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学说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亦称《心理建设》。孙中山的重要哲学著作。它是《建国方略》的第一部分。《建国方略》是从1917年开始写作的,到1919年完成。《孙文学说》写成于1918年,1919年6月正式出版。国民党统治时期编入《中山全书》、《总理全集》,解放后收入《孙中山选集》。

1911年,孙中山以革命暴力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结果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取了革命领导权。辛亥革命失败后,有些革命党人思想发生动摇。而孙中山坚定不移地领导革命,进行斗争。他针对革命党人“即起导议,谓予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中国之用”的思想,“故先作学说,以破此心理之大敌,而出国人之思想于迷津,庶几吾之建国方略,或不致再被国人视为理想空谈也。”从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了革命的经验,把革命党人的心理建设提到革命的首要地位,这就是《孙文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

《孙文学说》共分为八章。前面有一个“自序”。第一章,“以饮食为证”;第二章,“以用钱为证”;第三章,“以作文为证”;第四章,“以七事为证”;第五章,“知行总论”;第六章,“能知必能行”;第七章,“不知亦能行”;第八章,“有志竟成”。这部著作的中心思想,就是论述了“知难行易”学说。它根据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理论,提出宇宙进化论的思想。认为“进化者,自然之道也,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此物种进化之原则也。”指出世界进化经过三个时期。其一为物质进化之时期,其二为物种进化之时期,其三则为人类进化之时期。“据最近科学家所考得者,则造成人类及动植物者,乃生物之元子为之也。生物之元子,学者多译之为细胞,而作者今特创名之曰生元,盖取生物元始之意也。”肯定生命起源于细胞(生元),细胞是“生物之元子”,“人身结构之精妙神奇者,生元为之也,人性之聪明知觉者,生元发之也,动植物状态之奇奇怪怪,不可思议者,生元之构造物也。”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提出“行之易,知之难,人类有之,物类亦然。”认为“知”是难的,“行”是易的。“天下事惟患于不能知耳,倘能由科学之理则,以求得其真知,则行之决无所难,此已十数回翻复证明,无可疑义矣。”既反对“非先知而不肯行”,又反对“及其既知也,而犹畏难而不敢行”的思想。并强调“不知亦能行”,“人类之进化,以不知而行者为必要之门径也。”认为“倘能证明知非易而行非难也,使中国人无所畏而乐于行,则中国之事大有可为矣。”还主张“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其始则不知而行之,其继则行之而后知之,其终则因已知而更进于行”。但由于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错误的认为“知”是难的,“行”是易的,这就割裂了“知”和“行”的关系。然后夸大“知”的重要,把人的认识分为“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宣扬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孙文学说》的“知难行易”的思想,是他哲学思想中有价值的部分,提倡“不知亦能行”,“能知必能行”,这在当时鼓舞革命党人的斗争意志,曾起过积极作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