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生卒】:1835—1910

【介绍】:

美国小说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一八三五年十一月三十日生于密苏里州弗罗里达的一个地方小法官家庭。早年丧父,十二岁开始谋生,当过报童、学徒、排字工人。一八五七年起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领航员,有机会观察,了解各式各样人物的生活和习性,熟悉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方口语和民间传说。一八六一年受淘金热的影响,到内华达州当采金矿工,但一无所得。一八六二年在弗吉尼亚一家报馆谋职,开始使用马克·吐温的笔名。一八六四年在旧金山《晨报》当记者,得到幽默作家阿·沃德的帮助,开始迈入文学创作生涯。

马克·吐温的整个创作活动大致分三个阶段:早期创作,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初,以写短篇小说为主。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加利维拉县有名的跳蛙》(1867),主要以诙谐、逗越的调子,讲述社会上一些可笑的人和事,体现了开发中的美国西部特有的幽默风格。自七十年代始,马克·吐温的创作开始触及到社会重大问题。发表于1870年的《竞选州长》,为美国的“民主”选举描绘了一幅绝妙的讽刺漫画。另一优秀短篇《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以华工在美国受到的迫害为事实,粉碎了“美国天堂”的神话。中期创作,从七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这是作者创作上的繁荣时期。在他的优秀长篇和中篇小说中,辛辣的讽刺和社会批判逐渐占居突出位置。第一部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是马克·吐温与他人合写之作,它通过霍金斯投靠亲戚的故事,展现了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弥漫于整个社会的投机风气和政治上的腐败现象,证明所谓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七十年代并非“黄金时代”,而是“镀金时代”。后来的历史学家沿用这个名称来概括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本质特征。1876年发表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一个偏僻小镇上的孩子汤姆·索亚不满意枯燥乏味的生活环境,追求新奇的冒险生活。作者把生气勃勃的儿童心理与陈腐呆滞的生活环境加以对照,讽刺了庸俗的社会风气、虚伪的宗教仪式和小市民的卑微心理。小说中的心理描写细致精当,反映了马克·吐温创作上的新发展。《王子与贫儿》(1881)和《在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克州美国人》(1889),以幻想的形式和戏剧性情节,抨击了欧洲封建君主制残余和教会罪恶,也讽刺了美国贫富悬殊的现实。出版于1884年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标志着马克·吐温现实主义艺术的新高度。晚期创作,从九十年代末至二十世纪初,随着思想认识的深化,诙谐、滑稽的成分减少,冷静严峻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忿恨。中篇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1900),是马克·吐温晚年的代表作,小说虚构的赫德莱堡镇以“诚实”、“清高”闻名,但是,自从一个陌生人送来一袋报恩(却又不指明恩人是谁)的金币以后,全镇“诚实”的居民都争当“恩人”。他们眼热这笔巨财,又要维护“廉洁”的外表,于是展开了明争暗斗,演出了种种丑剧。小说寓意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自私的本性。这一时期,马克·吐温为了偿还债务,曾在一八九五至一八九六年间到世界各地演说,目睹帝国主义者对殖民地人民的残害,愤起撰写了《赤道环游记》(1897),揭露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的罪恶。进入二十世纪,马克·吐温还写了《给生在黑暗中的人》(1901)、《使用私刑的合众国》(1901)、《为芬斯顿将军辩护》(1902)、《战争祈祷》(1905)等杂文和政论,进一步谴责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并在一篇讲话中,热情称赞我国义和团爱国运动。

马克·吐温的一生经历了美国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发展阶段,他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进步立场,敏锐地观察,艺术地反映了这个时代。他的嘲讽由最初带有一种生活的情趣,发展为对时政的批判,到了晚年又染上浓厚的悲观失望情绪,这种变化正好反映了他对资产阶级民主社会的认识过程。马克·吐温继承和革新了美国西部幽默文学传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把美国民族文学提高到世界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因此享有“文学中的林肯”之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