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越州秋日宴山亭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王勃:越州秋日宴山亭序

王勃

昔王子敬,瑯琊之名士,常怀习氏之园;阮嗣宗,陈留之俊人,直至山阳之坐。岂非琴樽远契,必兆联于佳辰;风月高情,每留连于胜地。是以东山可望,林泉生谢客之文;南国多才,江山助屈平之气。况乎扬子云之故地,岩壑依然;宓子贱之芳猷,弦歌在属。红兰翠菊,俯映砂亭;黛柏苍松,深环玉砌。参差夕树,烟侵桔柚之园;的历秋荷,月照芙蓉之水。既而星回汉转,露下风高,银烛摛华,瑶觞抒兴。一时仙驭,方深摈俗之怀;五际飞文,时动缘情之作。人分一字,四韵成篇。

王勃这篇诗序,是他前往交趾省父,途经越州时写的,时在上元二年(675)。

此序大意是说,古代名士都爱作山林园池之游,饮宴聚会,雅兴极浓。而江山林泉往往助人文思,发人诗情。我等莅临胜地,飞觞山亭而览佳景,自然有抒兴之作。由于文章用典较多,其意须体味方知。但中间写山亭周遭景物,却色彩明朗、层次清晰,易道易晓。

文中写古代名士向往山林园池,乐于聚饮赏景,举了两个人物为例。一是王子敬,就是激赏山阴“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的王献之。他曾径往顾氏名园指点评论,旁若无人。文中“怀习氏之园”的本事应是晋人山简的故事。简守荆州,每临习家园池,未尝不大醉而还。王勃是将两件事合为一件事,使人对王献之的赏爱园池有更丰美的联想。二是阮嗣宗,即阮籍。籍与嵇康同为竹林贤士,康居山阳二十年,籍与其过往甚密,故文中言其“直至山阳之坐”。作者说王子敬、阮嗣宗这种意兴、举动乃是“琴樽(指文士宴集)远契,必兆眹于佳辰;风月高情,每留连于圣地”,实亦暗言作者与众人秋宴山亭情趣之高雅。下写“东山可望,林泉生谢客之文;南国多才,江山助屈平之气”,也是用谢灵运爱作山泽之游而有清新精雅之山水诗,屈原以瑰玮之词写离忧之慨,亦得江山之助,来隐言作者与宴游者饱览山亭周遭之景自当文思焕发。承此而来,即写越州胜地之胜和众人睹胜景而诗兴兴,使文章渐次落到诗序本意上来。

文中写越州胜地之胜,分两方面写,一是写越州山水之美所蕴含的文化积累之深,和越州地方政治的清明。前者用“扬子云(雄)之故地,岩壑依然”来形容,后者用“宓子贱之芳猷,弦歌在属”来作比喻,两者都有称美地方长官的意思。二是写山亭之景的实地风貌。用语不多,但写出了一天不同时刻的景象。“红兰翠菊,俯映砂亭;黛柏苍松,深环玉砌”是白日所见山亭及亭周之景,“参差夕树,烟侵桔柚之园”是傍晚亭下之景,“的历秋荷,月照芙蓉之水”是月中亭下之景,“星回汉转,露下风高”则是夜深亭外之景。通过展现不同时刻的景象来写同一景观的景物,使所写之景不单一、不呆滞,不失为一种写景的好方法。尤为难得的是,作者每写一特定时刻的景象,都象在描绘一幅画,能撩人想象,使人读之有味。

此序不但写景如画,写人物意兴之浓,也显得气势豪迈。所谓“一时仙驭,方深摈俗之怀;五际飞文,时动缘情之作”。显然,与宴者诗兴大发与他们对山亭秋景的无限赏爱有关,从这个角度看,作者力写人物意兴之浓,也对越州山亭景物之美具有衬托作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