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四题》刘益善散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高学历野蛮人与文学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曾经说过:“现在英国高学历的野蛮人越来越多了。这些人有硕士、博士头衔,他们懂得最精密的科技,但他们没有感情,他们冷漠。为什么?因为他们从来不读文学作品。”

多丽丝·莱辛2013年去世,活了九十四岁,这话是老人的铭心之语。

复旦投毒案中,林森浩就是一个高学历的野蛮人。林森浩与同寢室同学黄洋因琐事产生不和,竟然将实验用的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投放在饮水机中,让黄洋喝下后中毒身亡。林森浩与黄洋都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仅仅因为相处不和就投毒杀人,这是典型的野蛮人。

无独有偶,2004年,云南大学化学院学生马加爵,残酷地将同寢室的四个同学一起杀死,理由是,他看不惯他们。马加爵于2004年6月17日被依法执行死刑。

林森浩、马加爵都是名校大学生,为什么为不大的事情而杀人呢?

用多丽丝·莱辛的话说是,他们没有感情,他们冷漠。

为什么没有感情?为什么冷漠?因为他们不读文学作品。

媒体曾经报道,在死刑执行之前,有记者采访林森浩,问他在监狱中每天做什么,林森浩说他在读文学经典。过去只读理工科的书,不读文学书,思维太直,遇事不懂得拐弯,不懂生命不懂爱。

据说马加爵也有这样的感叹。可惜,都已经迟了。

马加爵、林森浩都是学理科的,自小苦学功课,都考上了名校。但他们都做了高学历的野蛮人。他们不读文学作品,不接触中外古今的文学名著,他们没有受到那蕴含深情的诗、溢满爱意的散文、揭示人生真谛的小说的熏陶、浸染,所以他们冷漠,没有感情。他们不去爱,他们不知道尊重,连人的生命都轻率地杀戮,他们也不会去包容,最后,给社会给自己给家人,留下的只有悲剧和悔恨。

高学历的野蛮人在英国越来越多。中国有马加爵和林森浩,但远远不止马加爵和林森浩,还有各种形状和类型的高学历野蛮人,这种人也越来越多。

高学历野蛮人的特点就是冷漠没有感情。

这个世界没有感情就不美好,人与人之间没有感情就没有爱情、友情、亲情;这个世界如果到处都是冷漠,没有热情没有温暖没有生气,那么整个世界就会只剩下寒冷和死亡。

这个世界拥有热情拥有爱的人很多很多,这个世界有阳光,有春天,有笑脸,有鲜花,有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有心与心之间的包容,这个世界一定很美好。

因为这个世界有文学。

让我们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吧!文学里有爱,有尊重,有包容。

文学能挽救和改变高学历的野蛮人。

说说《战争中没有女性》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后一周内,作家刘醒龙对我说,他在网上见到一本获奖者白俄罗斯女作家斯薇特兰娜·阿列克茜耶维奇的《战争中没有女性》,八成新,邮购价二百元。

我说:现在新的还没出来,你要是收藏,可以买。第二天,醒龙却告诉我,网上的那本被人买走了,再没有了。

我有一本1985年昆仑出版社出版的《战争中没有女性》,吕宁思译。这是一本小32开本的书,259页,定价1.30元。我在《鹤峰淘书记》一文中说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鹤峰新华书店旧书柜里,以很低廉的价格淘到十几本有价值的书,其中就包括这本《战争中没有女性》。看这本书封底有一“优惠80%”的蓝色章,那么这书当时只花了1.04元。这当然是我收藏的一本好书了。

上面的文字说了一本书,和我收藏的这本书的来历。我写此文的目的是告诉读者:这是一本伟大的书,斯·阿列克茜耶维奇凭此书(当然她还有其他的几本了不起的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之无愧的。

斯·阿列克茜耶维奇是位新闻记者,她用了近四年的时间,釆访了前苏联参加过卫国战争的上百名妇女,这些妇女是参加过卫国战争和德国法西斯进行战斗的一百多万女性中活着回来的。她们中有医务人员、通信兵、工兵、飞行员、狙击手、步兵、骑兵、坦克手、空降兵、水兵、司机、炊事员等。“简直找不出哪一种军事岗位没有我们英勇的妇女参加,而且她们干得决不比她们的兄弟、丈夫和父亲逊色。”苏联元帅A.N. 廖缅科这样写道。

一个还不满十八岁的姑娘被选为狙击手,练了两个月的射击后上了前线。伏击时,她见了德国鬼子不敢开枪,不愿杀人。但当她亲眼见到德国人是如何杀害她的父兄后,她开始杀人了。战争结束时,她杀了73个德国鬼子。还有一个狙击手的故事:苏军抓到一个德军军官,这个军官说他的阵地每天都有好多士兵被打死,而且都是打在脑袋上,他要见见这个射手。苏军军官告诉德军军官,那个年轻的女狙击手已经牺牲了,她叫萨沙·施利亚霍娃,是在单独执行狙击任务时牺牲的。使她遭殃的是一条红围巾,她非常喜欢这条红围巾,由于红围巾在雪地里太显眼,结果暴露了伪装。当德军军官知道这一切是一个姑娘干的时,垂下了脑袋。

一个护士,中学尚未毕业上了前线。战争打响后,她从阵地上背下了十几名伤员,那些伤员和伤员身上的装备,重达二百斤,而她的体重还不足七十斤。她自己都不知道她是如何把那些伤员背下来的。还有一个护士,战时负责给外科医生打下手。手术台上,医生给伤员截肢,她就把那些截下来的肢体往手术室外运。截下来的腿好沉重,她从早到晚往手术室外抱截下来的大腿,把那些大腿排列成一排。她累,她哭。她想,将来她结婚时,俄罗斯怕找不到还有健全大腿的男人。

《战争中没有女性》这本书,是斯·阿列克茜耶维奇采访了众多参加过卫国战争的女性而写的。这些女性的叙述,其情节与细节有许多震撼人心的东西。作者写出这些,是告诉人们,战争使女性没有了性征,这些娇小的美丽的姑娘们,把青春把美丽甚至生命,丢在了战场上。她们的牺牲,是为了消灭战争,让世界永远没有战争。

当作家用手中的笔,忠实地记录他身边的人和事,他记录的这些东西,能给人类启示与教益,他的作品就会成功!

假如莫言不推门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很是热闹了一阵。三年过去了,莫言从舆论中心回到他的日常生活中,写他的小说,过他的生活,我们等待他的又一部新作出现。总之,莫言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提起他的《红高粱》、《丰乳肥臀》,以及他获茅盾文学奖的《蛙》,不知道的人大约不多。

我们说说莫言成名前的一些事,大约对于后来者会有些启发吧!

莫言1955年出生于山东高密县一个农民家里。由于他家出身上中农(又称富裕中农),“文革”开始后,上中学必须由贫下中农推荐,莫言因出身不好无缘读中学,小学毕业在生产队劳动,放牛割草,累死累活,还吃不饱。

肚子吃不饱尚能忍受,精神吃不饱他最不能忍受。他找到村里一切可读的书,最后到了无书不看的程度,连一本中医口诀书,他都能背得滚瓜烂熟。十七岁那年,通过五叔的关系,他进了棉油厂当了临时工。为了冲出牢笼,离开乡村,他报名参军。头年和第二年都因出身上中农的原因被卡住,第三年终于感动了招兵的人,他参了军,那是1976年。

部队是个大熔炉,他因为喜欢读小说,就学着写小说,他在心里立下志愿,要当个军旅作家。当作家写小说起源于他的初恋。十五岁那年他爱上了村里石匠的女儿。他跟石匠的女儿表达心意后,石匠的女儿说:你这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除非你写出我们家的《封神演义》那样的小说来,我就嫁给你。

就他个小学毕业的水平,虽说读了不少小说,但要写小说却不那么容易。他写的小说一篇篇寄出去,又一篇篇退了回来。这给他的打击很大,才二十几岁的人,头发一把把的掉。他发誓写出小说来,你一篇篇退,我还一篇篇寄,挑灯苦干拼老命。

终于老天开了眼,1981年10月,一个地市级的杂志发表了他的处女作,他终于在文学之路上踩出了第一个脚印。他继续挑灯苦干,偶尔又发一篇,但还是大量退稿。

真正改变莫言命运的是1984年夏天。莫言从一位朋友那儿听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招生,俆怀中当系主任。当莫言拿着自己发表的两篇小说赶到军艺文学系时,人家告诉他4月份就下了招生通知,这都6月中旬了,报名时间早已过了。

莫言的失望和沮丧可想而知了。为什么不早点知道这个消息呢?难道这是命运?想到命运,莫言决定不向命运低头,他要自己来选择命运。既然来了,何不进去试一试呢?

莫言推开了军艺文学系一间办公室的门,他推开了他的命运之门。

作家、军艺文学系第一届学员的班主任刘毅然当时正在办公室里。刘毅然后来回忆说:“当时我忙于协助俆怀中老师招考第一届学员,忽然房门被轻轻推开了,走进来一位圆脸的军人,书包一本正经挎在肩上,满脸的朴实劲。他那双不大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犁在耕地时碰撞石头后骤然爆出的很亮的光,他没有官方介绍信和报名表,而是掏出了自己发表的两篇小说,说他想上学,想做徐怀中老师的学生。我让他把作品留下,他没有说慷慨激昂信誓旦旦的话,就默默地走了。莫言留下的两篇小说是那一堆考生作品中最让我动情的。当夜我把莫言的小说送给怀中老师读了,他也称好。我们破格录取了莫言。”

莫言在军艺如何学习我们就不再说了。总之,莫言后来写出来了,他成了莫言。

我们要说,莫言在那个夏天,错过了报名时间,认了命,没有去推那间办公室的门,那么莫言能成为今天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能写出那么多好作品,能获得茅盾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么?他也可能回山东高密老家种红高粱去了。

温韬盗墓与《兰亭序》丢失

因写《曾侯乙编钟那些事》一书,翻阅了不少资料。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处随州曾侯乙墓,在发掘时发现一个盗洞。为弄清盗墓贼盗墓的情况,我又去翻阅有关盗墓的材料。在这些材料中,有一则关于五代时梁朝温韬盗墓取财的故事,读了令人啼笑皆非,却又无限惋惜。

中国盗掘古墓之事由来已久,历史上有记载的被盗最早的墓葬,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汤之冢,距今三千六百多年。盗掘事件最早出现在两千七百多年前的西周晚期,有人从掘开的古墓中得到一颗玉印,上刻了十个字,当时没人认得。

从历代所发生的盗墓事件来看,盗墓贼可分为两类。一为官盗,像秦代的项羽,汉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温韬,民国时的盗墓将军孙殿英等,这些乱世鬼雄或奸雄往往动用军队明火执仗地大肆挖掘。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著作《水经·渭水注》中对项羽盗掘秦始皇墓描述得十分详尽:“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盗墓狂人是五代时后梁的温韬。温韬是京北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传说他生下来时刚好有匪星殒落在昭陵所在地区的嵯峨山,民间就传说将给唐皇陵带来一场灾难的人物出世了。温韬在耀州、崇州、裕州等地任节度使,镇辖关中地区。温韬在长安做了七年行政长官,关中地区几乎所有的唐朝皇陵,都被他趁战乱盗掘了。

“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玉。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唯乾陵风雨不可发。”(《新五代史· 温韬传》)

乾陵保住不被盗掘,要感谢奇异的天象。宋人陈大昌《考古编》中称:“史载温韬概发唐陵,独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风雨。”

温韬所盗陵墓之多,堪称有史记载之最。唐朝诸帝十八座陵墓他盗了十七座,第十八座是武则天的乾陵,温韬第一次盗掘时,风雨大作,停工。改期再挖,又是风雨大作,雷电交加。第三次他带人再上山,还未动手又是风雨大作。温韬怕了,带着人马下山,天气立即转晴。温韬不解其中缘由,但他从此就绝了盗掘的念头,乾陵从此逃过劫难。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把《兰亭序》等众多珍贵的名家书画真迹作为陪葬品,带进昭陵。温韬挖了昭陵后,把一批书画带出昭陵。十分搞笑的是,不通文墨的温韬看上的不是价值连城的书画作品,而是装裱在外的华美绸缎。他让手下将上面的绸缎撕下来,而把那些堪称瑰宝的书画作品丢弃。史学界推测,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从此不再出现,可能就是让温韬给撕毁扔掉了。

中华文明被破坏于愚昧,古已有之。上世纪起于六十年代终于七十年代的“文化革命”中,红卫兵破四旧,中华文明又遭一次摧残,多少古籍善本珍本焚于火中,多少文物宝藏遭到砸烂。根除愚昧,拒绝无知,让破坏永远不再,则我们的文物幸矣,我们的文明幸矣。

但是《兰亭序》真迹再也没有了,悲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