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的哲学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从商代(约前16世纪至前12世纪)到西周(约前11世纪至前770)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商代,我国已进入奴隶制发展的时期。这时,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更加扩大,促进了商品交换,奴隶劳动运用于各种生产领域,使社会生产和文化日益发展起来。到了西周,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青铜制造业更加发达,铁器使用也得到了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气象等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步。商周奴隶制是一种野蛮、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制度,不仅土地、生产资料属于奴隶主所有,奴隶也都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可以任意由他们买卖、杀戮、殉葬等,迫使奴隶们以怠工、破坏工具、逃亡、暴动等进行反抗。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推动着商周时期哲学思想的发展。

商周时期的哲学特点是宗教唯心主义哲学占支配地位。在商代,“上帝”是创造一切,主宰一切的。奴隶主阶级利用宗教唯心主义宇宙观来作为他们统治人民的精神武器。这个时期的哲学思想,是在宗教的形式中发展起来的。《诗经·商颂》记载:“帝立子生商”,认为商代统治者是“上帝”的子孙,代表“上帝”来管理臣民的。由于“上帝”决定一切,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卜问“上帝”。殷墟甲骨卜辞记载:“甲辰,帝其令雨?”“帝其令风?”(《殷虚文字乙编》)认为“上帝”命令能下雨刮风,年成好坏,战争都是由“上帝”意志决定的。“伐吉方,帝受我又?”“上帝”的绝对权威,任何人都是不能违抗的。商代统治者把自然灾害、社会治乱、生死祸福等现象,都说成是“上帝”的赏罚,借以威吓臣民和奴隶,巩固奴隶制度。到西周又产生了“天命”观念。西周的奴隶主贵族继承了商代关于“上帝”的思想,认为周得到“上帝”的保佑才灭商王朝,商不服从天命才失去天下。根据西周奴隶主统治的需要,利用了“上帝”的观念,发展了“天命”论。提出“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大盂鼎》)“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同上)意思是说,“上帝”改派他的长子来接管殷国的统治。“非我小国,敢弋殷命,惟天不畀。”(《尚书·周书》)是说“皇天上帝”不再给殷国王命,降下天罚,授周王命。说明“天命靡常”。“天命”的改变要看能否“敬德保民”,“以德配天”。认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左传》哀公三十一年引《泰誓》)。这就把“民欲”与“天命”联系起来,重视人民的力量。强调“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宗教迷信的宇宙观是奴隶主贵族的意识形态。

商周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还没有从宗教唯心主义体系中分化出来,但也出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在阴阳、八卦和五行说的思想上。在商代,由于生产的进步和自然科学的发展,阴阳观念开始出现了。把自然界与社会中的一切变化都看成是由阴阳两种对立的力量交互作用引起的。《国语·周语》说:“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指出地震是由阴阳“天地之气”对立和消长的结果。肯定阴阳的矛盾变化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把阴阳交替看作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八卦包含着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宇宙生成论。据考证八卦可能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所谓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它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用以说明构成世界的物质基础,天地又是生成万物的总根源。虽然这样说明世界的本原很不科学,但毕竟是从自然界寻找世界产生的根源,这是唯物主义的宇宙观。这时五行说也产生了。五行说把水、火、木、金、土看成是构成万物的元素。《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指出“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还说明五行之间的矛盾关系。这反映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商周时期的哲学虽然具有某些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但这些思想被禁锢在宗教唯心主义体系中。直到西周末年才出现了无神论的思想,“不畏于天”。说“上帝板板,下民卒痹。”(《大雅·板》)认为“上帝”反复无常,下民遭殃。“昊天不惠,降此大戾(罪恶)。”(《小雅·节南山》)咒骂“上帝”,残害下民。同时强调人事的重要。认为“国将兴,听于民;将亡,收于神。”要“依人而行”(《左传》庄公三十二年)。人间的吉凶祸福也同“天命”无关,“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肯定人的作用,否定神的作用,强调事在人为,这是对“天命”论的打击,对推动无神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商周时期,哲学思想还没有完全发展,哲学史的史料很缺乏。要研究这个时期的哲学思想,主要是依靠考古学上的发现和一些比较早的历史文献。甲骨卜辞和金文是研究商周的哲学史的最可靠的原始材料。甲骨的卜辞是很有价值的。金文也是很有价值的。商代开始用青铜铸造工具,周代更大量铸造青铜器。在历史文献方面,除了《周易》和《洪范》哲学著作之外,还有《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等著作,虽然不是哲学著作,但与哲学史有密切关系。在使用文献史料时要注意辨别真伪。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