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品:《大学》

简介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子所作。它提出了儒学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们构成了儒家政治学和伦理学的理论基石。北宋司马光著《大学广义》,第一次将《大学》单列成书,南宋朱熹把它编入“四书”,将正文称为“经”,又在后面附加解释著作,说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四书章句集注》)。

(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脩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注释

①亲民:按北宋程颐考证,应为新民。②脩:同“修”。 ③格:研究。

译文

(第一章)《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彰显美德,在于改变百姓的不良品质,使他们成为新人,在于引导人们最终达到最高程度的善。

知道了最终目标以后才有确定的方向,确定了方向以后才能保持心灵的宁静,心灵宁静了以后态度才会安详,态度安详了以后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了以后才能达到目标。

每一样东西都有本有末,任何一样事情都有始有终,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离道就不远了。

古代那些要在世界上彰显美德的人,先把他的国家治理好;想要把他的国家治理好的人,先整治他的家庭;想要整治他的家庭的人,先进行自身修养;想要进行自身修养的人,先端正他的思想;想要端正他的思想的人,先使他的意念诚实;想要他的意念诚实的人,先增进他的认识和知识;而增进认识和知识就在于研究事物。

研究了事物以后就会获得透彻的认识,获得透彻的认识以后就会使意念诚实,意念诚实以后思想就会端正,思想端正以后就能做好自身修养,做好自身修养以后就能整治好家庭,整治好家庭以后国家就能获得治理,国家获得治理以后天下就会太平。

上自天子下至普通百姓,一律都以自身修养为根本。扰乱了根本而要解决枝节问题,这是不可能的,忽略重要的方面,想要次要的方面状况良好,这样的事从来没有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