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傅今 【本书体例】
干宝
干宝(生卒年不详),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省)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勤学博览,好阴阳术数。元帝时以著作郎领修国史、著《晋纪》20卷,又撰《搜神记》30卷。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惧。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福。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tí提)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不可禁止。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cì兹),用蜜𪎊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剑。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拜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冶无复妖邪之物,其歌谣至今存焉。
(选自《搜神记》)
东越国的闽中郡,有一座庸岭的大山,高数十里。山西北坡洼地的一个洞中,有一条大蛇,长约七八丈,粗有十几抱。当地人非常害怕,东冶城的都尉及所属县里的官吏,有不少人被这蛇咬死。人们常用牛羊祭祀蛇,还是不得安宁。大蛇有时给人托梦,有时告诉巫婆神汉说,想吃十二、三岁的女孩。都尉、县令等官员都为此忧虑。可大蛇的气势汹汹,不断祸患百姓。官吏们只好一起寻找人家奴仆生的女孩,以及罪犯的女孩养起来,到八月初一祭祀时送到洞口。蛇出洞后,将女孩吃掉。一年一年都是这样。先后已送了九个女孩的性命。
这一年,又预先寻找物色,还没找到合适的女子。将乐县李诞家,有六个女孩,没有儿子。小女叫李寄,想应招前往,父母不让。李寄说:“父母的命相不好,只生了六个女孩,没有儿子,虽有女儿也同没有一样,我不象缇萦那样能解救父母的危难,既不能给你们养老送终,又让你们白费衣食,活着没用,还不如早死。卖了我,可得到一点钱财,供养父母,难道不好吗?”父母疼爱怜悯,到底不让她去。于是李寄自己偷偷地走了,劝阻不住。
李寄请求官府给她一把好剑和一条敢咬蛇的狗。到了八月初一,她便带着剑和狗到庙里坐下。然后将几百斤灌了蜜的饭团放在蛇洞口。大蛇便被引出洞,头大得象粮食囤,眼睛有直径二尺的镜子那样大。闻到饭的香气,就吃了起来。这时候,李寄将狗放出,狗上前咬蛇,李寄从后边向蛇猛砍数剑。蛇忍不住痛,窜了出来,到洞外就死了。李寄进蛇洞发现九个女孩的骨头,一齐拿出来,慨叹地说:“你们太怯弱了,被蛇吃了,实在可怜啊!”于是,李寄慢慢地回家去了。
越王听到这件事,下礼聘李寄为王后,封李父为将乐县令,李母及五个姐姐都得到了赏赐。从此,东冶不再有妖邪作怪,歌颂李寄的歌谣流传至今。
《李寄》全文仅五百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少年女英雄的光辉形象。
李寄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与大蛇的搏斗中。”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不断吞噬人畜,人们无不惧怕。面对这条大蛇,上至都尉,下至亭长,认为蛇已为妖为怪,只有向他磕头作揖,顶礼膜拜,才能免遭其害。每年的八月初,为祭礼大蛇日,官吏先是用牛羊为祭品,让大蛇吃掉,结果无效。这时就有巫婆神汉假借蛇曾托梦与他们,出来说话,要用十二、三岁童女为祭品,才能消除灾害。已先后牺牲了九个女孩。对上下官吏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是,他们那愚昧、胆怯、无能的表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写李寄,首先表现她对父母的孝心。她的父亲李诞,六女无男。李寄最小。在封建思想影响下,李寄也认为女子无用,“虽有如无”,她主动应募卖身,换钱供养父母。
李寄并非真的要去送死,“应募欲行”的同时,做好了为民除害的准备,请求官吏给她一柄好剑及一条敢于咬蛇的狗。临行前,又让人蒸制香米团,引蛇出洞,以便斩蛇,李寄只身杀蛇,部署得当,方法对头,目标明确。她先引蛇出洞,后放狗咬蛇,在狗与蛇的搏斗中,李寄趁蛇不防,连砍数剑,为民除了蛇害。通过对李寄斩蛇的具体描写,表现出李寄勇敢、机智、智慧的性格特征。
结尾处,越王聘李寄为后,一家富贵可说是作品的败笔。也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写实。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