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欧洲大陆各国的唯理论哲学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17世纪欧洲大陆各国资产阶级哲学在认识论上形成的一个主要派别。这一学派几乎是和英国经验论同时产生的,并与之相对立。法国的笛卡尔是这一派别的创始人,接着荷兰的斯宾诺莎、德国的莱布尼茨继承了他的传统,并进一步发挥了唯理论的思想。这个时期的唯理论哲学的批判锋芒主要是针对封建神学、经院哲学的。大陆唯理论同英国经验论的争论,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哲学内部的争论。近代欧洲大陆各国的唯理论哲学家和英国经验论哲学家一样,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很重视对认识论、方法论的研究,以便为人们提供正确认识世界的途径和方法。但是,由于他们偏重总结自然科学中数学演算法的成就,更多地关心探讨知识的普遍必然性,重视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所以在认识论上提出了唯理论,在方法论上强调演绎法。唯理论者强调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甚至把它们完全对立起来。他们认为,感性认识是个别的、偶然的、暂时的、变幻无常的,感性材料是骗人的。所以,从经验中获得的知识是不可靠的,不能是真理性的认识。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提供必然性、普遍性的知识。他们反对经验论者关于“一切认识都来源于经验”的判断,否认感觉是真理性认识的源泉,认为知识的源泉是理性本身所固有的天赋观念,主张通过理性直观去把握天赋观念和认识事物的本质。关于真理的标准,唯理论者主张应从理性自身中去寻找,认为清楚明白的观念就是真理。

唯理论者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各不相同,甚至相反。对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看法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唯理论内部又有唯心主义唯理论和唯物主义唯理论之分。前者的代表是笛卡尔和莱布尼茨,后者的代表是斯宾诺莎。笛卡尔在本体论上是二元论者,认为物质和心灵是两个相互平行的独立实体,而最高的实体则是上帝。在认识论上,他提出有名的命题:“我思故我在”,强调只有作为思想实体的“我”才是认识的主体。他还极力贬低和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认为感性不仅不能使人们获得知识,反而会阻碍人类知识的进展。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只能靠理性直观和演绎推理,通过理性直观发现理性中存在着的一些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如上帝、数学公理等,进而再从天赋观念出发,通过逻辑演绎方法扩展知识,求得真理。他的唯理论另一特点是提出了普遍怀疑的原则,主张人们在认识之前,先要把人们过去接受的一切思想、观念都提到理性的面前来进行审查,以便扫除错误的传统偏见,求得真理性的认识。所谓真理性认识是指那些清楚明白的观念。笛卡尔在他的“物理学”中则是机械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是唯一的实体,是一切存在的唯一根据。莱布尼茨在本体论上提出了客观唯心主义的单子论,认为构成一切存在的基础是不可分的、能自由运动的独立的精神实体——单子。单子具有内在的能动性。单子的本性就在于知觉、欲望。欲望推动单子运动和变化,知觉则反映自身和他物,单子能凭知觉反映整个宇宙。在认识论上他认为只有较高级的单子——心灵,才是认识的主体。所要认识的对象则是天赋观念。他认为感觉经验只能提供个别的特殊的知识,不能提供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不能成为认识的来源。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只能来自理性,是天赋的。和笛卡尔不同,莱布尼茨认为,天赋观念最初只潜存于心中,经过一番认识功夫它才逐渐明朗起来。感觉作为机缘能唤醒天赋观念。他还认为有两种真理:推理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只有根据天赋观念经过演绎推理获得的真理,才具有普遍必然性。斯宾诺莎在本体论上提出了披着泛神论外衣的唯物主义的实体学说。实体就是自然,它是无限的、唯一的、永恒的,是“自因”。思维和广延是实体的两种基本属性。个别事物则是实体的特殊样式。在认识论上,他把超历史、超社会的人当作认识的主体,把自然实体作为认识对象。正确的认识是观念和它所反映的对象相符合。这些都说明他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但是,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他也贬低和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认为凭借理性直观这种天赋的认识能力,可以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获得真观念。

近代欧洲大陆唯理论提倡理性,重视科学,在反对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的斗争中起过进步作用。它重视理性认识的研究,这样也推进了认识论的发展。但是它片面地、形而上学地夸大了理性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所以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是错误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