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翻译与解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老子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翻译与解读

大道废,有仁义01。智慧出,有大伪02。六亲不和,有孝慈03。国家昏乱,有忠臣04

今 译

大道废弃,才提倡仁义。人有智慧,便产生诈伪。六亲不和,才有子孝父慈。国家黑暗混乱,才出现忠臣。

评 议

本章采用叙事手法,直陈其事,比较明白易晓。前六句,表现了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的思想。最后两句,说明国家政治黑暗、社会秩序混乱,“政令不行,上下相怨,邪僻争权,乃有忠臣匡正其君也”(河上公说)。

老子所谓的“大道”,是指道家的治国修身思想。老子认为,由于“大道废”而不行,才出现了种种的社会弊端。这是老子对儒家提倡虚伪仁义所产生的“大伪”、“六亲不和”、“国家昏乱”的尖锐批判。

宋代治老学者林希逸,对此章的诠释和评议简明扼要,援引如下,供读者参考。

大道行,则仁义在其中;仁义之名立,道渐漓矣,故曰:“大道废,有仁义。”譬如智慧日出,而后天下之诈伪生。六亲不和,而后有孝慈之名。国家昏乱之时,而后有忠臣之名。此三句皆是譬喻,以发明上一句也。(《老子鬳斋口义》)

注释



01 “大道”两句:河上公曰:“大道之时,家有孝子,户有忠信,仁义不见也。大道废而不用,恶逆生,乃有仁义可传道。”

02 智慧:现行王弼本作“慧智”,而王弼注曰:“智慧出,则大伪生也。”可见王弼原本亦为“智慧”,后人传抄则误作“慧智”。

03 六亲:王弼曰:“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吕氏春秋 · 论人篇》曰:“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六戚,即六亲。两句:谓六亲不和,便有孝子慈父出现。

04 昏乱:指国家黑暗,社会混乱。

河上公曰:“此言天下太平不知仁,人尽无欲不知廉,各自洁己不知贞。大道之世,仁义没,孝慈灭,犹日中盛明,众星失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