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徐渭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徐渭

字文清,更字文长,号天池上人、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人。著有杂剧《四声猿》,戏曲论著《南词叙录》,诗文《徐文长集》。其诗、文、书、画都有相当造诣。

徐渭是明代浪漫美学思潮的一位代表。他提倡释放本真个性,冲决陈规,反对复古主义与儒家礼教。他认为宫廷与文人艺术缺乏生机,真正的艺术在于民间。戏曲不应当片面追求形式因素(如宫商、音律),而应当保持“顺口可歌”、自然天成、通俗易晓的民间风尚。他推崇明代民歌“此真触物发声,天机自动”。民歌的永恒艺术魅力源于人的本真之心。这与李贽的“童心”说有相通之处。

他特别强调艺术的情感力量。认为艺术创作起于本真之“心”,“从人心流出”, “出于己之所得”。艺术的目的在于“感发人心”,从情感上感染人。艺术的效果在于令读者如冷水浇背、陡然一惊,即从现实的麻木境遇中惊醒过来,蓦然领悟了自身真实存在。这样的作品方达到“兴观群怨”这一要求。可见他虽然注重艺术的社会功能,但强调必须寓于其情感魅力之中, 以情动人。

他对本真之心的规定也延伸到绘画与书法理论中。认为绘画应“不求形似求生韵”,真正的绘画应追求神似、神韵,不能沾沾执持于外在形式上。书法创作同样不能偏重技艺,要“心为上,手次之,目口末矣”,关键在于从本真之心出发体悟宇宙自然的内在生韵。但真正的书法并不排斥技艺,而要求“心手尽之”,即内在生韵与技艺达到通融浑一佳境。

徐渭反复古、重情感、求个性的美学倾向,对宋明理学和儒家理性论美学具有积极的批判意义,对后世的影响是有益的。但有时流露出轻视艺术形式、技巧的偏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