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惧内未必非豪杰》汪翔散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莎士比亚说:“弱者,你的名字叫女人。”这是一句很令女士受伤的话,然而却是中国古代许多女性的写照。

中国自古就是男权社会,男尊女卑,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像沉重的枷锁,紧紧锁住女性的灵魂与血肉。女性是父权社会的经济附庸,她们被排除在政治之外,传统女教自始至终渗透着封建伦理的观念。可以说,一部中国古代女性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是一部血泪史。

然而,在这沉重的阴云笼罩下,有不乏铁血柔情怜香惜玉的男士在,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是惧内一族。惧内之人往往遭到有大男子主义者的耻笑。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套用这句诗,我说,惧内未必非豪杰。

惧内似乎是懦弱的表现,其实不然。清小说《八洞天》中,对男人惧内作过如下阐释和分类:怕老婆种类有三:势怕,理怕,情怕。势怕又有三:畏妻之贵,仰其伐阅;畏妻之富,资其财贿;畏妻之悍,避其打骂。理怕亦有三:敬妻之贤,景其淑范;服妻之才,钦其文采;量妻之苦,念其食贫。情怕亦有三:爱妻之美,情愿奉其色相;怜妻之少,自愧屈其青春;惜妻之娇,不忍见其颦蹙。又有一曲《桂枝香》,淋漓尽致地刻画出男人爱妻情形:“爱她娇面,怕她颜变。为甚俯首无言,慌得我意忙心乱,看春山顿锁。春山顿锁,是谁触犯?忙陪欢脸,向娘前,直待你笑语还如故,才教我心儿放得宽!”怕老婆的男人一定是有素质有修养的人,男人惧内,是文明礼让的标志。如没有怜香惜玉之心,诉诸武力,悍妇恐也难挡弱不禁风的男人。因此,怕老婆是仁的表现,是对女性尊重的表现,是对老婆的一种大爱。

古来圣贤多惧内,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是其中的代表。他老婆性情暴躁,稍不如意,就对丈夫又吼又骂,拳脚交加,苏翁习以为常,在狂风暴雨之下笑脸相迎,已非一日两日。有一次,苏翁正和客人谈话,其妻闯进来打骂丈夫一通后,意犹未足,随手将一桶水浇到他头上,苏翁不失幽默的笑对客人说:“你看,你看,我早就知道,雷鸣之后,必有暴雨。”后来告诉学生,畏妻乃男儿美德,如果你娶到一位温柔贤淑之妻,你将会生活得很幸福;如果你娶到一个坏脾气女人,那你将成为一个哲学家。韩信能受胯下之辱,方成所向披靡的大军事家;苏翁能挨悍妻的铁拳,当然成为千古流芳的大哲学家。

曾国藩曾撰写过一副名联:“替如夫人洗脚,赐同进士出身。”曾国藩是道学家,也是大英雄。左宗棠文武兼备、风流倜傥,可是见了夫人诺诺连声、不敢仰视。胡适如是诠释“三从四德”: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的话要听从,太太讲错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唯大英雄最惧内,是真男士惜老婆。

社会上多有一班无用的男人,外强中干,在外面文不能拿笔,武不能提枪,一事无成,得不到尊重,回家就找老婆出气,以掩饰骨子里的虚弱,还要讥讽惧内的男人是妻管严呢。不珍惜老婆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

东坡嘲弄好友陈季常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陈妻柳氏,郡望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东坡人善才高,不拘小节,偶有风流韵事,陈妻柳氏怕把丈夫带坏,常常不给东坡先生好脸色看,苏子于是赋诗一首。原不过是发发牢骚、开开玩笑,没想到苏子文章天下闻,陈季常从此名闻遐迩,成了惧内典型;“河东狮吼”也就成为形容女人威严凶悍的一句经典,或者说,成为男人怕老婆的一种优秀素质的表现。柳氏或可称为领先时代一千年的“女权主义者”。殊不知,苏子正是个铁血柔情的君子,他爱妻惜妻,与妻子相敬如宾,妻子亡故后,他似乎没有再娶,在当时的男权社会里,其实难得。有词一首《江城子》悼念亡妻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夫妻感情,深婉挚着,生死与共,问世间男儿,谁堪比东坡?

非但圣贤,名将亦不乏惧内者,有道是“自古惧内皆名将”。伍子胥看见专诸正要跟人干架,虎目圆睁,吼声如雷,一触即发,皇帝老子来了也休想劝得住他,正不可开交之时,妻子出来叫他,马上乖乖回家了。子胥很奇怪,一个有万夫莫当之气概的大汉,怎么会被一个女人拿住?专诸说,能屈服在一个弱质女流之下,方能伸展在万夫之上。能成大事者能屈能伸,能居人下,这真是大勇如怯呀。后来专诸被伍子胥推荐给公子光,刺杀吴王僚,干出惊天动地之事来。

东晋风流宰相王导,又花心又惧内,明知悍妇凶恶,还要偷偷养二奶,真是色胆包天。这天正在高谈阔论,突然有人来报大事不好,包二奶之事被老婆大人知道了,正在赶来兴师问罪哩。王导临危反应还是挺快的,赶紧赶着牛车逃呀逃(马车不在旁边呢),老婆在后面驱马车杀气腾腾地追呀追。拖拉机哪里跑得过奔驰?王大总理急呀急,慌乱中麈尾也当作牛鞭用,偏偏车辕很长而麈尾很短,够不着牛屁股,老牛拖破车,自己急得要命,旁人笑得要死。有人调侃说,将来朝廷要是给王总理加九锡,有两种东西是一定要给的:短车辕、长麈尾。

桓温平西蜀,功莫大焉,天子恩寵有加,光环之下一时忘了自己姓什么,居然养起了小老婆,这下桓府立即起了里氏8.9级地震,大老婆是位公主,金枝玉叶,脾气火爆,得知消息,带领数十个侍女丫鬟,提着明晃晃的刀杀将过来。平时威风八面、连皇帝都不惧的桓大司马,此时吓得面如土色,气都不敢喘。幸亏小老婆实在可人,竟叫大老婆不忍下手,还说:真是美人儿,我见犹怜,何况那个老东西!

勤果公张曜,为一时名将,勋名赫然。其妻“美而才”,他是个大老粗,“就夫人学,执业如弟子。夫人时诃骂之,公怡然也,后遂通知文史”。后任山东巡抚,与属吏辄言其夫人之能,还问大家:“汝等畏妻否?”有人答以不畏,巡抚大人正色曰:“汝好胆大,妻乃敢不畏耶?”这位张大帅怕老婆,看来是“理怕”——服妻之才。

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悲惨了,那戚继光统雄兵数万,勇不可当,直杀得倭寇哭爹喊娘。可是戚大帅尽管威名赫赫,在家里却一见老婆大人就胆战心惊,三天两头被老婆罚跪,惶惶不可终日,部下皆愤愤不平,纷纷表示要为大帅摆平这个泼妇。戚继光被部下所激,一时豪气干云,命亲兵接老婆入军营。帐内众将皆盔明甲亮,手执利刃,发誓要杀之而后快。未了,夫人至,见大帅,昂然问:“不怕死的,唤我何事?”戚大帅当场色变汗下,战战兢兢曰:“请夫人阅兵。”将临阵应变将略灵活运用到悍妻裙下来,不愧是一代名将。不知被他杀怕了的倭寇闻之,是高兴,还是伤感。

天子是极权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临天下,后宫佳丽数千,看来不存在惧内的可能性。有趣的是,天子恰恰有惧内的,这是惧内者能成大事的一大佐证。刘邦就很惧内,吕后像如来佛,能遥控他,不管他到了哪里都别想走出人家的手掌心。而且这个老婆是多么给他留面子呀,不说自己有跟踪追击的本领,反说他头上有五彩祥云缭绕。刘邦于是成了汉高祖。刘备惧内,洞房之夜跪在孙夫人面前,顿解周郎十万甲兵,刘备因之作了蜀主。李世民房玄龄君臣皆有惧内之名,一时君圣臣贤,天下大治。朱元璋惧内,俯首贴耳于大脚马皇后身边,要饭和尚终于成了朱洪武。惧内真是好东西呀。

余读史书,常慕阮籍之为人,每读到“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则慨然至于涕下。后来读《隋书》,居然发现隋文帝杨坚也做过如阮籍一样的举动,只不过阮步兵是为险恶的政治环境所迫,而隋文帝则是为凶悍的独孤皇后威逼,独孤可算千古一后了。且说独孤皇后“家世贵盛而能谦恭,雅好读书,言事多与隋主意合”,知书达理,就是奇妒无比,结果是“帝甚宠惮之”。“宠惮”这个词很有意思:又爱又怕。隋文帝每临朝,独孤总是同辇而进,待在后阁里,派宦官在一旁监督,一旦认为皇帝有什么失当,马上递条子,文帝当然把老婆的旨意当圣旨。皇后极贤,母仪天下,严治后宫,孝俭为先,富有天下的皇帝居然穷得身无长物。有次皇帝老公生病,竟配不齐药;有时想赏赐臣下,宫里竟找不出送得出手的东西,连她的梳妆镜台,也是拆了北齐的旧物得来的。天子当到这个地步,天下想不大治都难。“后宫莫敢进御”,隋文帝有天寂寞难耐,不知怎么觅得一个空当,偷偷“幸”了“有美色”的尉迟迥的孙女。独孤皇后发觉后,怒不可遏,趁着隋文帝听朝的机会,杀死了这个“狐狸精”。隋文帝这回真生气了,可是天子一怒,不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而是离家出走,“单骑从苑中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馀里”,那委屈伤心就别提了。大臣们心疼天子呀,高颎、杨素赶忙追赶,扣马苦谏。隋文帝痛哭流涕道:“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记得《孔雀东南飞》里焦母说:“吾意久怀愤,汝岂得自由!” 这个“自由”是自作主张之意,那么杨坚的“自由”也许是中国历史上 “自由”一詞的最早出典。匈牙利著名人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但裴多菲是革命者而不是政治家,杨坚是政治家而不是革命者。在政治家看来,有比自由更宝贵的东西在,这就是江山社稷。杨坚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皇后健在时没有另宠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个被老婆气得离家出走的皇帝。杨坚不能成大事,谁能成大事?于是伐齐,代周,灭陈,江山一统。独孤皇后可称为驭夫罗刹了。不幸的是,独孤迦罗于公元602年病死,享年59岁。圣明如杨坚,一下子获得了自由,立马纳了两个绝世美女——宣华夫人和容华夫人,与她们夜夜笙歌。但年事已高,怎挡得住这两把斧头?朝政渐渐不理,大好河山,很快被不肖子杨广葬送了。目睹杨广骄横放纵,杨坚悔不当初,临终念念不忘爱妻,对侍从叹道:“假使皇后在,吾不及此。”原来大隋的江山,是一个弱质女流扛起来的。每一个成功男子的后面,一定有一个贤惠的女人。怕老婆好呀,不怕老婆你会后悔的。

“怕老婆”的“怕”其实是“爱”,对老婆因为“爱”才有“怕”。推而广之,假如大家都将工作对象放在首位,员工“怕”工作,何愁不认真对待?老板“怕”顾客,何愁不服务周到?官员“怕”人民”,何愁不做到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老师“怕”学生,何愁不振兴教育?

(作者单位:湖北省阳新电视大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