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张俊山

方敬

谁都觉得羊是可爱的。它在青青的草地上放牧,一身白茸茸细软的毛,尖下巴上长着一撮胡须,头两旁一双翘翘的小角,欢跃着或者蹲着,有时咧开嘴咩咩地叫……好一个天真无邪的生命。

羊使人想到纯洁。

它更使人想到古代冰雪的胡地里那象波浪似的起伏着的大群羊,那灵魂象冰雪一样洁白,守节十九年如一日的老牧羊人。是的,提起或者看见羊,就会想到他,他坚贞的意志,他的一片丹心。他被羁在北海边的穷愁寂苦显托出他人格的磊落,值得古今歌颂。我小孩时候唱着当时流行的赞美他的歌曲,我心里就对他怀着深深的礼敬。那些羊把他的身世装点得更加悲壮,烁亮,而与他一同不朽了。因而羊也就能使我们想起崇高的东西。

在圣经上羊是替人赎罪的呵!

每天清晨,当我看见那贪吝的邻妇把羊头抵在墙上吸血似的挤着奶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我们现代有句名言:“我吃的是草,挤的是奶。”

我家乡流行着一句俗话:“羊毛出在羊身上。”我虽然没有看过剪羊毛,但是羊自古以来总是被牺牲的。

羊是温和、柔顺而驯良的,然而,你瞧,“它也会有翘起角来的日子哩。”

生活中有强者,也有弱者。弱者总是受人鄙视的;“弱内强食”、“恃强凌弱”,也往往被人们视为生存竞争的自然法则而得到默许。然而,诗人在这里却写出了关于弱者的翻案文章,他充满崇敬地为弱者献上了一曲颂歌。

“羊”就是弱者的象征,它生性“温和、柔顺而驯良”,从长相到行为都是“一个天真无邪的生命”。可是,诗人讴歌的不只是它这标志着善良的一面,他对“羊”有更深的洞察和理解。“羊”不仅“使人想到纯洁”,更使人想到他的忠贞。苏武牧羊的故事,在这里具有双重的歌赞意蕴。它既是对忠贞报国、不辱使命的那位古代名人的颂扬,也是对伴随这位使节渡过艰困岁月的羊群的赞美。二者的品质是相通的,因此,“羊”也是“崇高的东西”。至于在圣经里羊替人赎罪,在生活中羊“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并且供给人们羊毛,“总是被牺牲的”,同样不啻为舍一己而为苍生的奉献精神。“羊”既然有诸多美好品质,就应受人尊崇,可是事实上它总是处在弱者的地位,被人享用以至宰割。但是,羊就永无反抗的表示么?不,“你瞧,‘它也会有翘起角来的日子哩。’”这最后的一笔,石破天惊,让人看到了“羊”的另一种形象。它暗示出“弱者”的忍耐和容忍也是有限度的,强者的久行不义必然激起弱者的反抗,事物的辩证法总是这样无情。无疑,诗篇歌颂“弱者”并非首肯其万劫不复的软弱,这是另有着眼,也另有期望的。联系于诗人生活的黑暗时代,不难看出他的寄托。那么,诗篇不也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深长意味么?如果说《灯》还只是诗人对个人生命体验的表现,诗情的天地不免狭窄,那么,《羊》就有了广阔的社会内涵,它表明诗人的视野已经随着时代的进展而突破了“自我”,投向人民大众的现实处境了。

诗篇的象征手法相当圆熟。落笔于“羊”,寓意在人,诗情的寄托十分自然。篇中紧紧围绕着“羊”运笔,连一处人与羊的比喻关系都未曾出现,然而其意旨所归又是着着在人世,在社会,这全然是一种象征构思了。由于这个艺术特点,诗篇就显得含蓄幽微,耐人寻味。艺术家的这种弦外之音,往往于“不着一字”时让人听得明白,因此,它也就“尽得风流”了,其神韵不是更能唤起人们会心的微笑么?

不要一味鄙薄“弱者”吧!请看他精神中崇高的一面,也请莫忘记他“会有翘起角来的日子哩”。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