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验唯心主义作品分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唯心主义学说,又称先验论。先验论这个术语来源于康德哲学。康德在论述三种先天认识能力中的感性这一环节时,认为时间和空间不是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是人脑中固有的、先于经验的感性直观形式。这就是先验论的直接含义。他认为,在我们之外有“自在之物”(或本体);“自在之物”刺激我们的感官产生感觉;“自在之物”是感觉素材的泉源。这是康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但他认为人们只能认识“自在之物”现象,不能认识“自在之物”自身,即本质,因而它不是知识的对象。这是他的不可知论。他认为,感觉经验只是一团混乱的心理状态,它本身不能形成认识,而知识的真正对象是由外来的感觉素材和人们主观知识的能力所提供的形式、原则配合而成的“现象”,即只有运用时间和空间这种先天的直观形式整理感觉经验才能形成一定的感性对象,并构成感性直观知识。在这里,时间和空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形式,而是形成感性对象、构成感性直观知识的先决条件,是人类在接受“自在之物”的现象时感性自身所必然运用的先天形式,即人脑先天所固有的感性直观的先验的“纯形式”。这纯粹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康德在论述知性这一环节时,认为知性的作用就是把时空整理过的感觉材料作进一步的综合整理,其综合的形式就是实体、因果、必然等十二个知性范畴;而进行这种综合整理的,则是“我思”,即“先验的统觉”。康德认为,知性范畴不足“自在之物”所固有的性质,而是先天的。而且只有通过这种先天的知性范畴,才能使感觉材料带上普遍性,从而提供严格意义的科学知识。因此,知性范畴也就是形成知识对象的先决条件,又是构成知识的先决条件。总之,康德认为,人们主动地把这些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和先天的知性范畴加在感觉素材上,然后构成井井有条的普遍经验。这就是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

康德提出先验唯心主义学说,以表示跟笛卡尔(1596-1650)和贝克莱(1685-1753)的哲学有别。笛卡尔认为,在空间中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可以怀疑的,而“我”的存在才是绝对不可怀疑的,这种学说康德称之为“置疑的唯心主义”。贝克莱根本否认在空间中一切事物的存在,这种学说康德称之为“独断的唯心主义”。康德认为,他自己既不怀疑也不否定自然界中事物的存在,因而是“经验的实在论者”。但他认为,“自然界”事物的规定性,即时间性、空间性、因果性等,都由作为“自然界”的“立法者”所外加的,因而他又自称为“先验唯心主义者”。

康德的先验主义思想对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颇深。如他认为“自然(上帝的自由创造)美是一种美的事物,艺术美则是对这种事物的再现”(《判断力批判》第43节);他们强调的艺术天才所含的自由与非理性因素为象征主义*等一切现代派文学和戏剧创作中的非理性主义*提供了理论根据。象征派文学将主观精神世界置于客观物质世界之上,追求主观幻觉而不是描写客观真的主张也是根源于康德先验唯心主义认识观的。再如象征派文学中的神秘主义倾向等也都深受先验主义的影响。

后来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为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所继承。如胡塞尔关于“先验的还原”、先验的意识、先验的构造的理论都是与康德先验论一脉相承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