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在破碎的旧中国废墟上建立新国家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围绕这一历史任务,至今已经历四个时期:
1949年10月至1956年12月,为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这一时期我国胜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其中前三年,即1949年10月至1952年12月,以国民经济恢复为中心。建国之初,中国社会矛盾和历史任务错综复杂,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不能立即开始。首先在全国肃清残敌,建立和巩固各级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运用政权的力量,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二千八百多家,归国家所有,将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用管制、征购、征用、代管等各种措施,将外国垄断资本企业一千多家陆续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同苏联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以极大努力稳定市场物价,整顿财政收支,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管理,使建国初期严重困难的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
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奋斗纲领和八项任务,规定了战略策略方针。据此,进行合理调整工商业工作和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1951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方针,全国掀起增产节约运动。根据这一运动中发现的问题,1952年开展三反(反干部中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五反(反资产阶级的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给资产阶级的进攻以沉重打击,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对工矿交通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在知识分子中进行思想改造的自我教育运动;改造旧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任重而道远。七届二中全会告诫全党警惕的问题有所发生。因此,1950年5月,中共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同年冬基本结束。1951年在整风基础上进行整党,1954年基本结束。
1952年底,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任务,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1952年,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行将结束时,中共中央提出了(1953年9月正式向全国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毛泽东阐述这一总路线时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2月,中国共产党七届四中全会反对高岗、饶潄石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斗争,增强了执政党内部的团结,保证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和人民民主生活,同年9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渡时期总路线被载入根本大法之中。
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政策。1953年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发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指出工业化要靠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密切合作,知识分子已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由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广大人民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到1956年,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主要指标。年底,基本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举行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经验,为此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执政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957年1月到1966年4月,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这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1957年全面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发生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错误,在思想政治的一定范围内影响较大。1958年到1960年上半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上犯了严重“左”的错误。1958年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虽然生产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着手纠正这些错误时,又错误地发动了“反右倾”斗争,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退专家,造成了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困难。1960年下半年开始,纠正“左”的错误,1961年起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963年国民经济开始全面好转。此后继续进行三年调整,国民经济得到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但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没有得到清算和纠正。1962年9月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上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1963年至1966年4月,在全国部分农村和少数城市的部分企业和基层单位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运动”),错误地提出运动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为“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在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的情况下发动和领导的、以斗争“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为主要目标的政治运动;林彪、江青等人组成的两个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的反革命集团乘机兴风作浪,混水摸鱼,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只是由于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斗争,才使其破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1976年10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这场“文化大革命”。
1976年10月,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这一时期的最初两年,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伟大转折和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战斗历程。三中全会后,我国最明显的变化是实现了过去二十多年没有解决好的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机关的主要精力,愈益集中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保证经济建设任务的实施,在思想上冲破了长期存在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严重束缚,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日益深入人心,各个工作领域出现了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生动气象。经济上,制定和实施“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国民经济的新的“八字方针”。政治上,甄别平反冤假错案,解决了大量党内和人民内部矛盾,大大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三支基本社会力量的相互团结合作越来越好。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工作取得显著成就。调整和加强各级领导机构,改革党和国家制度,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存在的终身制,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在坚持革命化前提下逐步实现领导人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其他各项工作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是:逐步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