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生卒】:1654—1722

【介绍】:

即清圣祖。世祖第三子。姓爱新觉罗,名玄烨。1661-1722年在位。顺治十八年(1661),世祖去逝,玄烨年仅八岁,冲龄践位,改元康熙。康熙初年,以鳌拜为首的满洲顾命权臣专擅朝政,继续推行圈地政策,迫使广大农民流落四方;结党营私,以致国事日非;吴三桂等三藩日益跋扈,逐渐形成割据势力。亲政后,于康熙八年(1669)逮捕鳌拜,革职拘禁,打击满洲贵族分权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而后下令削藩,于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三藩叛乱,维护国家统一。康熙二十二年(1683)批准施琅收复台湾的计划,攻灭郑氏政权,并在台湾驻兵屯守,备御西方殖民势力,捍卫东南海疆。康熙二十四年(1685)派兵驱逐盘踞黑龙江流域雅克萨城的沙俄侵略军,遏制了沙俄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领土野心。康熙二十八年(1689),派索额图等与俄国代表谈判,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当时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里通沙俄发动叛乱,进攻喀尔喀蒙古、内蒙古和西藏等地,康熙皇帝三次派兵平叛,晚年又派兵镇压藏族少数上层分子勾结准噶尔部的叛乱,巩固了西北、西南边陲,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实行一系列政策,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废除圈地令,实行“更名田”,承认部分中小地主和农民对明代藩王土地的所有权。奖励垦荒,减免钱粮,赈济饥民。用靳辅治理黄河,减轻水患,兴修水利。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为地丁制实行奠定了基础。收复台湾后,废除迁海令,有利于对外经济发展。康熙三十九年(1700),下令将班匠银合并到地税中征收,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进行全国性土地测量,完成《皇舆全图》的绘制。开博学鸿词科,设明史馆,编纂《全唐》、《佩文韵府》、《字典》等书籍。提倡程朱理学。曾兴《明史》、《南山集》等文字狱,镇压反清士子,加强思想统治。康熙皇帝治国勤谨,统治时期,号为治平,然廷臣多结党营,地方官多贪酷不法。了解其生平,可阅读《清史稿》卷6、7、8《圣祖本纪》。全面评价其功过可读刘大年《论康熙》、平心《论康熙的历史地位》、杨宽《论康熙之治》(均见《明清人物论集》下编)。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