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天说》,这篇哲学论著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论点反对天命论。刘禹锡发展了这种唯物主义。
——摘自林克《在毛泽东身边的岁月片断》
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人物小记
柳宗元4岁时,其父亲独自赴江南为祖父守丧。柳宗元在母亲的教导下开始读书识字。13岁时便以文章轰动京城,成为有名的少年才子。他读书范围极为广泛,这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而且丰富充实了他的思想。同时他还十分关心时事大政。他在21岁时考中进士,五年后正式步入仕途。
以后的每一次官职变动,柳宗元总是随身带着自己的书籍,藏书是他最重要的财产。他每次读书都会非常认真的做笔记、批注,发现问题就及时向别人请教,从不盲从迷信前人。
主要思想
柳宗元为了“救世之谬”,发愤钻研经史诸学,“读百家书,上下驰骋”,以“立仁义,稗教化”。他继承以往的气说,认为天地未形成前,唯有元气存在;天地既分之后,元气则居于天地中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雕阳。”“天”如同草木果蘸等自然物一样,没有意志。
柳宗元反对流行的神学天命论思想,谓“古之所以言天者,盖以愚蚩蚩者耳”。他在荀况“天人之分”的思想基础上,强调天人“各行不相预,认为人的吉凶祸福,社会的兴衰治乱,都非“天”能主宰,“功者自功,祸者自祸”,要变祸为福,是“在我人力”。
柳宗元认为,历史的发展,既非天意决定,也非圣人的意志所能左右,其决定的因素是“生人之意”,即人民的意愿和物质需求。国家兴衰、朝代的更替不取决于天,而取决于人,取决于政治是否清明,他说:“受命不予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他提出了关于“势”的观点,即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在他看来,天子分封制度的产生,“非圣人意也,势也”;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乃是历史的必然。这是一种进化的历史观。柳宗元不反对佛教,认为佛教“往往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他从佛教“有以佐世”的观点出发,主张“统合儒释”。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