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吴许越成》译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吴许越成

吴许越成

《左传·哀公元年》

【题解】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击败越国,越王勾践派大夫文种向夫差求和,夫差想要答应,但遭到了大夫伍子胥的反对。伍子胥指出,越国一旦休养生息,强大后就会对吴国造成很大威胁,他劝谏夫差斩草除根,但夫差不听从伍子胥的忠告,同意越国求和,最终导致了吴国的灭亡。

【原文】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88]。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行成[89]。吴子将许之。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后缗方娠[90],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91]。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

【注释】

[88]槜(zuì)李:在今浙江嘉兴市。定公十四年,吴王阖庐带兵攻打越国,在槜李被越军打败,阖庐受伤身亡。

[89]嚭以行成:嚭,春秋末吴王夫差的宠臣,楚大夫伯州犁之孙,奔吴为太宰。行成,议和的意思。

[90]后缗(mín)方娠:后缗,夏后相之妻,有仍氏之女。方娠,正怀孕。

[91]惎(jì):憎恨,怨毒。戒:戒备。

【译文】

吴王夫差率兵在夫椒打败了越军,为在槜李之战中丧命的父亲报了仇。随后,吴军趁势攻入越国。越王勾践率领五千披甲执盾的兵士守住会稽山,并派大夫文种通过吴国的太宰嚭向吴王求和。吴王意欲答应文种的求和。伍员说:“不行!臣听说:‘树立品德要靠日积月累,扫除祸害必须干净彻底’。古时过国的浇,杀死斟灌又攻打斟鄩,最后灭了夏王相。而相的妻子缗当时正身怀有孕,她从城墙的小洞里逃走,回到有仍,生下了少康。少康长大后做了有仍的牧正,他对浇痛恨至极,并时刻提防他。浇派臣子椒四处搜寻少康的下落,少康便逃奔到虞国,在那里做了庖正,这才躲避了杀身之祸。

【原文】

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92],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

【注释】

[92]二姚:虞思的两个女儿。有虞氏是舜的后代,姓姚。

【译文】

后来虞思又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还把纶邑封给他,有土地方圆十里,有百姓五百人。他布施德政,开始着手准备复国的谋划,召集夏朝移民的余部,安抚他们并给他们官做。同时他派女艾去浇那里做间谍,派季舒去引诱浇的弟弟豷,于是灭掉了过国和戈国,复兴了夏禹的功业。重新祭祀夏的祖先以配享天帝,保持了夏朝当年的典章制度。现在的吴国比不上过国,而越王勾践却强于少康,上天如果让越国强盛起来,岂不成了吴国的重大隐患了吗?勾践这个人能够亲近百姓,且善施恩惠而不遗漏任何一个有功之人,越国与我国土地相连而且世代有仇。

【原文】

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93]。姬之衰也,日可俟也[94]。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弗听。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注释】

[93]不可食:无法后悔,不能挽救。食,引申为消除,用作动词。

[94]俟:等待。

【译文】

这个时候我们战胜了他,不但不加以消灭,反而打算保全他,这真是违背天意而助长敌寇,以后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姬姓的衰亡指日可待呀。我国处在蛮夷之间,却又让仇敌恣意强大,用这样的方式谋霸业,显然是行不通啊!”吴王不听。伍员退下来,告诉别人说:“越国用十年时间聚集财富,再用十年时间教化百姓、训练军队,二十年后,吴国的宫殿恐怕要变成池沼了!”

【评析】

本文是一篇讽谏之文,故事虽然平常,但伍子胥的讽谏之言却独具特色。他没有为夫差大讲道理,而是借用少康复兴夏朝的故事讽喻夫差不要姑息养奸,以免放虎归山、养虎为患。

文章的中心是突出伍子胥的忠谏,为了说明“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的道理,伍子胥不厌其烦地讲述了少康中兴的故事,以警醒吴王夫差提高警惕。这是伍子胥的第一层用意。紧接着伍子胥又清晰地认识到吴许越求和会产生的严重后果,将历史与现实进行鲜明的对比,直接向吴王夫差指出当今吴国不如昔日过国实力强大,一旦越国发展壮大,就难以对付了。这是伍子胥的第二层用意。最后伍子胥又分析了勾践的为人之长以及吴、越之间你死我活的严峻形势。这便是伍子胥的第三层用意。

但不幸的夫差由于决策的失误,忠谏而不纳,终于自食其果,付出了亡国的沉重代价。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