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曹雪芹与《红楼梦》》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曹雪芹与《红楼梦》

【概说】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等,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着,后40回一般被认为是由高鹗、程伟元所着;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着之一。

曹雪芹,名霑(zhān),字梦阮,号雪芹,清代文学家、诗人,祖籍河北唐山(一说辽宁铁岭,一说辽宁辽阳)。

书中以荣国府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对于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故事锦囊】

清代着名小说家曹雪芹从小生在了一个大官僚家庭,与清王室关系密切。他的曾祖父曹玺(xǐ)担任过江宁织造,曾祖母是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当过康熙的“侍读”,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极受康熙的信任。康熙六下江南,四次都是由曹寅负责接驾的,并住在了曹家。曹寅病故以后,其子曹颙(yónɡ)、曹頫(fǔ)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担任这个职位长达60年之久。

由于家庭特殊的背景,曹雪芹少年时过着豪门公子的奢侈生活。雍正皇帝即位,统治阶层内部斗争,他的父亲曹頫以“行为不端”和“亏空”罪名革职,抄没家产。家族从此日益衰落下来,曹雪芹也随着家人迁回了北京。家庭居处屡迁,生活极不安定,甚至到了不得不投亲靠友以维持生活的地步。

家庭命运的沧桑之变,使曹雪芹越发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对社会的黑暗和罪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曹雪芹晚年的时候,全家移居到了北京西郊。这一时期,他开始了《红楼梦》的写作。生活穷苦,贫病无医,又加上幼子夭折,这些打击接踵而至,但曹雪芹还是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全身心投入创作之中。前后“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不朽的现实主义巨着《红楼梦》。

这部小说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并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了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创造条件的艰难,几乎耗尽了曹雪芹毕生的心血,可惜的是,全书尚未完稿,他就在贫病交加和悲伤过度中去世了,享年还不到50岁。

【知识库】

曹雪芹巧对对子

据说香山四王府村原来只有两口水井,一口在街中心,一口在财主张伯元家的后花园里。张伯元仗势欺人,叫人把街中心的井给填了。村民只好到他家里去挑水吃。张伯元在井旁放了一个瓦罐,谁要挑水就得投进一个铜钱。村民们非常气愤,却也无可奈何。张伯元写了一个上联:丙丁壬癸何为水火。扬言只要有人对出下联,他就不再收水钱。曹雪芹得知后,叫人拿来纸笔,挥笔写道:甲乙庚辛什么东西。

上联丙丁为火、壬癸为水;下联甲乙属东、庚辛在西,这联不仅对得精妙,还骂了张伯元。从此、村民吃水就再也不用花钱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