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曹增渝

大冈信

没有目标的梦的过剩,我因为爱而被夺了梦。在傲慢的心的角落,有宛如少女额上的伤疤似的裂痕。如同从抛弃在防波堤下的金枪鱼头上吹来的血烟,远远地,真真地,悲哀从那里吹来。

在摇摇晃晃的街市上,走过几个年幼的面孔。眼睛圆瞪瞪地全钻进了墙壁之中。他们已经没有脚步声,只有养得肥大的耳朵,在风中摆动。

街的潮气,不是养育了向日葵,而是养育了地苔,在人们的心中。地苔上撒着玻璃。流着血。寂静的夜,水溢出了烧瓶。淋透地苔。培育地苔。它比血还清澄。

肿胀的天空。肿胀的水。肿胀的树。肿胀的肚子。肿胀的眼睑。肿胀的嘴唇。瘦的手。瘦的牛。瘦的天空。瘦的水。瘦的地。肥的壁。肥的锁。谁肥。谁。谁瘦。血瘦。天空是救。天空是罚。它比血还清澄。天空比血还澄清。

没有目标的梦的过剩。我因为爱而没有了梦。

(兰明 译)

大冈信的诗风曾深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这篇《青春》也许是一个突出的例证。这里的形象世界并非对现实的清醒反映,而是来自梦幻的启示。

首创“超现实主义”一词的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指出:“当人想要模仿行走时,他却创造了丝毫也不象腿的车轮。这样,他便不知不觉地做了超现实主义的事情。”这段话的意思有两层:第一,超现实主义并不等于对现实的脱离;第二,他们在表达对生活的感受时,主张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的想象力,而反对简单地模仿自然。一些超现实主义作家在创作中舍弃对现实的直观反映,而宁可利用梦幻来窥探人们内心的秘密,想来就是这一思路合乎逻辑的发展。

《青春》的开头和结尾都集中于对梦的谈论。一方面是“没有目标的梦的过剩”,另一方面却是因为爱而失去了梦,这种梦境的倾斜显然喻示着一种特殊的精神氛围对正常心态的排斥和挤压。这就奠定了这篇散文诗的基调。

在接下来的文字中,我们发现,一大堆畸形的、残缺的、病态的形象碎片代替了通常意义上的青春幻梦,代替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这里,年幼的面孔上没有天真和热情,只能看到“圆瞪瞪地全钻进了墙壁之中”的眼睛和“在风中摆动”的“养得肥大的耳朵”;“街的潮气”,不是养育了挺拨美丽的向日葵,而是养育了滑腻的地苔,上面还“撒着玻璃”,“流着血”;然后是一片肿胀的世界和肿胀的人体,一片瘦弱的世界和瘦弱的血……意识此刻似乎已经进入了某种谵妄状态,没有理性的引导和监督。然而,你却难以否认,这一切都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失望和悲哀。也许,这正是作者想在这篇作品中传达的全部感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