间谍同盟》的编导似乎要讲述一个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男女主角琴心剑胆,既是冷面杀手,又柔情万千。影片的情节复杂,悬念迭出,还算合乎情理,但似乎还是削弱了爱情故事的可信度。红粉杀手可以转变立场,但要作激烈的思想斗争,编导还要给观众做大量思想工作——很多时候还无法说服观众:很多观众至今不明白,甚至很愤怒,《色·戒》中的王佳芝为什么就会对汉奸易先生动了真情,现实中那么多的模范先进人物都没有赢得佳人的芳心。

现实中很少有人爱情至上,所以如果艺术作品过于渲染爱情至上,便会给人牵强的感觉。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对爱情和爱有以下精辟论断:“很奇怪,我们发现有人爱我们,而且居然信以为真,尽管我们明知自己无善可言,不值得别人爱,只有父母或上帝会爱我们。”(The End of the Affair)。在互联网和资本市场为大的今天,物欲横流,人或为鱼鳖,尽管人们仍然渴望爱情,但同时也更加怀疑爱情、怀疑真情,电影编剧也是如此。怀疑爱情如何能够写得好爱情?

乱世佳人的故事通常是以战争为背景,以爱情故事为重头戏。《间谍同盟》似乎正好相反,是以爱情为辅,以战争场面为主,至少是两者平分秋色。《间谍同盟》中二战的组画,有如一幅又一幅油画。德军空袭伦敦,伦敦街头烽火连天,炸弹声震耳欲聋,女主人公在街头分娩,产下女婴,周围站着一圈修女样的护士,她们脸上都挂着慈祥的笑容,很有宗教绘画的意境。德军飞机俯冲投弹的场面也非常逼真,很有震撼效果。《间谍同盟》还有法国抵抗战士在法国小镇与德军交战的场面:在英国间谍的领导下,法国抵抗战士也表现得比较英勇。

但影片并没有讲述全部故事,甚至可以说没有讲述真实的故事。真实的历史事实是,英国在法国投下的军火被德国人成吨查获,转而运往东线,装备与苏军作战的德军。影片中,德国飞机对伦敦狂轰乱炸,丧心病狂地攻击平民。但事实上,首先轰炸平民的是英国。起初德国空军与英国皇家空军交战,并没有轰炸伦敦。希特勒将英国人视为同宗近亲,对英国人怀有巨大好感,对英国创建大英帝国也十分崇拜。条顿骑士不炸英国平民,英国绅士也不好炸德国平民。谁知阴差阳错,1940年8月24日,德国的一位轰炸机飞行员,为减轻飞机负重,丢下一颗炸弹,自以为下面是乡村田野,不想却误炸了伦敦:伦敦实行灯火管制,一片漆黑,高空往下看不清楚。英国以此为借口,第二天出动了83架轰炸机,对柏林狂轰乱炸。战后,英国人自我吹嘘说,这是丘吉尔使出的调虎离山计:诱使德国轰炸平民,以减轻英国空军机场受到的压力。从更深广的意义上来说,《间谍同盟》把英国打扮成反侵略的中流砥柱,其本身就是无稽之谈,也是无耻之尤。二战中德国确实是侵略者,但当时英国在亚、非、拉三大洲仍然霸占着通过侵略夺取的众多殖民地,仍然在奴役那里的人们,英国有什么资格把自己说成反侵略英雄?

《间谍同盟》是一部演示各种文化的影片。编导切换文化场景非常自如。影片中有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法国人,还有说法语的加拿大人。文化不同,喝咖啡也不一样。中国人出征或杀人之前都要喝酒壮胆。“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这段唱词就是这个意思。阵前壮胆英国人喝酒是来一大杯威士忌,美国人就要吸毒了——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大兵就是靠吸毒壮胆,后来把这一恶习带回美国,最后又推向全球很多地方。《间谍同盟》中的那对手男女杀手出征前是喝一小杯咖啡,一饮而尽,豪气冲天。咖啡杯与中国的小酒盅一样大小,便于一饮而尽。小杯咖啡是南欧和中欧的习惯,行刺德国大使的地点是卡萨布兰卡,当时是法属殖民地,有法国人带来的南欧民俗。美国人喝咖啡是“星巴克”的大杯咖啡,星巴克的小杯也比南欧的咖啡杯大三四倍。咖啡以及如何喝咖啡是西方文化的重要部分。人T. S.艾略特就说过:“我用咖啡勺丈量人生。”此言与孔子的“食不厌精”有异曲同工之处:生活应当雅致、雅致,再雅致。

《间谍同盟》的编剧是英国人,影片的细微之处有英国的烙印:片中男主人公麦克斯睡前读的是英国作家格林的小说《布赖顿硬糖》(Brighton Rock)。格林是英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一位能够影响作家的作家,不仅能够影响英国作家,而且还能够影响其他国家的作家。格林是知识分子非常喜欢的作家,特工中也有知识分子,也有喜欢格林的。但麦克斯是个打手型特工,人虽聪明,但不会是思前想后的知识分子,应当不会钟爱格林的作品,翻阅成人刊物的可能性比较大。

二战期间,格林就生活在伦敦。此兄自告奋勇地担任消防员,空袭时趁机跑出去与情妇幽会。《间谍同盟》中的同事聚会很快便演变为及时行乐的性派对,从格林的经历来看,片中的场景应当是当时伦敦生活的真实写照。

影片的高低好坏,放映时观众的表现似乎很能说明问题。我在北京看的那场的观众很投入,很少有人交头接耳,放映结束后观众并没有急于离去,观众的安静似乎又持续了一会儿。公共场所喧哗是我们的民族性,广场跳舞的大妈更是锣鼓喧天,完全是无组织、无纪律,除非有领导在场或是专政机关高压,公共场所总有人说个不停,没有自发的安静。所以说,自发的安静本身就是一种敬意。中国的电影观众没有鼓掌的习惯,自发的安静就应该相当于鼓掌。当然,如果《间谍同盟》有首好歌,就会更加成功。《卡萨布兰卡》中就有一首很好听的歌,半个多世纪后仍有很多人爱听这首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