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元素即文学欣赏角度
一、文学作品构成元素决定文学欣赏微观角度
文学欣赏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或者说两种类型:宏观和微观。宏观角度即文学批评的方法,即上一编所讲内容。接下来,本编讨论解读、分析文学作品的微观角度。
那么,解读、分析作品的微观角度来自哪里呢?
来自于欣赏对象,即文学作品的构成元素。作品的每一构成元素都是文学欣赏的一个角度。因此,要讨论文学欣赏的角度,就要了解文学作品的构成元素。了解了作品的基本构成,才能逐渐学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才能由“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由“看热闹”进入到“看门道”。正如你要了解人体,就要了解人体的基本构成元素,如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等,了解了这些就把握了人体的秘密。
二、文学作品的构成元素
关于文学作品的构成元素,古今中外各家各派的说法各不相同。
在西方,中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认为诗有四种意义:字面意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奥秘意义。四种意义又可划分为两个层面:字面意义层面和由字面意义表达的超意义层面(包含后三种意义)。德国美学家黑格尔把艺术作品分为“外在形状”与“内在意蕴”。他认为,遇到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和内容。到了 20世纪,波兰现象美学家英加登在他的《文学的艺术作品》中提出了着名的“文学文本四层面”说。文学文本由表及里的四个层面是:语音层,意义单位层,多重图式化面貌层,再现客体层。美国文论家韦勒克在英加登四层面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层面说:声音,意义单元,形象和隐喻,诗的特殊世界,模式和技巧。
新中国成立后流行的文学概论习惯套用哲学辩证法,把文学作品分为内容和形式两部分:内容包括题材和主题,形式包括语言、体裁、结构和表现手法。
以上分法当然各有道理,但是当你把它们用于具体作品分析的时候,总是感觉到未能完全涵盖文学作品的全部微妙元素,有削足适履之嫌。笔者认为,中国古人把文学作品分为言、象、意、道几个层面更切合文学作品实际,简单明快,易于理解,易于把握。因为“道”的内涵相当复杂,进入形而上(“玄”、“虚”、“无”)层面,本书不拟展开讨论。这里笔者以言、象、意三层面为主线,再加以补充完善,提出文学作品构成元素三系列的构想,意在涵盖文学作品构成的所有元素。
(一)“言、象、意”主线系列
言、象、意不仅是文学作品的三个基本要素,而且是由浅入深三位一体的三个要素。文学是语言艺术,所以语言是文学的基本媒介;但语言总是抽象的,它对于文学作品所要传达的复杂微妙的心灵信息、情感信息、生命信息来说,总是苍白和无力的。正所谓“言不尽意”,“常恨言语浅,不及人意深”(刘禹钖语)。“言不尽意”怎么办?——“立象以尽意”,于是语言转化为形象、塑造出形象。这一切都是为了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感情,这就是文学作品的“意”(意蕴)。
1.言——语言层
言——语言,相当于绘画艺术中的线条、色彩,音乐艺术中的声音、旋律,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媒介、材料。文学由语言组成,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是作品的外形式,因而也是读者接受作品的中介、桥梁和通道。
语言以文字为载体,文字具有音和义两方面。这两方面都参与了文学的艺术建构,成为文学的艺术性的构成因素。因而要把握文学的艺术性,在语言层面上就应该从音和义两方面入手。“音”即语言的音乐美,包括音韵和节奏两方面。文学的语言,当它作为抽象符号诉诸读者的视觉的时候,当然谈不上美感和意味;但是当它作为朗读、吟诵或歌唱的材料而诉诸读者的听觉时,语言的音乐因素就具有了美感和意味。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节奏是传达情绪的最直接而且最有力的媒介,因为它本身就是情绪的一个重要部分。”(1984)130正因为音乐因素对文学(尤其是对诗歌)如此重要,所以作家在创作时就非常注意音韵节奏的安排,与此相对应,读者在欣赏作品时也要注意语言的韵律美,从对声音的感受中获得充分的艺术享受。
除了音乐效果外,字词的含义也是语言层面必须关注的内容,弄懂字词的含义是读懂作品的前提。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文学中字词的含义与一般文章有所不同。文学中字词除了字面直接意义外,往往还有暗含义(双关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联想义等),也就是说,文学中的字词除了指称一件事物、事实之外,往往还含有丰富的情感信息、更复杂更微妙的生命意味。
在语言层面,还应该注意把握的是语气(在叙事作品中表现为叙事语调)、文体、字词及句子的语法结构、文学语言的多义性等。
2.象——形象层
文学作为艺术与其他社会科学的根本不同在于,文学是以感性的形象传情达意,表现人生。因此,语言的直接任务在于描绘、创造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正如古人所说,“言者,明象者也”“象以言着”。因为语言的运用最为自由,所以语言具有惊人的创造形象的功能,运用它,可以将世界上一切已有的未有的有形的无形的东西化为形象呈现于读者面前。语言作为单纯的符号是抽象的,但是它所描绘的对象却是生动的形象的。欣赏文学作品,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展开丰富的想象,透过语言,在自己心理屏幕上复活出一个活生生的形象世界、一个生命世界、一个情感世界。
这个活生生的形象世界,在抒情性作品里表现为意象、意境、氛围;在叙事性作品中表现为人物、情节、环境(背景)、景物等。
3.意——意蕴层
王弼说:“夫象者,出意者也”“故可寻象以观意”。此话道出了“象”与“意”的关系,也指出了文学欣赏的又一步骤,即在把握“象”的同时还要进一步追问:“象”之中、之外的“意”是什么。创造“象”不是艺术的目的,目的在于通过“象”隐喻、象征、暗示一定的“意”。“意”是艺术作品的灵魂,体现了艺术家对人生对世界的感悟、理解和认识。
“意”在艺术品中是隐形的,不可“见”的,它渗透于、蕴涵于、消融于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因此必须靠感悟、靠分析、靠抽象才能把握。
“意”也可以分层次,如言内意、言外意、意外意、表层意、深层意之类。“意”还可以分类型,如政治性意蕴、伦理性意蕴、社会性意蕴、人生意蕴等。
“意”从形态上又可分为意义和意味(儿)。意义可以归纳可以概括可以提炼,可以用判断的形式加以表述(如“本文通过什么表现了什么”之类),而意味(儿)则是活的感性的心灵信息、生命信息、情感信息,可意会不可言传,可神通不可语达。
(二)综合质系列
言、象、意的抽象,是人们对文学作品人为的拆解,是运用理性所进行的逻辑分析,其结果是将整体零散化——拆解为构件。这些元素如七宝楼台的雕梁画栋,碎拆下来,不成片段,然而合在一起却通体皆活,俨然一个活生生的有机生命体。这个活的生命不是具体因素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融合。按照系统论的原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1>2),所以当诸因素融合成一个整体时,整体就具有了超越各具体元素之外的系统质、综合质。正如人的生命体由各器官组成,但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又远远超越各生理器官的具体功能,是各具体元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其系统质、综合质主要表现为风格、神韵、气、势、情调、格调、趣味等。这些质素从艺术整体蒸腾辐射出来,是艺术生命的综合显现:不但融合了从语言到意蕴的综合特点,也融合了创作主体的精神个性,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它若虚若实,若隐若现,弥散充盈于作品的肌体脉络之中。这些,也是把握文学作品所不能忽视的必要视点和角度。
(三)表现手法系列
作品构成元素的组合不是自发的,而是自觉的;艺术整体的建构不是自动的,而是人为的,是作家调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获得的。表现手法和技巧的使用,是艺术创造的基本手段,是艺术效果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讨论文学作品的构成,应当把表现手法或技巧包含在内,它们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元素,因而也是文学欣赏的基本角度。
艺术的表现方法和技巧极其丰富而多样,是一个内容博大的系列,主要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象征、比喻、夸张、变形、写意、铺垫、渲染、复沓、反讽、意识流,以及结构的安排、情节的提炼、叙事的角度等。要透彻地理解作品,还要注意了解作家使用了哪些表现方法和技巧。
由于篇幅所限,也由于读者对这些手法已经比较熟悉,本书只是举例性地选取了结构、象征、叙事角度、意识流、荒诞等几种手法加以讨论。
以上对作品构成的分析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部作品的构成,包括了许多方面。首先是有“实体”可以把握的具体元素——言(声音、节奏、字义等)、象(意象、意境、人物、情节、环境、氛围等)、意(意蕴);其次是寄植于整体之上通过整体蒸发出来的综合质素,如风格、神韵、气势、情调……再次是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正是这些因素的有机融合,才“合”成一篇(部)解说不清、神秘莫测的艺术品。正是这方方面面,为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规定和指引了各不相同的角度和切入点。本编将以文学作品的构成元素为线索、为角度、为切入点,逐步讨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