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艺术哲学》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艺术哲学》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美学家、历史学家泰纳著。此书系泰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授美学和艺术史的讲稿,从1865年到1869年分编陆续出版,后辑合成册。全书共分五编,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在理论上一以贯通。第一编,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第二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第三编,尼德兰的绘画;第四编,希腊的雕塑;第五编,艺术中的理想。

此书出版的前一年,泰纳的《英国文学史》问世。在《英国文学史》序言中,他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学派的文学观。强调种族、环境、时代三个要素对人类文化的重要意义。 《艺术哲学》则结合艺术史的具体考察,进一步发挥和论证了他关于艺术的基本思想。

泰纳在《艺术哲学》中阐明了自己的研究方法。他主张艺术哲学的研究应当采用自然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跟着目前精神科学和自然科学日益接近的潮流前进”。泰纳所说的自然科学主要是指当时影响很大的达尔文进化论和孔德的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方面也可以看到黑格尔、斯达尔夫人等人的影响。泰纳指出: “美学本身便是一种实用植物学。”认为美学的研究不能从主义、教条、规律出发,而只能从历史、经验、实证出发。他注意从自然科学之中吸取研究的原则和方法,冲破了美学理论教条枯燥的局面,创立了社会学派文艺批评。

泰纳进行艺术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并不局限于艺术品或艺术家本身,而是把艺术问题的思考放在整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整个时代发展过程中来进行。他称这样的研究为总体的研究,反之就是孤立的研究。泰纳这样表述他的总体研究原则: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但泰纳机械地搬用达尔文环境决定论来解释艺术的产生及演变过程,认为“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他没有认识到社会生产实践在诸环境中的决定性因素,忽略了人类实践创造和改造环境的能动作用,以及从环境到艺术品产生之间存在着的一系列中介环节。在《艺术哲学》中,泰纳似乎也感到仅用自然环境还不足以解释艺术这一复杂的精神现象,因而他相对地突出了精神气候、时代精神和风俗心态等因素对艺术产生的影响。泰纳的总体研究虽有缺欠不足,但却启示后人。不能孤立地考察艺术,艺术的研究作为文化现象的一部分,应放在整个人类文化现象的大背景之下来进行。

从他独具特色的研究道路出发,泰纳对艺术本质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理论概括。他说: “最初我们以为艺术的目的在于摹仿事物的外表。然后把物质的摹仿与理性的摹仿分开,我们发现艺术在事物的外表中所要摹仿的是各个部分的关系。最后又注意到这些关系可能而且应该加以改变,才能使艺术登峰造极,我们便肯定,研究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要使一个主要特征在各个部分中居于支配一切的地位。”因此, “艺术品的目的是表现某个主要的或突出的特征,也就是某个重要的观念,比实际事物表现得更清楚更完全。”此外,泰纳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尼德兰的绘画、希腊的雕塑以及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十七世纪法国古典悲剧等都进行了具体生动的分析,显示了他作为艺术史家的卓越才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