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读

《诗经》

关雎(周南)

关关雎鸠[1],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

参差荇菜[3],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5]。悠哉悠哉[6],辗转反侧[7]。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8]。窈窕淑女,琴瑟友之[9]。参差荇菜,左右芼之[10]。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1]。

【注释】

[1]关关:雎鸠和鸣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一般认为是鱼鹰。[2]窈窕二句:温柔漂亮的姑娘,正是男子的好配偶。窈窕:容貌美好。淑:善良,品德贤良。淑女:好姑娘。君子:男子的通称。逑:同“仇”,配偶。[3]参差:长短不齐。荇(杏xìng)菜:生长在水里的一种植物,可食。流:求或捞取,和下文“采”、“芼”义相近。[4]寤寐句:不论是醒来还是睡着都在想着她。寤:睡醒。寐:睡着。[5]服:思念。“思”与“服”两字同义。[6]悠哉悠哉句:思念绵绵不断。悠悠:悠长。[7]辗转反侧:翻来覆去不能安睡。[8]左右采之:指左右两边随手采摘。[9]琴瑟友之:弹奏琴瑟去亲近她。友:友爱,亲近。[10]芼(茂 mào):择、拔。“芼之”也就是“流之”、“采之”的意思。[11]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乐:娱悦。

【导读】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写一个男子对一个温柔漂亮女子的思恋和追求过程。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以荇菜流动难以捞取比喻淑女难求,因难求而日夜思慕,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表现了男子的痴情。第三章写男子因痴心而生出妄想,幻想自己能够弹奏琴瑟去亲近她,甚至敲钟击鼓去迎娶她。“友”和“乐”,用字有轻重、深浅的不同。

此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的双双和鸣,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幻想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词,如“窈窕”、“参差”、“辗转”等,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蒹葭(秦风)

蒹葭苍苍[1],白露为霜。所谓伊人[2],在水一方[3],溯洄从之[4],道阻且长[5]。溯游从之[6],宛在水中央[7]。

蒹葭萋萋[8],白露未晞[9]。所谓伊人,在水之湄[10]。溯洄从之,道阻且跻[11]。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12]。

蒹葭采采[13],白露未已[14]。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5]。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6]。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7]。

【注释】

[1]蒹葭(jiān jiā):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2]所谓:所念。伊人:犹“是人”或“彼人”。指抒情主人公所思念追寻的人。[3]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4]溯(sù)洄从之:逆水而行去追寻她。这里是说傍水走向上游。看下文“道阻且跻”可知是陆行而非水行。洄:回曲盘纡的水道。从:追寻。[5]阻:险阻,指道路崎岖难走。[6]溯游:顺流而下。游:通“流”,流是直流的水道。[7]宛:可见貌,犹言“仿佛是”。[8]萋萋:犹“苍苍”。[9]晞(xī):干。[10]湄(méi):水边,河的岸边。[11]道阻句:道路险阻且地势渐高难以攀登。跻(jī):升,升高。[12]坻(chí):水中小块高地。[13]采采:犹“萋萋”。[14]未已:指白露未干。[15]涘(sì):水边。[16]右:迂曲,指道路迂回弯曲。[17]沚(zhǐ):小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导读】

《蒹葭》可看作是一首表现求偶不得而苦闷惆怅的恋歌。诗中“白露为霜”给我们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伊人在哪里?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边。面对爱慕着的伊人,他痴迷执着,用尽心力,上下追寻,但无论是“溯洄”还是“溯游”,伊人仿佛就在河水中央,依旧无法接近,可望而不可即,于是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说的苦闷和惆怅。

因为诗意的空幻虚泛,我们也可以把《蒹葭》当成一首哲理诗来解读,即人生总有这样一种遗憾——尽管我们已经想尽了办法拼尽了全力,但我们渴望实现的人生目标或渴望得到的东西依然是水中月镜中花。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收获,不见得经历了风雨就一定能看到彩虹。

此诗诗情凄婉动人,意境深邃朦胧。苍苍的芦苇、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可望而不可及的伊人……这一切又与诗人的彷徨惆怅和执着追求融为一体。诗人以“从”(寻求)作为全诗意与境交织融合的纽带,因“从”而见景,缘景而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清寥空灵的深秋之景与怅惘迷茫的怀人之思,浑然无间,构成了全诗的艺术意境,读之只觉境界幽邃,意蕴无穷,给人以真切自然而又朦胧迷离的美感。此外,重章叠唱的章法特点,增添了诗篇回环变化的音韵美,深化了诗作的意境和主题。

《楚辞》

湘夫人

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2]。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3]。鸟何萃兮蘋中[4]?罾何为兮木上[5]?

沅有芷兮澧有兰[6],思公子兮未敢言[7]。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8]。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9]。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10]。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11]。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12]。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13]。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14]。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15]。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16]。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17]。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18]。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19]。搴汀洲兮杜若[20],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注释】

[1]帝子二句:湘夫人啊,你快快降临北渚吧,远远地看不见你,使我满怀愁绪。帝子:指湘夫人,相传舜妃为帝尧之女,故称帝子。眇眇:眯眼远望的样子。[2]袅袅二句:秋风缓缓地吹来,洞庭湖泛起了微微的波浪,山上枯黄的树叶纷纷落下。[3]白薠(fán):草名,即薠草。聘望:纵目远望。佳:佳人,指湘夫人。期:约期相会。张:陈列,布置,张罗准备。[4]萃:聚集。蘋:水草名。[5]罾(zēng):鱼网。[6]沅有芷句:沅水有白芷啊澧水有香兰。此句并非实指,有起兴的作用。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7]公子:指湘夫人。[8]荒忽:同“恍惚”,隐约难辨的样子。潺湲:水流不断的样子。[9]麋何二句:意谓麋不应在庭中、蛟不应在浅水中,比喻失其所为,劳而无功。二句有比兴作用。[10]江皋:江边高地。济:渡过。澨(shì):水边。[11]闻佳人二句:我仿佛听到了湘夫人在召唤我,我和她准备一起驾车去过美好的生活。[12]葺:盖葺,修葺。[13]荪壁二句:用香荪涂墙,用紫贝砌花坛,让花椒的香气充满屋堂。[14]桂栋二句:用桂树作梁,用兰木作椽,用辛夷木作门楣,用白芷装饰卧房。橑(láo):屋椽。[15]罔薜荔二句:编织薜荔做帷帐,剖开蕙草放在帐顶上。擗(pǐ):剖,析。[16]白玉二句:用白玉为镇席,摆上石兰满室芬芳。[17]芷葺二句:用白芷覆盖在荷叶做的屋顶上,房子周围再绕上杜衡香草。缭:绕。杜衡:香草名。[18]建:陈列,设置。芳馨:芳香,此处借指香草。庑[wǔ]:廊。[19]遗:弃。褋[dié]:内衣。[20]汀洲:水中小洲。

【导读】

《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共11篇,其中祭天神的有5篇:《东皇太一》《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东君》,分别祭祀天神、云神、主管寿命之神、主管子嗣之神和太阳神;祭地神的有4篇:《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分别祭祀湘水男神、湘水女神、河神和山神;《国殇》是祭祀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礼魂》是送神曲。王逸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九歌》是屈赋中最精、最美、最富魅力的诗篇,它以楚国宗祖的功德和英雄业绩为诗,以山川神祇和自然风物为诗,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诗,有大量的男女相悦之词,在宗教仪式、人神关系的纱幕下,表演着人世间男女恋爱的活剧。这种男女感情的抒写,极其复杂曲折:有时表现为求神不至的思慕之情,有时表现为待神不来的猜疑之情,有时表现为与神相会的欢快之情,有时表现为与神相别的悲痛与别后的哀思,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晚年放逐南楚沅湘之间忠君爱国、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和“荡志而愉乐”,“聊以舒吾忧心”,“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吟咏情性,以风其上”的心旨。

《湘夫人》是祭祀湘水女神的乐歌,和祭祀湘水男神的《湘君》是姊妹篇。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在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哭,投湘水而死,成为湘水女神。屈原在神话传说和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塑造了湘君和湘夫人的神灵形象,抒写了这一对配偶神相爱中的死生契阔、会合无缘的痛苦,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忠君爱国、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

《湘夫人》描写了湘君苦苦等候湘夫人、湘夫人迟迟不来的情景,细致入微地表现了湘君在等候时的怅惘、幽怨心理。第一段写湘君在洞庭湖畔徘徊瞻望,渴望湘夫人的到来。其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写景的名句,凄清的环境与湘君怅惘困惑的心境融为一体,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第二段写湘君在水边四处寻找湘夫人。在久等不至的焦虑中,湘君从早到晚骑马到处寻找,但晤面难期,内心十分焦虑。第三段描写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湘君用各种香木、奇花、异草在水中建筑了一间华美艳丽、芳馨无比的水室,然后迎娶湘夫人。这当然只是湘君的幻想而已,但却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痴情、对爱情的忠诚。第四段写湘君从幻想中醒来,虽然心生幽怨,但仍然耐心等待湘夫人。

此诗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作熔铸了凄婉动人的神话传说,幻想与现实交织,塑造了兼具人神双重特点的湘君形象。尤其是“水中筑室”一段铺排描写,奇花异草缤纷绚烂,水室用具精美绝伦,使人目眩神迷,想象瑰丽奇特,境界美妙神奇。诗作还善于把人物心理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橘颂

屈原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1]。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2],更壹志兮。绿叶素荣[3],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4]。青黄杂糅,文章烂兮[5]。精色内白,类可任兮[6]。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7]。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8]。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9]?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10]。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11]。闭心自慎[12],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13]。愿岁并谢,与长友兮[14]。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15]。年岁虽少,可师长兮[16]。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17]。

【注释】

[1]后皇二句:天地间长着一种美好的果树,橘树服习于当地的水土。后:后土。皇:皇天。嘉树:指橘树。徕服:生来习惯。[2]深固难徒:橘树根深蒂固,难以迁徒。[3]素荣:素花,指白花。纷:美盛的样子。[4]曾枝二句:树枝重叠,棘刺尖利,团团圆果饱满丰腴。曾:通“增”,这里指枝叶繁盛。剡:尖利。抟:通“团”,圆。[5]青黄杂糅:橘子成熟时,由青变黄。文章:花纹色彩。[6]精色:精美的颜色。内白:指橘子内瓤洁白。类:类似。可任:表里通达,可以担负重任的人。[7]纷缊二句:香味浓郁,风韵美好,多么完美无瑕啊。纷缊:香味浓厚。宜修:修饰得体。姱:美好。[8]嗟尔二句:赞叹你幼年的志气,就有与众不同之处。嗟:叹词。[9]独立二句:你那独立的品格,不变的胸臆,岂不令人分外欢喜。[10]廓:心胸旷达。[11]横而不流:横绝当世,不随波逐流。[12]闭心:将忠贞之志内蕴于心,并将利欲排斥于外。意通上文“无求”,下文“自慎”。[13]参:参合,这里是匹配的意思。[14]愿岁二句:祝愿你与万物同寿,我们有天长地久的友谊。岁:岁暮。并谢:同时凋谢、去世。[15]淑离二句:你是那样善美,那样正直而有道理。梗:正直。理:纹理。[16]少:指橘树初生之时。可师长:可以效法、学习。[17]行比二句:你的行为可与伯夷媲美,把你种在园中,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置:种植。像:榜样。

【导读】

屈原《九章》包括9篇作品,即《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不是一时一地之作,篇与篇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除《橘颂》为屈原早年作品外,其余各篇是屈原遭谗见疏及流放江南后的作品,感情格调与《离骚》大体一致,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沉重打击后的苦闷,抒发了诗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满腔忧愤。

《橘颂》通过描绘橘树色彩斑斓的外表和坚定不移的品质,赞美橘树“受命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个性,表现了诗人思乡恋土的情怀和纯洁高尚的品格。第一段描写橘树内外兼美,第二段就橘树的外形和内质特征引申发挥,表明诗人要以橘树为榜样,抒发了诗人的志向。此诗立意高远,构思巧妙;全用比兴手法,借物咏志,借物写人,写得清新秀拔,开朗乐观,别具一格。从辞赋的体裁上看,《橘颂》开了体物写志的先河。

汉赋

归田赋

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1],无明略以佐时[2];徒临川以羡鱼[3],俟河清乎未期[4]。感蔡子之慷慨[5],从唐生以决疑[6]。谅天道之微昧[7],追渔父以同嬉[8];超埃尘以遐逝[9],与世事乎长辞[10]。

于是仲春令月[11],时和气清。原隰郁茂[12],百草滋荣。王雎鼓翼[13],鸧鹒哀鸣[14];交颈颉颃[15],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16]。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17]。仰飞纤缴[18],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19],悬渊沉之魦鰡[20]。

于时曜灵俄景[21],继以望舒[22]。极般游之至乐[23],虽日夕而忘劬[24]。感老氏之遗诫[25],将廻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26],咏周孔之图书[27];挥翰墨以奋藻[28],陈三皇之轨模[29]。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30]?

【注释】

[1]都邑:指东汉京都洛阳。永:长。言久滞留于京都。张衡写作这篇赋时,他游宦洛阳已经二十余年。[2]明略:明智的谋略。这句意思说自己无明略以匡佐君主。[3]徒临川以羡鱼:《淮南子·说林训》曰:“临川流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作者用典表明自己空有佐时的愿望。徒:空,徒然。[4]俟:等待。河清:浑浊的黄河水变清,传说黄河水一千年清一次。古人认为“河清”是政治清明的标志。此句意思为等待政治清明未可预期。[5]蔡子:指战国时燕人蔡泽,早年游于诸侯,不为所用。慷慨:壮士不得志而产生的不平心情。[6]唐生:即唐举,战国时魏人,是当时著名的相士。蔡泽游学诸侯,未发迹时,曾请唐举看相,后入秦,代范睢为秦相。[7]谅:确实。微昧:幽隐难知。[8]渔父: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引王逸《渔父章句序》:“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而乐。”嬉:乐。此句表明自己将和渔父一样,在川泽中自得其乐。[9]超尘埃:即游于尘埃之外。尘埃,比喻纷浊的事务。遐逝:远去。[10]世事:世俗之事,指官场之事。长辞:永别。由于政治昏乱,世路艰难,自己与时代不合,产生了归田隐居的念头。[11]仲春令月: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令月:美好的月份。[12]原:宽阔平坦之地。隰(xí):低湿之地。郁茂:草木繁盛。[13]王雎:鸟名。即雎鸠。[14]鸧鹒(cānggēng):鸟名。即黄莺。[15]交颈:指亲昵的样子。颉颃(xié háng):鸟飞上下貌。[16]于焉:于是乎。聊:暂且。逍遥:安闲自得。[17]尔乃:于是。方泽:大泽。这两句言自己从容吟啸于山泽间,类乎龙虎在山泽,十分自在。[18]纤缴(zhuó):指箭。纤:细。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19]落:射落。逸禽:云间高飞的鸟。[20]悬:钓起。渊沉:与“云间”相对,指深渊。魦鰡(shāliú):一种小鱼,常伏在水底沙上。[21]曜灵:太阳。俄景:斜影。这句是说日光西斜,天色向晚。[22]望舒:神话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仙人,这里代指月亮。[23]般(pán)游:游乐。般:乐。[24]虽:虽然。劬:劳苦。[25]感老氏之遗诫:指《老子》十二章:“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26]五弦:五弦琴。指:通“旨”。[27]周孔之图书:周公、孔子著述的典籍。此句写其读书自娱。[28]翰:毛笔。藻:辞藻。此句写其挥翰娱情。[29]陈:陈述。轨模:法则。[30]如:往,到。以上两句说自己纵情物外,脱略形迹,不在乎荣辱得失所带来的结果。

【导读】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人,我国东汉时期著名学者。东汉安帝时为郎中、太史令、公车司马令,顺帝时为太史令、侍中、河间相、尚书。他精研天文历算,在政治上反对宦官干政。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有《二京赋》《思玄赋》《归田赋》。

《归田赋》大约作于汉顺帝阳嘉(132—135)年间。由于深感阉竖当道,朝政日非,豪强肆虐,纲纪全失,张衡极其忧愤地写了《思玄赋》,抒发了对宦官当道的不满以及归隐田园的决心。《归田赋》也是一篇思归之作。作者有感于世路艰难,欲自外荣辱,独善其身。全赋可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写社会黑暗,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于是产生了归隐田园的打算。后一部分写想象中田园隐居生活的乐趣。先写田园风光,足以娱人;次写射猎垂钓等般游之乐,后写在家弹琴读书作文之乐。作者把归隐后的生活想象得十分恬静、惬意,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作者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精神。

张衡《归田赋》的出现,标志着汉代抒情小赋的成熟。作者以清新典雅的语言,抒写了他真挚朴素的思想感情。描写想象中的隐居生活部分,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有很强的感染力,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魏晋南北朝骈文

与陈伯之书

丘迟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1]:无恙[2],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3],才为世出[4],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5]。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6],立功立事,开国称孤[7]。朱轮华毂[8],拥旄万里[9],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10],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11]!

寻君去就之际[12],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13],外受流言,沈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14],弃瑕录用[15],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16]。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17]。朱鲔涉血于友于[18],张绣剚刃于爱子[19],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於当世!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20],不远而复[21],先典攸高[22]。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23]。将军松柏不剪[24],亲戚安居,高台未倾[25],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26],佩紫怀黄[27],赞帷幄之谋[28];乘轺建节[29],奉疆埸之任[30]。并刑马作誓[31],传之子孙[32]。将军独靦颜借命[33],驱驰毡裘之长[34],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35],身送东市[36];姚泓之盛[37],面缚西都[38]。故知霜露所均[39],不育异类[40];姬汉旧邦[41],无取杂种[42]。北虏僭盗中原[43],多历年所[44],恶积祸盈,理至燋烂[45]。况伪孽昏狡[46],自相夷戮[47],部落携离[48],酋豪猜贰[49]。方当系颈蛮邸[50],悬首藁街[51]。而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52],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53]!所以廉公之思赵将[54],吴子之泣西河[55],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56]。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57],楛矢东来[58]。夜郎滇池[59],解辫请职[60]。朝鲜昌海[61],蹶角受化[62]。唯北狄野心,崛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63]!中军临川殿下[64],明德茂亲[65],揔兹戎重[66],吊民洛汭[67],伐罪秦中[68]。若遂不改[69],方思仆言。聊布往怀[70],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注释】

[1]顿首:叩拜。这是古人书信开头和结尾常用的客气语。足下,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2]无恙:没有忧愁疾病。古人常用的问候语。恙,病;忧。[3]“将军”句:语出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此喻陈伯之英勇为三军之首。[4]才为世出:语出苏武《报李陵书》:“每念足下才为世生,器为时出。”此喻陈伯之才能杰出于当世。[5]“弃燕”二句:语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指陈伯之弃齐归梁,为梁武帝夺取政权出力,称赞他早年有远大的志向。燕雀:比喻庸俗的小人。鸿鹄:比喻目光远大的志士。[6]“昔因”二句:指陈伯之弃齐归梁,受梁武帝赏爱器重。[7]“立功”二句:据《梁书·陈伯之传》记载,陈伯之弃齐归梁后,平齐有功,进号征南将军,封丰城县公,邑二千户,像一方诸侯。孤:王侯自称,此指受封爵事。[8]毂(gǔ):原指车轮中心的圆木,此处指代车舆。[9]拥旄(máo):古代高级武官持节专制一方。万里:形容统治区域很广。何其壮也:声势多么壮大。[10]鸣镝(dí):响箭。股战:大腿颤抖。[11]穹庐:原指少数民族居住的毡帐。这里指代北魏政权。何劣:何等卑劣。[12]寻:考察。去就:指陈伯之弃梁投降北魏事。[13]内审:内心反复考虑。诸,“之于”的合音。沈迷:迷惑。猖獗:狂妄,强横。[14]赦罪责功:要求被赦免的人立功赎罪。[15]瑕:玉的斑点,此指过失、缺点。弃瑕,即不计较过失。[16]“推赤”二句:《后汉书·光武帝纪》:“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又:汉兵诛王郎,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反侧子,指心怀鬼胎、疑惧不安的人。此谓梁朝以赤心待人,对一切都既往不咎。[17]不假:不借助,不需要。二句意为梁主宽大为怀,为你所知,不必由我一一叙说。[18]“朱鲔”句。朱鲔(wěi)是王莽末年绿林军将领,曾参与更始帝刘玄杀刘秀胞兄刘伯升。后来朱鲔在洛阳被刘秀包围,刘派岑彭劝朱投降,并保证对他不咎既往,保持原职,朱开城投降。涉血:杀人多流血满地,脚履血而行。友于:兄弟。[19]“张绣”句:张绣是东汉末年盘踞宛城军阀。曹操攻宛城,张绣投降,不久反悔,举兵袭操。操猝不及防负伤,长子曹昂和侄儿曹安民均被杀。两年后,张绣又投降曹操,被封为列侯。剚(zì)刃:用刀刺入人体。[20]往哲:以往的贤哲。与,赞同。[21]不远而复:指迷途不远而返回。《易·复卦》:“不远复,无祗悔,元吉。”[22]先典:古代典籍,指《易经》。攸高:嘉许。[23]“主上”二句:桓宽《盐铁论·刑德》:“明王茂其德教而缓其刑罚也。网漏吞舟之鱼。”吞舟,这里指能吞舟的大鱼。说梁武帝轻法重恩,法网宽疏,不追究陈伯之的过错。[24]松柏:古人常在坟墓边植以松柏,这里喻指陈伯之祖先的坟墓。不剪:谓未曾受到毁坏。[25]“高台”句:桓谭《新论》云:雍门周说孟尝君曰:“千秋万岁后,高台既已倾,曲池又已平。”此指陈伯之在梁的房舍住宅未被焚毁。[26]雁行:大雁飞行的行列,比喻尊卑排列有秩序。[27]紫:紫绶,系官印的丝带。黄:黄金印。佩紫怀黄:腰间系着紫色的绶带,怀里揣着黄色的金印。[28]赞:佐助。帷幄:军中的帐幕。《史记·留侯世家》:“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29]轺(yáo):用两匹马拉的轻车,此指使节乘坐之车。建节:将皇帝赐予的符节插立车上。[30]疆埸(yì),边境。[31]刑马作誓:杀白马饮血立誓以会盟。[32]传之子孙:这是梁代的誓约,指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传之子孙。[33]靦(miǎn)颜:厚着脸。借命:偷生。[34]驱驰:效力、奔走。毡裘:以毛织制之衣,北方少数民族服装,这里指代北魏。长:头目。这里指拓跋族北魏皇帝。[35]慕容超:南燕君主。晋末宋初曾骚扰淮北,刘裕北伐将他擒获,解至南京斩首。[36]东市:汉代长安处决犯人的地方。后泛指刑场。[37]姚泓:后秦君主。刘裕北伐破长安,姚泓出降。[38]面缚:面朝前,双手反缚于后。西都,指长安。[39]霜露所均:霜露所及之处,即天地之间。[40]异类:古代汉族对少数民族带侮辱性的称呼。[41]姬汉:即汉族。姬,周天子的姓。旧邦:指中原周汉的故土。[42]杂种:古代汉族对少数民族带侮辱性的称呼。[43]北虏:指北魏。虏是古代汉族对少数民族带侮辱性的称呼。僭(jiàn):假冒帝号。[44]“多历”句:拓跋珪386年建立北魏,至505年已一百多年。年所,年代。[45]燋烂:溃败灭亡。燋,通“焦”。[46]伪孽(niè):这里指北魏统治集团。昏狡:昏瞆狡诈。[47]自相夷戮:指北魏内部的自相残杀。501年,宣武帝的叔父咸阳王元禧谋反被杀。504年,北海王元祥也因起兵作乱被囚禁而死。[48]携离:四分五裂。携,离。[49]酋豪:部落酋长。猜贰:猜忌别人有二心。[50]蛮邸:外族首领所居的馆舍。[51]藁(gǎo)街:汉代长安街名。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蛮邸即设于此。[52]“而将军”二句:李善注引袁崧《后汉书》朱穆上疏曰:“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用之不时,必也焦烂。”飞幕,动荡的帐幕,此喻陈伯之处境之危险,而执迷不悟,岂不是太糊涂了吗![53]“见故国”四句:语出李善注引袁晔《后汉记·汉献帝春秋》臧洪报袁绍书:“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交之绸缪,抚弦搦矢,不觉涕流之复面也。”陴(pí),城上女墙。畴日:昔日;怆悢,悲伤。[54]“所以”句,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思赵将,即想复为赵将。[55]“吴子”句:据《吕氏春秋·观表》吴起为魏国守西河(今陕西韩城县一带)。魏武侯听信谗言,使人召回吴起。吴起预料西河必为秦所夺取,故车至于岸门,望西河而泣。后西河果为秦所得。[56]励:勉励,引申为作出。良规:妥善的安排。自求多福:自己争取幸福。[57]白环西献:西方的部落献来白环。李善注引《世本》载:“舜时,西王母献白环及佩。”[58]楛(hù户)矢:用楛木做的箭。《孔子家语》载:武王克商,“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肃慎氏,东北的少数民族。[59]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滇池:今云南昆明市附近。均为汉代西南方国名。[60]解辫请职:解开盘结的发辫,请求封职。即表示愿意归顺。[61]昌海:西域国名。即今新疆罗布泊。[62]蹶角:以额角叩地。受化:接受教化。[63]“崛强”二句:《汉书·伍被传》记伍被说淮南王曰:“东保会稽,南通劲越,屈强江、淮间,可以延岁月之寿耳。”掘强,即倔强。[64]中军临川殿下:指萧宏。时临川王萧宏任中军将军。殿下,对王侯的尊称。[65]茂亲:至亲。指萧宏为武帝之弟。[66]揔:通“总”。戎重:军事重任。[67]吊民:慰问受外族压迫的老百姓。汭(ruì):水流隈曲处。洛汭,洛水汇入黄河的洛阳、巩县一带。[68]伐罪句:到秦中讨伐有罪的人。秦中:指北魏。今陕西中部地区。[69]遂:因循。[70]聊布:聊且陈述。往怀:往日的友情。

【导读】

丘迟(464—508),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南朝齐梁时著名文学家。《与陈伯之书》是丘迟用骈文写成的一封劝降书。陈伯之,睢陵(今江苏睢宁)人,齐末为江州刺史。降梁后任原职。公元502年,他听信部下邓缮等人的挑拨,起兵反梁,战败投奔北魏,任平南将军。505年,萧衍命弟中军临川王萧宏率军北伐,陈伯之在寿阳与梁军相抗。萧宏命记室丘迟写信劝其投降。信中针对当时实际情况陈述利害关系,循循善诱,真诚相待,无空泛说教、虚声恫吓之语,情辞恳切,说理透辟,委婉周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陈伯之在权衡利弊之后,“乃于寿阳拥众八千归降”。

全文共五个段落。第一段,作今昔对比,晓之以大义。开篇就肯定了陈伯之弃齐投梁的高远见识,又以投梁后的显赫功绩与风光地位唤起陈伯之对往昔得勢之时的无限感慨,再用叛梁谋反沦为流寇的狼狈处境激起他的悔意,诱使他向往旧恩,为劝降作好铺垫。第二段,动之以真情,排除其疑虑。客观分析陈伯之当年去梁就魏的原因,借用历史典故、“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以及萧梁满朝“佩紫怀黄”飞黄腾达的文武官员的现实,说明当朝既往不咎重在立功的宽容之策,消除其顾虑,劝其三思。第三段,劝他审时度势,并晓之以利害。先以南燕君主慕容超、后秦君主姚泓的可悲下场,说明异族入侵中原天理不容;再分析北魏注定要灭亡的形势,从大局上让陈伯之认清形势,不要“鱼游沸鼎”“燕巢飞幕”而自取灭亡,敦促他醒悟。第四段,动之以乡情,促其悔悟。以“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美景,激发对方的思乡之情;又以“廉颇思赵将”、“吴起哭西河”,说明陈伯之归梁是古往今来人之常情。第五段,恩威并示,促其快作抉择。以萧梁征服各国的盛明与强大,与北魏苟延残喘的垂死挣扎作了比较,说明归梁前途无限,留魏死路一条,恩威并示,促其马上作抉择。总之,作者在劝降时,晓之以大义,示之以势利,动之以真情,使陈伯之别无退路,最终折服归梁。

本文的艺术特点主要有:首先,始终围绕劝降展开笔墨,立意鲜明,表情真诚,说理透彻;其次,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增强了说服力;第三,用典精当,文笔优美。全文化用了不少历史典故来说理,选取的事例精当妥贴;第四,语言四六言交错,对仗工整,声律和谐,词藻丰富典雅。总之,本文是一篇质量极高、脍炙人口的骈文。

与宋元思书[1]

吴均

风烟俱净[2],天山共色[3],从流飘荡[4],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5]。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6]。水皆缥碧[7],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8],负势竞上,互相轩邈[9],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猨则百叫无绝[10]。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1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1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1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4]。

【注释】

[1]宋元思:名玉山,生平不详。[2]风烟俱净:形容天气晴朗,清爽宜人。[3]共色:同样的颜色。[4]从流飘荡:乘船顺着江流飘浮荡漾。[5]富阳:今浙江富阳县。桐庐:今浙江桐庐县,两县相隔百余里,均在富春江边。[6]独绝:独一无二。[7]缥(piǎo)碧:青苍色。[8]寒树:指树木茂密阴森,使人看了产生寒意。一说耐寒常绿的树,如松、柏等。[9]负势二句:凭借各自生长的地势,互相比高比远。轩:高。邈(miǎo):远。[10]千转不穷:长久不断地鸣叫。转:同“啭”。猨:同“猿”。[11]鸢(yuān)飞戾lì)天者: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鸢:鹞鹰,此喻政治上追求高位的人。戾:至。望峰息心:看到这样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富贵的心。[12]经纶二句:经营处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经纶:原指整理丝缕。引申为筹划、治理之意。[13]横柯二句:横斜的枝叶遮蔽阳光,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柯:树枝。[14]疏条二句:稀疏细长的树枝相互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阳光。

【导读】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家世寒贱,好学有俊才,为沈约所称赏。所作诗文,多描绘山水景物,文辞清拔,格调隽永。时人仿效之,号“吴均体”。《与宋元思书》选自吴均《吴朝请集》,是原信的节录,是南朝山水小品的著名之作,也是骈文佳作。它集中地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百余里富春江边秀丽的山光水色,流露出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文章先总后分。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括了富春江山水秀丽的秋景,眼界阔大。先写“异水”:碧水清澈、江流湍急。写水的静态美,用“千丈见底”、“直视无碍”突出其清澈;写水的动态美,用“如箭”、“若奔”,突现江水湍急奔腾的气势。再写“奇山”:负势竞上、千百成峰。正面描写,则是夹岸争高入云的群峰。再侧面烘托,泉水、好鸟、鸣蝉、猿猴汇成山水间一首欢快和谐清新的乐章。最后写感受:“息心”、“忘返”。面对山明水秀的大自然,人们可以抛却一切名利而回归到这明山净水的世界中。

此文首尾呼应,文字清拔,写景如画。作者善于采用精当的典故、华丽的辞采,善于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角度和画面,动静兼写,形、声、色、势结合,情景交融,在短短的篇章之中,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百里富春江立体山水画卷。

唐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1]

王勃

城阙辅三秦[2],风烟望五津[3]。与君离别意[4],同是宦游人[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7]。

【注释】

[1]杜少府:王勃的友人,名不详。少府:唐时县尉的别称。之任:赴任。蜀川:今四川;一作“蜀州”。[2]城阙句:阙:皇宫前两旁的望楼,指唐代都城长安。辅:辅翼,护卫。三秦:泛指长安附近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分秦地为雍、塞、翟,故称“三秦”。[3]风烟句:风烟:风尘烟雾。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4]君:杜少府。意:意绪,心情。[5]宦游人:离家出游以求仕宦的人。[6]海内二句: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句。海内:四海之内,即国内。存知己:有知心朋友。比(bì):周制,五家相连曰“比”,比邻即近邻。[7]无为二句:不要在分手的时候像小儿女一样伤心而哭,泪湿佩巾。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忧思成疾疹,毋乃儿女仁”句。无为:不要。歧路:岔路口,指分别之处。沾:沾湿。

【导读】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少聪颖,14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后任虢州参军,因杀官奴犯死罪,遇赦革职。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卒。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王勃诗题材广泛,风格刚健。有《王子安集》。

这是一首送别诗。古代交通、通信落后,一旦分离,再会难期,所以送别诗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即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王勃此诗却一反传统赠别之作低沉情调,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表现出一种明朗乐观的气概和上进豪迈的感情,透露出初唐时期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首联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杜少府的去向。分别之地长安,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友人宦游之地蜀川,千里迢迢,风烟渺渺,前途未卜,微露伤别之意。二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颔联出句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对句出以宽慰,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推己及人,体贴入微,为颈联振起张本。颈联凌空振起,宕开送别话题,巧妙化用前人诗句,表现出一种男子汉志在四方的豪情壮志,将诗情推向高峰。尾联以柔情开导作结,语气委婉,感情深挚旷达,结出不必作别之意。

此诗对仗工稳,属对自然;章法上起承转合,层次波澜起伏,与文情顿挫跌宕相应;不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情思丰厚,耐人寻味。

山居秋暝[1]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3],莲动下渔舟[4]。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5]。

【注释】

[1]暝(míng):日暮,傍晚。[2]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晚来秋:秋日傍晚来临。[3]竹喧:竹林中的笑语喧哗声。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4]莲动:意谓溪中莲花动荡。下:回来。[5]随意二句: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意。意谓任凭它春芳消散,王孙也可以久留,因为秋色同样迷人,使人留恋。随意:任凭。春芳歇:春天的芳华。

【导读】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人称“诗佛”。王维崇信佛教,早年积极入世,是至情至性之人,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曾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从题材看,王维有送别诗、游侠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而以山水田园诗为最。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寻味。

这首诗写山居所见秋日黄昏雨后的迷人景色,在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美好理想生活的向往。

首联写山中气候:秋日傍晚,山雨初霁。点明季节、时间和地点,给人以身临其境、神清气爽之感。“空山”、“新雨”、“晚来秋”等词语,描绘出一片空明洁净、清新雅洁的环境氛围。颔联写林中景色:明月照松林,清泉流石上。月映山林,素洁澄明,山泉流淌,淙淙作响,诗句动静结合,声光色融合,创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颈联写村民晚归:浣女喧竹,舟子动莲。生活在这个世外桃源的人们,勤劳纯朴,心性高洁;安居乐业,幸福快乐;率性真诚,一派天然。尾联写诗人归趣:山居美好,王孙可留。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自成佳构,增无限趣味,表现诗人远离世俗庸碌、向往山中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此诗艺术特点突出,一是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构成了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二是声色兼具,诗作在诗情画意中波动着音乐的旋律;三是美好的意象交错连缀,与诗人高洁意趣相应;四是句型倒装,颔联两句,“照”、“流”后置以强调景物之静,颈联两句动词“归”、“下”前置既符合生活常理,又突出画面之动,构思新巧,情趣盎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2],胡天八月即飞雪[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散入珠帘湿罗幕[5],狐裘不暖锦衾薄[6]。将军角弓不得控[7],都护铁衣冷难着[8]。瀚海阑干百丈冰[9],愁云惨淡万里凝[10]。中军置酒饮归客[11],胡琴琵琶与羌笛[12]。纷纷暮雪下辕门[13],风掣红旗冻不翻[14]。轮台东门送君去[15],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武判官:名不详。判官,节度使下协助判处公事的官员。[2]白草:西北边地生长的一种牧草,秋天变白,经冬枯而不萎。[3]胡天:指塞北一带的天气。[4]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5]珠帘:以珠子穿缀成的挂帘。罗幕:丝织帐幕。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6]狐裘:狐皮袍子。锦衾(jīn)薄:锦缎被子。此句形容天气很冷。[7]角弓:饰有兽角的弓。不得控:拉不开。此句说因为太冷,将军都拉不开弓了。[8]着:穿上。[9]瀚海:大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的样子。百丈冰:形容很厚的冰。[10]惨淡:阴暗。凝:聚。[11]中军句:中军:古代分兵为左、中、右三军,中军为主帅发号施令之所,这里借指主帅的营帐。饮归客:欢宴将要回去的客人,即武判官。[12]胡琴句:胡琴、琵琶、羌笛,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13]辕门:军营的大门,临时用车辕架成,故称。[14]风掣:牵动、拉动。[15]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是封常清军府所在地。

【导读】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一生多次出塞,先后在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中掌书记、判官,后出为虢州长史、关西节度判官,终嘉州刺史,客死成都。岑参对边塞生活比较熟悉并深有体会,以好奇之心观照边塞风物与生活。他的作品以边塞诗著称,为盛唐与高适齐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笔触粗犷,景色奇丽,充满热情。长于七言歌行和七绝,有《岑嘉州诗集》。

这是一首七言歌行体的咏雪送人之作,作于诗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之时。诗作紧扣题意,以咏雪为经,以送别为纬,编织成一幅景色奇丽、友情浓郁的雪中送别图,充满了奇丽的色彩、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

全诗共分两段。前十句为前段,写边塞奇景而暗寓送别。先写北风之奇,北风卷地,白草断折;次写天气之奇,中秋八月,即飞大雪;次写雪之奇丽,有如春风吹来,梨花竞放;后写冷得出奇,狐裘不暖,锦衾似薄,角弓难控,铁衣难着,悬冰百丈,愁云万里。在冰雪中写出梨花竞放,在寒冬中写出春意,色彩奇丽,气象壮阔,使这场严寒中的送别显得暖暖融融,十分动人。后八句为后段。以白雪为背景写送别。依次写中军饯别、辕门送别、东门惜别,一路风雪一路送别,将浓郁别情很有层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写景奇丽是此诗主要的特色。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好奇心捕捉边塞奇观,生动地再现了边塞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传情别致是此诗的又一突出特点。一夜春风、梨花竞放、胡乐叠奏、中军饯别、辕门暮雪等,是正面渲染,写出送别的热烈;狐裘不暖、瀚海阑干、愁云惨淡以及结尾处的景结法,是侧面烘托,写出离别的忧愁。这就使全诗情意深厚,耐人寻味。

拟行路难[1]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2],玉盘珍羞直万钱[3]。停杯投箸不能食[4],拔剑击柱心茫然[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7]。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8]?长风破浪会有时[9],直挂云帆济沧海[10]。

【注释】

[1]行路难: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这组诗共三首,这是第一首。[2]金樽句:樽(zūn):古代盛酒器具。清酒:酒以清为贵,浊为贱。斗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形容酒美价高。[3]玉盘句:珍羞:珍美的菜肴。羞(xiū):同“馐”。直:同“值”。[4]箸(zhù):筷子。[5]茫然:形容渺茫无着落的心情。[6]欲度二句:比喻世路艰难,事与愿违。[7]闲来二句:前一句用吕尚典故,传说吕尚八十岁在渭水垂钓终遇文王得到重用。后一句用伊尹典故,传说伊尹在遇汤王前曾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句用此二典表达自己对前途仍然充满希望。[8]歧(qí)路:岔路。今安在:现在自己将往何处去?[9]长风破浪:比喻施展抱负。《南史·宗悫传》记刘宋宗悫少时,叔父宗炳问其志,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会:当。[10]云帆:船帆。此句喻宏大抱负一定会得以施展。

【导读】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今吉尔吉斯境内),约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隆昌(今四川省江油县)青莲乡。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郁郁不得志,遂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族叔李阳冰,次年卒。李白是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伟大诗人,诗歌豪迈飘逸。有《李太白集》。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非但没有实现自己的宏大政治理想,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三年后被“赐金放还”,被迫离开长安,朋友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世路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其一)。诗作抒写了因世路艰难而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绪,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作开篇二句似充满欢乐气氛。饯别宴上的金樽清酒、玉盘珍馐,酒菜多么丰盛,朋友的情谊多么深厚!本应“会须一饮三百杯”。然而三、四句诗情陡然下跌,诗人拔剑、击柱、停杯、投箸,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五、六句写“行路难”的原因。诗人用两个比喻写抱负宏伟却无由施展,正面写出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语带激愤,生动形象。七、八句写诗人对前途充满希望。作为盛唐之子的李白,沉沦颓废与其无关,自信乐观才是其天性。诗人以吕尚、伊尹典故,传达出坚信有朝一日终能施展宏图的希望。但面对残酷的现实,诗人不得不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郁闷彷徨: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希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像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诗情跌宕起伏是此诗最突出的特点。诗作情绪由欢乐而苦闷抑郁,而激愤难平,而充满希望,而郁闷彷徨,而乐观自信,三起三落,腾挪变化,跌宕多姿,生动地展示了李白面对世路艰难时的内心情绪与个性特征。此外,诗作以豪饮起,以壮志结,诗中虽有郁闷,但昂扬豪放、积极进取的盛唐精神却始终贯穿全篇。

石壕吏[1]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2]。老翁逾墙走[3],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4]!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5]。一男附书至[6],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7]!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8]。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9]。老妪力虽衰[10],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11],犹得备晨炊[12]。”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13]。天明登前途[14],独与老翁别[15]。

【注释】

[1]石壕:村镇名,在今河南三门陕市东南。[2]暮投二句:暮:傍晚。投:投宿。吏:差吏,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3]逾(yú):越过,翻过。走:跑,这里指逃跑。[4]呼:叫喊。一何:何其、多么。怒:恼怒,粗暴。[5]三男:三个儿子。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境内。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6]附书至:捎信回来。[7]存者:活着的人。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8]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9]未去:还没有离开,这里指改嫁。完裙:完整的衣服。[10]老妪(yù):老妇人。衰:弱。[11]急应句:赶快到河阳去服役。[12]犹得:还能够。备:准备。晨炊:早饭。[13]夜久:夜深了。绝:断绝;停止。如:好像,仿佛。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14]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15]独与句:表明老妇已连夜被差吏捉去。

【导读】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河南巩县。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接受儒家教育,年轻时漫游吴、越、齐、鲁,三十五岁入长安应试,遂困居长安十年。安史乱起,杜甫被叛军所俘,后逃赴凤翔,肃宗任他为左拾遗,不久贬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入蜀后,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卒后,飘泊西南。大历五年病逝。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忧国忧民,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浓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少陵集》。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石壕吏》是其中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第一段为开头四句,交代时间、地点和事件,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老妇致词为第二段,具体记叙了捉人的全过程。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先写老妇自叙三男服役二男战死的不幸,次写老妇叙述家中只剩孤儿寡母的苦况,后写老妇只好自请服役的无奈,生动地再现了安史之乱中百姓所遭受的巨大痛苦。最后四句为一段,写捉人的结局。“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儿媳妇低声哭泣;“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悲情。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说:“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悲惨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可谓一针见血,一语中的。

此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善于叙事。诗人善于剪裁,如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从投宿到捉人,略去了很多事情。诗人巧用藏问于答的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矛盾双方之后,便集中写“妇”之答,不复写“吏”之问,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换言之,实际上应是吏有三问,妇有三答,但诗作却将吏的三问藏于老妇的致词当中,从而省略了不少篇幅。其次是寓褒贬于叙事。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如说“捉人”不说“征兵”,寓揭露、批判之意,一“怒”一“苦”,憎恶与同情立现。最后是善于以独白写心理。如老妇的独白致词,实际上写出了老妇开始心存幻想、继而尚存侥幸、最后终于大失所望的心理变化。此外,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宋词

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2],对长亭晚[3],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4],留恋处,兰舟催发[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沉沉楚天阔[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10],更与何人说!

【注释】

[1]雨霖铃:词牌名,一作“雨淋铃”,又名“雨霖铃慢”,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为唐玄宗为悼念杨贵妃而作。[2]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凄切:凄凉急促。[3]长亭:路旁亭舍,行人休息和亲友送别之处。因各亭之间的距离不一,故有长亭、短亭之分。《白孔六贴》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4]都门:指汴京城门。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这是古人饯别的一种方式。[5]兰舟:指船。[6]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7]去去:不断远去。[8]楚天:南国的天空。春秋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国,故称南天为楚天。[9]经年:经过一年及以上的时间。[10]风情:男女相爱之情。

【导读】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俗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早年生活颇为放荡,与乐工、妓女为友,故累试不第。后改名柳永,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柳屯田。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风婉约,创作慢词独多,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对宋词的发展有较大影响。有《乐章集》。

此词是作者离开汴京与情人话别之作。而其中也有词人仕途失意的幽愤、知音不遇的悲凉以及浪迹天涯的羁旅行役之苦,是柳永早年总体心态的写照。

词的上片写临别情景。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都门帐饮无绪”,本已悲苦;正在留恋时,却又“兰舟催发”,情与事的冲突中益见出离别之痛。“执手”二句,生动细腻,描情绘意,绝妙无比,无声胜有声,传神地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念去去”两句交代作者去向,虚景实景交融,不仅补足了“无绪”、“留恋”、“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的原因,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下片分三层设想别后的痛苦。“多情”两句写此日分别的伤痛;“今宵”二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设想今宵酒醒之后的惆怅;“此去”四句设想长久分离的孤独。

艺术上,此词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境,描摹情态,惟妙惟肖。铺叙如上片长亭对坐、都门帐饮、兰舟催发、执手泣别等;白描如“杨.柳.岸晓.风残.月”,准确精练,生动传神。其次是虚实结合。上片写离别情景,是实写;下片设想别后痛苦,是虚写。上片景中有情,实中有虚;下片因情见景,以实写虚。第三,全词用仄声韵与单字领句的方法(如“念——去去千里烟波”、“便——纵有千种风情”),传达出一种哽咽难言、沉重难堪的况味,与全词悲苦的感情基调十分吻合。

念奴娇·赤壁怀古[1]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故垒西边[3],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4]。乱石穿空[5],惊涛拍岸[6],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7],雄姿英发[8]。羽扇纶巾[9],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10]。故国神游[11],多情应笑我[12],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3]。

【注释】

[1]念奴娇:词牌名。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念奴娇词牌名本此。后人也称苏轼此词为“大江东去”或“酹江月”等。赤壁: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县西北,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2]风流人物:以才华、功业而叱咤一时的英雄豪杰。[3]故垒:旧时的营垒。[4]“人道是”二句:人们传说这里是三国时周瑜打败曹操的赤壁。据《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周瑜,字公瑾。建安三年,孙策授周瑜为建威将军,瑜时年二十四岁,吴中皆呼为“周郎”。赤壁因周瑜战功卓著,故称为周郎赤壁。[5]乱石穿空:石壁直插高空。[6]拍岸:冲击江岸。[7]小乔: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此处言“初嫁”,是说周瑜少年得意,倜傥风流。[8]雄姿英发:指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9]羽扇纶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此句写周瑜的潇洒风貌,有儒将风度。罗贯中《三国演义》变成了诸葛亮的打扮了。[10]强虏:强大的敌军。[11]故国神游:神游于赤壁古战场。[12]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的倒装。多情:对世事萦系,不能超脱。[13]一尊句:举杯邀明月,同饮以销愁。“尊”同“樽”,酒杯。酹:以酒洒地,表示祭奠。

【导读】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时文坛成就卓越的大家。嘉佑二年进士,熙宁间入朝任职,因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任杭州通判,转知密、徐、湖三州。因作诗讥讽朝政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嗣位,召至京师,累迁翰林学士。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又因哲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后贬至海南。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卒于常州,谥文忠。苏轼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均有很高的造诣。其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有苏、黄、米、蔡“四大家”之称。有《苏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

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通过对周瑜英雄事业的缅怀,抒写作者年岁渐老、壮志不酬的失意之感。

上片咏赤壁壮观的景色。起笔高唱入云,词境壮阔,在空间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以“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三国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穿空”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烘托在那场战争中众多的英雄人物。“江山如画”二句,束上启下,由景入人,洋溢着作者对美好江山的热情礼赞和对历史英雄的思慕与敬仰。下片写周瑜统帅形象及怀古伤己。从三方面写周瑜:婚姻美满、儒雅风度、指挥才能,笔墨不多,周瑜的英雄形象立现。作者遥想当年周瑜年少得志、建功立业而成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而自己被贬黄州,年事渐老(此时苏轼47岁)却事业无成,相比之下,不胜感慨。但转念人生如梦,不如在江边举杯邀月,借以解脱。总体看,此词在怀古中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灰暗的色调掩盖不了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

此词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笔力雄健,开阖自如,境界辽阔,气势恢宏,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声声慢[1]

李清照

寻寻觅觅[2],冷冷清清[3],凄凄惨惨戚戚[4]。乍暖还寒时候[5],最难将息[6]。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7]!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9]?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10]?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11]。这次第[12],怎一个愁字了得[13]!

【注释】

[1]声声慢:词牌名,原来韵脚押平声韵,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此词却押入声韵。[2]寻寻句:寻、觅,都是找的意思,但“寻”是不甚着力地寻找,而“觅”则是细细地寻求。[3]冷冷句:此句说,词人在寻觅无着后,发现周围的环境冷清寂寞。[4]凄凄句:凄凄:凄凉的感受。惨惨:内心悲痛。戚戚:无比忧愁。[5]乍暖还寒:指深秋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暖。[6]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7]晓来:一本作“晚来”。“晓来”似更恰当,古人早上有喝“扶头酒”习惯。如果是“晚来”,下文“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似不合逻辑。[8]旧时相识:李清照从北方流落南方,秋日见大雁北来,故有此说。[9]如今句:谁能有兴趣去采摘。另一说是,菊花已残旧,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采摘的了。[10]独自句:独自一人怎样才能捱到天黑,即日子难过。怎生:怎样,如何。[11]梧桐二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玉香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数语,写闺中人雨秋怀人,难以入睡。[12]次第:光景,情况。[13]了得:了却,包容。

【导读】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山东省济南市)人,宋代婉约词派代表。李清照早年生活和谐幸福,但自丈夫赵明诚病逝后,她在夫死独守、国破家亡中辗转避乱,身世悲苦。其创作以1127年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写她贵族少女少妇的生活,也有伤春怨别之作,风韵优美;后期词则写其国破家亡、夫死独守的悲痛,有浓重的哀愁。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漱玉词》。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写词人残秋季节一天从早到晚百无聊赖的生活,体现了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心境,真实地再现了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独守的悲哀,是词人南渡以后悲剧人生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动乱时代妇女的不幸遭遇。

上片从词人清晨寻觅无着、百无聊赖写起,写到天气不好,身心难以调养,淡酒难以浇愁;风送雁声,反增国破家亡的无限哀愁。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而自己憔悴瘦损,无心摘花赏花。只有“守著窗儿”,独坐无聊,盼望天快点黑下来,好让自己做个美梦,暂且摆脱这孤寂难耐的生活。好不容易捱到黄昏,却又下起了梧桐细雨。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写思妇怀人彻夜难眠。李清照借他人词句,写自己愁怀。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化多为少,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无法包括得尽,词作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在艺术上,此词可称道之处很多。其一,起首三句连用七组叠词,前无古人,匠心独运,多层次、全面准确、细腻形象地揭示了词人复杂的心理,为全词奠定了悲苦的感情基调。其二,在结构上,一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套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起首三句总述心境,然后铺写寒暖难调、酒不敌寒、雁声增愁、睹花伤怀、独坐窗下、细雨添愁,最后以愁字作结。以愁起,以愁结,悲愁满纸。第三,情景交融。词作描写了乍暖还寒的天气、晓来急风、似曾相识的大雁、满地堆积的黄花以及梧桐细雨,渲染了凄凉冷寂的环境,很好地表现出词人悲凉孤寂的心境,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第四,用入声韵,大量运用齿音(41字)和舌音(16字),加强了词凄楚幽怨的效果,与词作悲苦哀伤的情绪十分吻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2],水随天去秋无际[3]。遥岑远目[4],献愁供恨,玉簪螺髻[5]。落日楼头,断鸿声里[6],江南游子[7],把吴钩看了[8],栏杆拍遍,无人会[9],登临意[10]。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11]?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12]。可惜流年,忧愁风雨[13],树犹如此[1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5]?

【注释】

[1]建康:今江苏南京市。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2]清秋:冷落的秋天。[3]秋无际:秋色无边。[4]遥岑(cén)句:眺望远山。[5]玉簪(zān)螺髻(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6]断鸿:失群的孤雁。[7]江南游子:客居江南的人,指作者。[8]吴钩: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指宝剑。[9]会:理解。[10]登临意:登高望远的心事,即本篇所表现的报国情怀。[11]休说三句:用西晋张翰典,见《晋书·张翰传》。此外,《世说新语·识鉴篇》也有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称为莼鲈之思。季鹰:张翰,字季鹰。[12]求田三句:典出《三国志·魏书·陈登传》,东汉末年,许汜去拜访陈登。陈登胸怀豪气,喜欢交结英雄,而许汜见面时,谈的却都是“求田问舍”(买地买房子)的琐屑小事。陈登看不起他,晚上睡觉时,自己睡在大床上,叫许汜睡在下床。许汜很不满,后来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刘备。刘备听了后说:“当今天下大乱,你应该忧国忧民,以天下大事为己任,而你却求田问舍。要是碰上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上,叫你睡在地下。”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才气:胸怀、气魄。[13]流年:流逝的时光。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化用宋苏轼《满庭芳》:“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14]树犹如此:《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词人用典抒发自己不能抗金救国、虚度时光的感慨。[15]倩(qìng):请托。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揾(wèn):擦拭。

【导读】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豪放派的代表词人。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一生主张抗金救国,始终得不到南宋朝廷的信赖和重用,一腔忠情,寄之于词,是南宋最突出的爱国词人。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有《稼轩长短句》,存词600多首。

此词一般认为作于作者建康通判任上(1168—1170)。这时作者南归已六、七年了,却一直被闲置,年华虚度,胸怀报国壮志,却是请缨无路。本篇正是借登临周览之时抒写抑郁悲愤之情。

词的上片借景抒情,写登上赏心亭所见的景色和自己报国之情无人理会的苦闷与孤独。开头两句写所见景色。楚天千里,秋色无边,水天一色。气象阔大,境界高远,笔力遒劲。“遥岑”三句写眺望远山,感觉远山也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词篇因此而生动。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情景,可以意会得到。“落日”二句,点明作者所在的具体时间和空间,“落日”还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境界的渲染,又是作者的自况,是一种飘零的孤独感。“把吴钩看了”三句,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看吴钩、拍栏杆,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孤独悲愤情怀。词的下片借典故抒怀。正反两面见意。用张翰典,既有故乡难归之慨叹,也有不忍置国事不顾而隐居的责任感,这正是作者性格的两个重要方面;用许汜典,是表达对那些只知购田买房自私自利官员的鄙夷之情;用桓温典,说自己忧虑国事,而岁月虚掷,有志不申,内心悲凉。由此,词人自然伤心落泪了,“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言外之意是无人唤取,抱负不能实现也无人同情与慰藉,悲苦便更深一层了。

元曲

窦娥冤[1](第三折)[2]

关汉卿

(外扮监斩官上[3],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4],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5],鼓三通,锣三下科[6]。刽子磨旗[7]、提刀,押正旦带枷上[8]。刽子云)行动些[9],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10]没来由犯王法[11],不提防遭刑宪[12],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13],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14]。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15],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16]: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17]。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18]!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19]。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20]。(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21],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什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飡刀去呵[22],(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23],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24],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卜儿哭上科[25],云)天哪,兀的不是我媳妇儿[26]!(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27]。(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咐你话哩。(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28]。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29],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30],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唱)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31],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32],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33];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34],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35]。(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天哪,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闇[36],负屈衔冤。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37],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38],挂在旗枪上[39];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40]。(刽子做取席科,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41],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42],望帝啼鹃[43]。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哪?(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44],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45]?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46],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47],断送出古陌荒阡[48]!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49]。(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50],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51]。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52],使百姓有口难言。

(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刽子云)好冷风也!(正旦唱)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题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期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刽子做开刀,正旦倒科)(监斩官惊云)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刽子云)我也道平日杀人,满地都是鲜血,这个窦娥的血都飞在那丈二白练上,并无半点落地,委实奇怪。(监斩官云)这死罪必有冤枉。早两桩儿应验了,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且看后来如何。左右,也不必等待雪晴,便与我抬他尸首,还了那蔡婆婆去罢。(众应科,抬尸下)

【注释】

[1]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四折一楔子。题材取本于“东海孝妇”的故事。第一折写贫寒秀才窦天章上京求取功名,向寡妇蔡婆借贷盘缠。蔡婆乘机提出索要窦天章的女儿瑞云做童养媳。端云3岁丧母,7岁便到蔡婆家,改名窦娥。17岁时窦娥与蔡婆儿子成婚,一年后丈夫病故,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向赛卢医索讨银钱,赛卢医想勒死她,地痞无赖张驴儿父子把她救下。第二折写张驴儿父子想霸占婆媳二人。窦娥执意不从。张驴儿在羊肚汤里放了毒药,想害死蔡婆,强占窦娥。不料其父喝下了身亡。张驴儿反诬窦娥毒死公公,并威胁窦娥嫁给他为妻。窦娥问心无愧,与张驴儿去见官评理。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坚不屈从。桃杌转对蔡婆用刑,窦娥为救婆婆,含冤承招,被判死罪。第三折写含冤负屈的窦娥被押赴刑场问斩,与婆婆话别后,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若是屈死,她要血飞白练、六月降雪、楚州亢旱三年。窦娥被问斩时,果然血飞白练、六月降雪。第四折写楚州大旱三年,窦娥誓愿一一灵验。窦天章官拜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来到楚州,窦娥鬼魂托梦父亲,诉说冤情。窦天章重新审理此案,杀了张驴儿。窦娥冤情得以昭雪。[2]折:是元杂剧音乐组织的一个单元,也是剧情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相当于现代戏剧的一幕。[3]外:杂剧角色名,这里是“外末”的省称。[4]做公的:即下文的公人,指衙门的差役、皂隶。[5]净:杂剧角色名。[6]科:又称“科范”,是杂剧剧本中关于人物动作、表情、音响等舞台提示。[7]磨旗:摇旗。疑为“麾旗”之误。[8]正旦:角色名,指女主角。[9]行动些:走快点。[10]正宫·端正好:正宫:宫调名。端正好:是正宫这个宫调中的一支曲牌名。元杂剧规定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曲子。下文[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等曲牌都属于正宫。[11]没来由:无缘无故。[12]不提句:想不到会受刑处决。不提防:没料到。刑宪:刑法。[13]森罗殿:阎王殿。[14]怎不句:怎么不把天地呀深深埋怨。[15]合:理应。[16]可怎句:可你怎么糊里糊涂地把好人坏人混淆了呢。跖:古代传说中的大盗。颜渊:孔子的学生,贫而好学,古代以他为贤者的典范。[17]顺水推船:比喻迎合附会,顺势行事。[18]错勘:错判。[19]前合后偃:前仆后倒。[20]哥哥行:意谓哥哥那里,哥哥跟前。[21]取应:应试。[22]飡刀:吃刀,挨刀。[23]也么哥:语尾助词,无实义。[24]告:请。[25]卜儿:剧中扮演老妇人的角色。[26]兀的:这,这个。指示词,与下文中“兀那”都是表示强调或惊异的语气。[27]咱:语尾助词。[28]典刑:正法受刑。[29]瀽:倒,泼。[30]一陌儿:指祭奠时烧的纸钱。一陌儿:一百张,一串儿,不是实数。“陌”通“百”。[31]葫芦提当罪愆:糊里糊涂地承担了罪名。葫芦提:宋元时的口语,相当于现在的“糊里糊涂”。罪愆:罪过。[32]干家缘:料理家务。[33]奠:供祭死者。[34]烈:烧。[35]只当句:只当是祭奠你死去的儿子。荐:祭奠。[36]不明不闇:不明不白。闇:同“暗”。[37]一领:一张。[38]白练:白绸。[39]旗枪:旗杆头。[40]打什么不紧:即有什么要紧。[41]无头愿:不合常理的誓愿。[42]苌弘化碧:古代神话传说。据《庄子·外物篇》,周朝的忠臣苌弘无辜被杀,蜀人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凝化成碧玉。[43]望帝啼鹃:古代神话传说。据《寰宇记》,蜀王杜宇,号望帝,被逼禅位其相,隐居山中,其魂化为杜鹃,日夜悲啼。[44]暄:阳光温暖。[45]邹衍:战国时燕国的忠臣。相传他被谗下狱,仰天大哭,时值盛夏,天竟降下霜雪。后来“六月飞霜”就成为冤狱的典故。事见《太平御览》十四引《淮南子》。[46]六出冰花:指雪花。因雪花一般是六瓣形的结晶体,故云六出。[47]素车白马:古人送葬用的车马。[48]断送:发送。[49]亢旱:久旱、大旱。[50]甘霖:久旱以后下的雨。[51]东海孝妇冤:据《汉书·于定国传》载,汉朝东海有一孝妇周青,少寡无子,为侍奉婆婆矢志不嫁,婆婆怕拖累她而自杀。孝妇被诬告逼死婆婆而处死。临刑时,她指着旁边的长竿说,我若无罪,被斩后血往竿上流。行刑后,血果然逆竿上流。自此东海一带大旱了三年。后来于公替她申雪,天方降雨。[52]官吏每:官吏们。每:们。

【导读】

关汉卿,号已斋叟,生卒年不详,约生于金末,死于元成宗大德(1297—1307)年间,大都(今北京市)人,金末元初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剧的奠基人。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是元代大都的一位典型的书会才人,可能是玉京书会的领袖。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长期出入于勾栏妓院,编撰杂剧剧本,甚至亲自登台表演杂剧。所作杂剧题材广泛,多能反映现实的重大问题,揭露社会的黑暗,表现人民的苦难与反抗斗争,塑造了众多典型人物。作杂剧60多种,今存杂剧8种、小令50多首、套数10余套。杂剧以《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最为著名。

《窦娥冤》第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部分,写含冤负屈的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经过,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本折共有三个场面。第一个场面(从开头到“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惊天动地的呼号与抗议。她愤怒控诉社会的不公平:“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她强烈地指责天地不分好歹、错勘贤愚。这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揭露和批判。[滚绣球]一曲,唱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第二个场面(从“(刽子云)行动些,误了时辰也”到“不明不闇,负屈衔冤”),写窦娥在刑场上与婆婆诀别。窦娥临刑前对婆婆的惦念和关心、劝慰和哭诉,突出了她的善良性格,也进一步表现她的冤屈无辜。余下部分为第三个场面,写窦娥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强烈、严厉,她不仅要昭示冤情,也要迫令大自然改变常态以显示她的冤情之深、反抗之烈。这是窦娥生命最后一刻的抗争,也是对封建统治的有力挑战。三桩誓愿奇迹地实现了,表明了窦娥正义抗争的力量,寄托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

本折的艺术成就,首先,成功地塑造了窦娥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她既善良又刚强不屈的性格,展现了她从相信天命到觉醒、再到奋起反抗的过程,说明被压迫人民是不甘欺凌压迫的,深化了全剧的主题。其次,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设计了三桩誓愿,让窦娥的抗争精神感天动地。复次,情节有张有弛,跌宕起伏。第一个场面,窦娥指责天地,气氛紧张;第二个场面,与婆婆诀别,徐缓低回;第三个场面,临刑发誓,气势磅礴。最后,语言质朴自然,生动准确,充分表现了本色派的特征。

越调·天净沙·秋思[1]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2],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

【注释】

[1]越调:宫调名。天净沙:曲牌名。[2]昏鸦:黄昏归巢的乌鸦。[3]古道:古老的驿路。[4]断肠人:指飘泊天涯、思念家园的游子。

【导读】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生卒年不详。早年参加过元贞书会,后任过浙江行省务官,晚年隐居田园,过着闲散的生活。他是元代前期著名的杂剧作家和散曲作家,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所作杂剧今存七种,内容比较复杂,以历史剧《汉宫秋》最为著名,其他多是神仙道化剧,宣扬封建迷信和避世思想。在元代前期作家中,他的散曲保存最多,共有小令105首、套数16套,多写隐居避世内容。马致远以文采见长,无论是杂剧还是散曲,都写得清新优美,意境鲜明,有“曲状元”之誉。

《越调·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散曲的代表作,也是元曲小令中的上乘之作,被誉为“秋思之祖”。此曲仅28字,却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音韵铿锵。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它生动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萧瑟凄凉的行旅图景,刻画了一个骑着瘦马在西风残照的古道上艰难跋涉的游子形象,表现了这位天涯游子悲秋怀乡的愁苦情怀。

首句“枯藤老树昏鸦”,就给人以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藤”、“树”、“鸦”,本是郊行所见常景,然而一旦与“枯”、“老”、“昏”匹配,一股萧瑟肃杀之气立即从字里行间油然升起。次句“小桥流水人家”,人笔锋一转,一幅充满温馨祥和生活气息的图画便展现在读者面前。但这一句,也只是以乐景写哀情,以温馨的家园和恬静的田园生活反衬出当下行旅的孤独与悲苦。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场景更加凄苦,古道萧索、西风凄紧、瘦马步履蹒跚,孤行苦旅还在继续。以上三句,构成鼎足对,通过具体画面,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地流露出来。最后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在深秋的残照中,漂泊天涯的游子,怀着对温馨家园的念想,仍然在西风古道上孤独地艰难跋涉。在无限广阔的“夕阳西下”背景中,游子显得更加渺小、更加孤独,题旨也因此得到了强化。

这首小令十分别致,它构思精致巧妙,音节和谐优美,用词精炼准确,纯用白描手法,描绘景物如画,感情含蓄蕴藉,寓意广泛深刻,实为罕见。

明清小说

促织[1]

蒲松龄

宣德间[2],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3];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4],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5]。市中游侠儿[6],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7]。里胥猾黠[8],假此科敛丁口[9],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10],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11]。宰严限追比[12],旬馀,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赀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13],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14]。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15],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16];旁一蟆,若将跳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17]。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18],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19]。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20],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21]。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骂曰:“业根[22],死期至矣!而翁归[23],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出。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24]。夫妻向隅[25],茅舍无烟,相对嘿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26]。近抚之,气息惙然[27]。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28]。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29],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30]。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衿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31],思试之斗以觇之。村中少年好事者[32],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33]。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34]。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35]。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螂螳、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莫出其右者[36]。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37]。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38];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39],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40]。信夫!”

【注释】

[1]促织:蟋蟀的别名。[2]宣德:明宣宗的年号。[3]西:指陕西。[4]才:有本领,指促织的勇敢善斗。[5]里正:古代有里正制度,犹如后来的保甲长,负有代官征收捐税、摊派徭役以及驿递、供应的责任。[6]游侠儿:古代一种轻视身家性命、能够救困扶危、为人报仇雪恨的人。后来却泛称那些爱交游、好动武、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7]居:留着、当做。[8]里胥:古代的乡职,比里正地位略高。[9]科敛丁口:向每人摊派费用,敲诈勒索。科敛:摊派、凑集。[10]操童子业:科举时代,应考的读书人在没有考取秀才之前,不论年纪大小,都称童生。操童子业,指为应考而读书。童子:指童生。[11]不中于款:指促织不合格。[12]严限追比:在封建社会,官府限令役吏或值差的百姓,在一定的期间完成某种工作或劳役,到期查验,如果不能够完成,就打板子以示警戒。查验是有周期性的,每过一限期,还未完成任务,就传来打一顿,叫做“追比”。[13]翕辟:忽闭忽张的样子。[14]无毫发爽:一丝一毫都不错。爽:差错。[15]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16]青麻头:这与后文提到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等,都是对蟋蟀形状的分类,这些全被认作蟋蟀的上品。[17]蔚起:形容隆起的土地上长有很多草木。草木茂盛叫“蔚”。[18]蹲石鳞鳞:石头像鱼鳞一样一块块在地下排列着。[19]拱璧:两手合抱的大璧玉。[20]蟹白粟黄:指喂养蟋蟀的一种饲料。蟋蟀一经深秋就进入衰老期,容易死亡。为了增加它的营养、延长它的寿命,养蟋蟀的人就用煮酥的粟子和熟蟹腿肉喂它。[21]斯须:片刻、一会。[22]业根:孽根。[23]而翁:你的父亲。而: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24]抢呼:头撞地、口喊天,表示悲痛。[25]向隅:脸对着墙角。[26]藁葬:用草荐裹着尸体埋葬。[27]慑然:气息微弱的样子。[28]奄奄:只剩微弱的呼吸。[29]东曦既驾:太阳从东方升起。古代神话把太阳当作神,认为它每天早晨乘着六龙驾驭的车子出来。[30]超忽:突然而迅速。[31]惴惴:害怕不安。[32]好事者:爱管闲事的人。[33]胡卢:笑的样子。[34]木鸡:形容外形呆蠢。《庄子》寓言:要把斗鸡养得具有呆蠢的样子,像是木头雕的,这样才能不动声色,不恃意气,打败别的斗鸡。[35]靡:披靡,打败。[36]右:上。古代以右为上。[37]卓异:形容才能突出。[38]牛羊蹄躈各千计:指牛羊各数百头。蹄:兽类的脚。躈:同“噋”,兽类的口。兽类一口四蹄。此处言牛羊多,和上文“百顷”、“万椽”一样,都是一种夸张的写法。[39]蠹:蛀虫。这里把敲诈勒索百姓的里胥比喻为害百姓的蛀虫。[40]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神话传说,汉代淮南王刘安修炼得道升天,家里鸡犬吃了他剩下的仙药,也都成仙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导读】

本篇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聊斋”是其书斋名,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世称“聊斋先生”。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兼商人家庭,一生科场蹭蹬,屡试不第,直至七十一岁才援例出贡。除三十一岁到江南宝应等地做一年幕僚外,他一直在一个乡绅家设帐教书,过着清贫的生活。蒲松龄以数十年时间创作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共有490余篇。《聊斋志异》以虚幻想像之笔,写花妖狐魅之事,讽刺当时现实,寄托作者孤愤,代表着中国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

在封建社会中,因“天子偶用一物”而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的史实比比皆是。据吕毖《明朝小史》所记:“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清初诗人吴伟业《宣宗御用戗金蟋蟀盆歌》亦云:“宣宗在御升平初,便殿进览豳风图。煖阁才人笼蟋蟀,昼长无事为欢娱。”蒲松龄就是根据这些血淋淋的现实写成《促织》这篇小说的。这是一篇刺世疾邪、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杰作。小说通过成名一家的悲惨遭遇,体现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封建社会“天子偶用一物”给百姓造成的巨大灾难。

这篇小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写故事的起因,揭示悲剧产生的根源。民间之祸起于宫廷,为满足宫中斗蟋蟀之乐而“岁征民间”,一头促织会带来“辄倾数家之产”的后果。围绕着征集促织,充分地表现了官府的贪鄙,“游侠儿”的居奇,里胥的刁猾。作者以简洁的笔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源和严重后果,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环境。第二段至第五段为第二部分,按故事发展的自然顺序依次叙述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第二段是故事的开端,写成名因不能上交促织而遭受杖责。本段先点明成名充“里正役”是受里胥的陷害,以至“薄产累尽”。面对征促织,他既“不敢敛户口”,又“无所赔偿”,只好自行捕捉,又无所得,苦受杖刑,只有“转侧床头,惟思自尽”。交不上一只合格的促织,竟然导致“惟思自尽”的后果,故事开端即笼罩着浓重的悲剧气氛。第三段是故事的发展,写成名在绝望中求卜得画,按图苦搜,终获佳品,举家庆贺,“留待期限,以塞官责”,解脱苦难有了希望,全家命运由危转安。第四段是故事的高潮,写成名失虫和再得异虫的经过。促织意外被儿子扑死,使全家陷入厄境。妻子“面如死灰”,儿子投井自尽,成名“如被冰雪”,怒索儿,知儿投井身亡,又化怒为悲。待发现爱子“气息然”,“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一看蟋蟀笼虚,则又“气断吞声,亦不复以儿为念”。从失促织到失爱子是情节的深入发展,加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成子投井自杀的悲剧,其原因不过是毙一蟋蟀,这充分反映了官府贪暴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之深。故事发展至此,矛盾已无法解决,作者只好借助幻想和非现实手法来解决,让成名在绝望中捕获一头轻捷善斗的促织。作者着重写成名因重获促织而“喜而收之”、“大喜”、“益惊喜”的情绪,让读者透过“喜”的背面,看到其中的可怕悲剧。第五段是故事的结局,写成名因祸得福。成名献促织,宫中试斗进一步展示了小虫非凡的才能(不只善斗,且能闻乐起舞),成名因得厚赏而巨富。成子复苏之后“自言身化促织”的交代,点明了神异促织的来历,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神奇色彩,同时也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在官府逼迫之下,成子自杀后还要魂化促织以供玩赏,方能解脱一家的苦难,这就更加表现出所受迫害之深。当然,这一喜剧结尾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最后一段为第三部分,作者的评语。这段评论主要有三点:第一,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寄讽谏之旨;第二,就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第三,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在此作者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

这篇小说艺术上也是匠心独运。首先是故事结构完整,情节曲折多变。小说根据事件自然发展的过程,叙述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结构完整。小说始终围绕着促织得失来写成名一家的命运沉浮:先是捉不到促织,成名饱受杖责,“惟思自尽”,是悲。再写求卜得虫,举家庆贺,是喜。再写失虫失子,全家陷入厄境,是悲;复得轻捷善斗的小虫,是喜。最后写献上小虫,因祸得福,是大喜。全文悲喜交错,皆因一小虫,使读者在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中,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其次,细腻的心理描写。小说始终围绕着人物命运来写其心理变化。例如在意外得到异虫后,成名找“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的“蟹壳青”“试斗”,作者对成名的心理进行了细腻的描写:“惭-大喜-惊-惊喜”。总之,成名的一系列感情变化与其悲欢离合的命运紧密联系,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