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符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王符

凡人君之治,莫大于和阴阳。阴阳者,以天为本,天心顺则阴阳和,天心逆则阴阳乖;天以民为心,民安乐则天心顺,民愁苦则天心逆。民以君为统,君政善则民和治,君政恶则民冤乱。

——王符《本政》

简介

王符(公元80~167年),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东汉后期进步思想家。他一生隐居著书,崇俭戒奢、讥评时政得失。因“不欲彰显其名”,故将所著书名之为《潜夫论》。王符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文笔犀利,至今读其作仍给人一种淋漓畅快的感觉。

人物小记

相传,王符爱柏如痴,在七松亭山脊(即今潜夫山)植柏17行,每行24棵,除大殿、亭、阁占地外,植柏360棵,对新植之柏,均早起晚寝,下水荫沟挑水浇灌,途遇求饮者,慨然予之,一视同仁,穷富不偏。饮者过后,均避而弃之重挑,其叹曰:“柏之清高,与人无争乎!”是年夏初陇上大旱,田禾半枯,危及新植之柏,王符挑水更为艰辛,但途遇求饮者,仍不推辞。

一日,土地神欲试王符之诚意,化一白须老翁,言:上七松亭玉皇庙乞雨,翁癃喘,步履艰难,曲径蜿蜒,缓缓而上。王符挑水途经翁身边,翁求饮,符予饮之,避翁弃之复挑。二经翁身边,翁又求饮,符予饮之,避翁弃之再挑。三经翁身边,翁再求饮,符慨然予之,避翁仍弃复挑。时已烈日当空,符至山腰,翁不见踪迹。符念及翁年迈,疑其介意而避,故四处寻呼。土地神深感其善,上奏玉皇大帝,善感天地,赐降甘霖,滋润万物,百姓亦沾雨露皆感其恩。之后,王符挑水浇柏,知者均避之,渴不求饮,在镇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夫子挑水润柏王,宁愿渴死不敢尝。”虽是古老的传说,王符事柏之诚、育柏之苦可见一斑。

主要思想

王符的哲学思想有唯物论倾向,认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是元气。“上古之世,太素之时,元气窈冥,未有形兆,万精合并,混而为一,莫制莫御”,以后元气自然分化成阴阳,产生天地、万物和人类。天地人“三才异务,相结而成”,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殊地位和作用。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有“盛衰”,有“推移”,“积微成显,积著成体”。这些都是气的作用。

在政治上,王符揭露了社会的种种黑暗和严重矛盾,要求改革吏治,爱惜民力,选拔贤能,不“以族举德,以位命贤”,反映了下层地主知识分子参加政权的要求。

王符反对卜筮、巫祝、看相、占梦等迷信活动,提倡学习,认为人的高贵在于聪明智慧,智慧、才能来源于学习。“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人不可以不就师矣”,否定有生而知之的圣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