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言·学  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品:《法言》

简介

《法言》,扬雄著,共十三卷,体裁模仿《论语》,采用问答体,言语简约,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兼收道家思想,主张人性“善恶相混”,强调修身立本。重视儒家经典的作用。

扬雄,又作杨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人,西汉时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反对经学的神学化,提出“玄”作为宇宙本体,对魏晋玄学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哲学著作有《法言》、《太玄》,语言学著作《方言》记述西汉各地方言,是研究我国古代语言的重要资料。

学行



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

或曰:“人羡久生,将以学也,可谓好学已乎?”曰:“未之好学也,学不羡。”

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或曰:“学无益也,如质何?”曰:“未之思矣。夫有刀礲诸,有玉错诸。不礲不错,焉攸用?礲而错诸,质在其中矣;否则辍。”

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誉以崇之,不倦以终之,可谓好学也已矣。

或问:“世言铸金,金可铸与?”曰:“吾闻觌君子者问铸人,不问铸金。”或曰:“人可铸与?”曰:“孔子铸颜渊矣。”或人踧尔曰:“旨哉!问铸金,得铸人。”

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学则正,否则邪。

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也,况习是之胜非乎!于戏!学者审其是而已矣。或曰:“焉知是而习之?”曰:“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也,仰圣人而知众说之小也。”

鸟兽触其情者也,众人则异乎,贤人则异众人矣,圣人则异贤人矣。礼义之作,有以矣夫!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

学者所以求为君子也。求而不得者有矣夫,未有不求而得之者也。

注释

①羡:羡慕、希望。 ②说:脱,解脱。驾说:解马、停车,比喻人死。 ③金口而木舌:指木铎,铜制的铃,以木为舌。古代公家有事宣布即摇动木铎来让大家注意听。这里比喻传道。 ④礲(lóng):磨物。 ⑤错:物体交错摩擦,这里指治玉。 ⑥觌(dí):见,相见。 ⑦踧(cù)尔:惊惧不安的样子。 ⑧于戏:语气词,相当于“呜呼”。 ⑨蔑:微小。

译文

学问,能够去实行的是最好的;能够言传的次之;能够用来教人的又次之;一样都不能做到的,则是平庸的大众。

有人说:“有的人企望自己长寿,以便学习,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好学了吧?”答道:“这不算好学,学习是不应该有企求的。”

天道不是体现在孔子的身上吗?孔子死了以后,不是体现在这些所谓的儒者身上吗?若要传布圣人之道,最好是使儒者成金口木舌的木铎。

有人说:“学习是毫无益处的,它对于个人的本性有什么作用呢?”答道:“这是未经思考的言论。刀需要磨砺,玉需要雕琢,不磨砺,不雕琢,那又有什么用呢?一经磨砺雕琢,它们的本性才显现出来,否则是显不出来的。”

以学习来修治,以思考来精练,以朋友来琢磨,以名誉来提升,以不懈的努力来完成,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有人问:“世人常说炼黄金,黄金可以炼吗?”答道:“我听说,见到君子只问如何炼人,不问如何炼黄金。”又问:“人可以炼吗?”答道:“孔子炼出了颜回。”此人惊诧地说:“很有意思啊!我问炼黄金,却问出了炼人啊!”

学习是用来修养心性的。看、听、说、做表情、思考,均是人的本性所具有的功能。学习就能使之符合正道,否则就会堕入邪途。

不懈地去学习,有时候学习了邪的东西也能战胜正的东西,更何况学习正的东西去压倒邪的东西呢?呜呼!求学之人只求其正途罢了!有人说:“如何知道正确的东西而去学习它呢?”答道:“看到日月就知道众星的微小,仰望圣人就会知道众人学说的渺小了。”

鸟兽受其感情支配,而人不一样,贤人则和众人不一样,圣人又和贤人不一样。礼义的产生是有其原因的,就是用来节制人的。人若是不学习,即使无忧虑,但跟禽兽又有什么分别呢?

学习是为了努力成为君子。经过努力而做不到的人是有的,但是没有不努力却做到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