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柳亚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柳亚子

原名慰高,人权,更名弃疾,字亚子,江苏吴江人。南社发起人之一。曾担任过孙中山的秘书长,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表示同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著有《摩剑室集、词集、文集》、 《柳亚子诗词选》等。

柳亚子是一位忠贞的爱国者,伟大的人民诗人。他一生跨越了两个世纪,经历了近现代史上的清末、民国和社会主义几个重大历史时期。他丰富的诗歌创作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及本人的思想变化;他又是社会活动家和文化运动的组织者。他是近代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团体“南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理论著作不多,代表他文艺美学主张的论著主要是《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和《胡寄尘诗序》,此外还有以诗论诗的作品数篇,如《论诗六绝句》、 《论诗五绝答鵷雏》、 《后论诗五绝示昭懿》等。

1905年,反清的光复会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创办了白话报刊《二十世纪大舞台》,柳亚子为其写了发刊词。这是反映当时资产阶级民主派对戏曲看法和要求的代表文章。 “发刊词”冲击了封建正统的文艺观念,充分肯定了戏曲的积极作用,并且正确地指出,由于戏曲的思想内容不同,因此便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效果。这不仅推动了戏曲理论的发展,也为戏曲创作更好地为资产阶级政治斗争服务做了有力的宣传。传统的封建文学观,对戏曲及戏曲理论是持轻视态度的,柳亚子认识到戏曲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普及性, “然而父老杂坐,乡里剧谈,某也贤,某也不肖,一一如数家珍;秋风五丈,悲蜀相之陨星,十二金牌,痛岳王之流血;其感化何一不受之优伶社会哉?”这里虽然也象改良派过分夸大小说的作用一样,柳亚子对戏曲作用的估价也有些言过了,但较之封建文人对戏曲的蔑视,却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基于此,他希望戏曲能够成为“运动社会,鼓吹风潮之大方针”的艺术形式,这就是他写这篇“发刊词”的宗旨。为了使戏曲担负起宣传民主革命的思想,激发人们反清爱国的精神,他对戏曲的内容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认为戏曲应该多表现“扬州十日之屠,嘉定万家之惨”中的忠烈故事。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也应在戏曲中有所反映。这样可以激发人们忠贞报国之志,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同时还有域外的榜样可资模仿。至于那些《燕子笺》、 《春灯谜》之类的作品,只能诱使人寻欢作乐,醉生梦死。从柳亚子对戏曲的评价和要求,可以看出他对艺术审美功利性的强调,这在当时起过积极作用。当然作为戏曲美学的研究,在理论上只走一端。

他为南社社员胡寄尘《大江集》所写的序言集中,代表了南社诗歌革命的观点,也是柳亚子诗歌理论的代表作。在这篇文章中,他把人心与文风联系起来,提倡继承唐诗的优良传统,力主作“布衣之诗”,以便移风易俗,清正人心。这与上一篇的主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艺术上是对民间文学的充分肯定。他以“布衣之诗”抗衡当时保守的宋诗派官僚之诗的理论,进步性也是明显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