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蕙风词话》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蕙风词话》

清末著名词家况周颐撰。该书五卷,又续编二卷。其内容大致可分四个方面:一、总论词的源流演变、创作、风格、方法、技巧、声律;二、泛论词家,举其名篇警句加以评点;三、对作者、作品、故实等进行考订;四、辑录、评点时人的词作。是一部较系统、较全面的词论著作。

他认为,词的源流有二:一是远古“依永之遗”,先有曲后有歌,填词家自度,率意为长短句而后协之律;二是前人已有此调,后人按腔填词。他说: “词之为道,智者为事。酌剂乎阴阳,陶写乎情性。自有元音,上通雅乐。别黑白而定一尊,亘古今而不敝矣。唐宋以还,大雅鸿达,笃好而专精之,谓之词学。”所谓词者诗之余也,世俗把“余”字解释为“诗之剩义”,乃是误解;他认为, “余”字应作“赢余”之“余”解,才能正确认识词和诗的关系。

他认为词之创作,其道有二:“曰性灵流露,曰书卷酝酿。”性灵关“天分”或“天资”,书卷关学力。天分不可学,因此初学填词者,不能以天才大家(如他所最推崇的苏轼与辛弃疾)为学习楷模。如果学力充实,是可以弥补天分之不足而取得成就。他除了强调主观的天分、学力外,也很重视阅历和现实环境对创作的影响。他的创作论还是比较全面的。他提出作词“三要”:重、拙、大。所谓“重”就是“沈著”: “纯任自然,不假锻炼,则‘沈著’二字之诠释也。”“拙”与“大”,他没有解释,但从他的有关评点中可以看出,“拙”就是“大巧若拙”之义,指“厚朴醇至”的“真率”风格。 “大”指事外远致的“神韵”。总之,在创作中,他强烈反对矜持做作,反对斧琢,反对“不经意而经意”,而要求“经意而不经意”。认为佳词是从性情学养中自然流出,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掷地作金石声矣”。从而才能达到“情真”、“景真”, “真字是词之骨。”

《蕙风词话》突出地表现了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艺传统的思想倾向,强调抒写真情性,创造物我两忘的意境,并以此作为审美批评的标准,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