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原序
(宋)张商英
【原文】
《黄石公素书》六编,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
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言。上有秘戒:“不许传于不神不圣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呜呼!其慎重如此。
黄石公得子房而传之,子房不得其传而葬之。后五百余年而盗获之,自是《素书》始传于人间。然其传者,特黄石公之言耳,而公之意,其可以言尽哉?
余窃尝评之:“天人之道,未尝不相为用。”古之圣贤皆尽心焉。尧钦若昊天,舜齐七政,禹叙九畴,傅说陈天道,文王重八卦,周公设天地四时之官,又立三公以燮理阴阳。孔子欲无言,老聃建之以常无有。
《阴符经》曰:“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道至于此,则鬼神变化,皆不逃吾之术,而况于刑名度数之间者欤!
黄石公,秦之隐君子也。其书简,其意深。虽尧、舜、禹、文、傅说、周公、孔子、老聃,亦无以出此矣。
然则黄石公知秦之将亡,汉之将兴,故以此书授子房。而子房者,岂能尽知其书哉!凡子房之所以为子房者,仅能用其一二耳。
《书》曰:“阴计外泄者败。”子房用之,尝劝高帝王韩信矣;《书》曰:“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子房用之,尝劝高帝侯雍齿矣;《书》曰:“决策于不仁者险。”子房用之,尝劝高帝罢封六国矣;《书》曰:“设变致权,所以解结。”子房用之,尝致四皓而立惠帝矣;《书》曰:“吉莫吉于知足。”子房用之,尝择留自封矣;《书》曰:“绝嗜禁欲,所以除累。”子房用之,尝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矣。
嗟乎!遗糟弃滓,犹足以亡秦、项而帝沛公,况纯而用之、深而造之者乎!
自汉以来,章句文词之学炽,而知道之士极少。如诸葛亮、王猛、房琯、裴度等辈,虽号为一时贤相,至于先王大道,曾未足以知仿佛。此书所以不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也。
离有离无之谓道,非有非无之谓神,有而无之之谓圣,无而有之之谓贤。非此四者,虽口诵此书,亦不能身行之矣。
【译文】
黄石公的《素书》总共分为六章,按照《前汉列传》记载,黄石公在圯桥将一本《素书》授予张良。后世人多认为这本《素书》就是黄石公的另一部兵书《三略》。这实在是以讹传讹啊。
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有一个盗墓贼挖掘了张良的坟墓,在玉枕中找到了这本《素书》。全书共计一千三百字。上面写有秘戒:“不可以将此书传给不神不圣的人。如果所传非人,那他一定会遭到祸殃;但是如果遇到合适的传人而不传授,也会遭到祸殃。”黄石公对此书是否要传世竟然如此谨慎!
黄石公遇到张良,认为他是成大事之人,便将此书传给了他。而张良没能遇到合适的人选,只好将书随同自己一起葬在墓中。五百多年后,此书由盗墓贼得到了。自此,《素书》得以在人间流传。然而公之于世的,也仅仅是黄石公的极其简短的文字而已,至于他的玄机深意,哪里是文字所能完全表达的?
我个人曾有这样的看法: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何尝不是相辅相成呢。古代的圣贤对这个道理都能够心领神会,并尽心竭力地顺天而行。唐尧虔诚地按照上天的旨意行事;虞舜将天体运行的道理运用在政治上而建立了七种政治制度;夏禹依据山川地理的实际情况,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傅说曾向商王武丁讲述天道运行的规则;文王将天道与人间法则结合起来,推演并发展了八卦;周公旦效法天地四时的规则,建立了春夏秋冬四官,同时设立太师、太傅、太保三公负责调和阴阳;孔子欲行无言之政,所以才有“天何言哉”的感慨;老子以常有、常无作为立议的开端。
《阴符经》说:“手掌可以体悟宇宙万事万物的创造,身体可以领会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对大道的认识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连鬼神的变化都逃不出我们的掌握,何况是刑罚、名实、制度、几何一类的学问呢!
黄石公是秦朝的世外高人,他的《素书》文字简练精辟,含意深邃,就是上至唐尧、虞舜、夏禹、周文王、傅说、周公,下至孔子、老子的思想也没有超过他的这个范围。黄石公知道秦国将亡、汉朝将兴,因此把《素书》授予张良。但是张良又怎么可能完全了解这部书的全部含意呢?张良之所以是豪杰,而不是圣人,就是因为他仅仅使用书中十分之一二的智慧而已。
书中说“阴计外泄者败。”张良曾使用这一条,劝汉高祖刘邦封韩信为齐王,满足韩信称王的要求,使他尽心尽力攻打项羽,为刘邦的霸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书中说:“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张良运用这一条,劝说汉高祖封曾经与高祖结过仇怨的雍齿为什邡侯。使那些因为没及时得到封赏的将领安下心来,缓解了当时紧张的局势。
书中说:“决策于不仁者险。”张良运用这一条,劝说汉高祖打消分封六国后裔为侯的念头,以避免再次出现春秋战国那样的混战局面。
书中说:“设变致权所以解结。”张良运用这一条,招来商山四皓,劝说高祖不要改立如意为储君,使太子刘盈地位得以保全。
书中说:“吉莫吉于知足。”张良运用这一条,拒绝了齐地三万户封邑的封赏,只求受封于留地,告老不问世事。
书中说:“绝嗜禁欲,所以除累。”张良运用了这一条,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因势利导,巧妙地跳出了权力之争的漩涡,逍遥自在地度过了一生。
哎呀,张良仅仅是运用了《素书》中的皮毛而已,就推翻秦王朝,打败楚霸王项羽,从而辅佐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如果有人能完全领悟书中的精髓,并且加以灵活应用,那将创造出什么样的丰功伟绩呢?
自从汉朝以来,研究文学、辞章的学者很多,但真正懂得大道的人极少,像诸葛亮、王猛、房玄龄、裴度等人,虽然号称冠绝一时的贤相,却对前代圣王的大道,仍然不能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这就是此书之所以不传给不知天道、不神异、不圣明、不贤能的人的原因。
能超越“有”和“无”的就是得道之人;能够将大道用之于“非有非无”之间的就是神异之人。从“有”入手,达到“无”的境界者为圣明之人;从“无”起步,达到“有”的境界为贤能之人。做不到这四点,就是每天闭门研究这本书,也不能实际运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