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文·望龙山怀道士许法稜》原文与赏析
刘长卿
心惆怅,望龙山。云之际,鸟独还。
悬崖绝壁几千丈,绿萝嫋嫋不可攀。
龙山高,谁能践?灵原中,苍翠晚。
岚烟瀑水如向人,终日迢迢空在眼。
中有一人披霓裳,诵经山顶飧琼浆。
空林闲坐独焚香,真官列侍俨成行。
朝入青霄礼玉堂,夜扫白云眠石床。
桃花洞里居人满,桂树山中住日长。
龙山高高遥相望。
这是一首遥望高峻峭拔的龙山,想念修道山中的许道士的诗歌,从中刻画出一位以一心诵经修道为事的尊师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怀想而不可得见的惆怅心绪。
此诗开端“心惆怅”四个三字句,既以龙山在云彩之间写出了它高耸入云的峻峭,又开门见山径直抒发了诗人的惆怅之情。其抒情既有直接表情的”心惆怅之句,又通过寓情于景的“鸟独还”的景物描写加以渲染表现。所谓“鸟独还”,实是从物写人。这只孤独飞还的鸟儿正传达出诗人那颗孤独寂寞的心,而他那如孤鸟般的孤独无侣的身影,我们不是也可以从这只孤鸟的归飞中自然联想而及吗?这种孤寂的气氛也正是诗人因怀想许道士而产生的,正是他遥望龙山时的心境。既然诗人想望之极,何不前去拜诗而自我惆怅呢?岂不知这正有不得已者在。其原因也就正在于“悬崖绝壁几千丈,绿萝嫋嫋不可攀”!因此这两句正写出了龙山的可望而不可攀,诗人何以如此调怅孤寂的原因。
诗人描写了具体景物后,又以“龙山高”四个三字句来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叹与惆情。前两句以感叹呼吁的口吻,喟叹龙山的高不可攀,进一步表明诗人虽怀想道士而不得一见的无可奈何心情。接着的“灵原中,苍翠晚”二句,又以景写情。所谓“晚”,正写出了暮山苍茫,暮霭沉沉的景象。而这景象也正衬托出诗人此时迷茫账惘的心境。紧接着的“岚烟瀑水如向人,终日迢迢空在眼”两句,也一如前面的“悬崖绝壁”两句一样,以具体的景象写出了可望不可及之意。你看那山烟飞瀑,看起来真像要直扑人面似的,然而它却终日仅遥遥徒在诗人眼前而已,就象那海市蜃楼般地可望而终不可到。句中的“空”字,颇具失望神情,可说是句中之眼。
如果说上段诗是写山高不可攀登,并表达诗人可望不可及的惆怅,那么“中有一人披霓裳”以下诗句,就从想象集中描写了道士的虔诚修身礼道的情景,以此寄寓了诗人对许道士的崇仰思念之情。诗人对许道士的描写是从衣、食、住、修道及其周围的气氛环境落笔的。“披霓裳”“飧琼浆”,道士的衣食自与凡人不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就写到了“霓为衣兮风为写,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仙人。而许道士的身披霓虹的,餐饮玉液琼浆,其之象正与李白笔下的云之君相同。更何况许道士终日诵念经文,焚香闲坐于空寂的林间。其虔诚修身礼道之心又是何等真笃。当然许道士的修身礼道并不是孤独的,其周围还有“真官列侍俨成行。”这就一方面写出了其修道时的肃穆庄重气氛,另一方面也突出了许道士乃众仙官之长,写出了他的道行之深,并因此赢得为人敬重的地位。“朝入青霄礼玉堂,夜扫白云眠石床”二句,以一朝一夜道士之所为,离度概括了许道士的超凡脱俗,如若神仙的生活“入青霄”、“扫白云”,非神仙中人谁能有此超人之举;“礼玉堂”、“眠石床”,更是雅人高士之所为。结尾的“桃花洞里”、“桂树山中”云云,通过优雅的环境描写,渲染了许道士居处的高雅脱俗,一似仙家境界。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三、七杂言体,句式既流动变化,又有规律可寻,见出诗人的艺术匠心。它的前半首可以分为两小节,均是以四个三字四开端,后接以两个七字句,而后半部分则均是七字句,但又有其独特之处。除最后一句外,均两句或成对,或为一意。而最末一句之所以单独成句,其意在于以此笼括全诗,并与开端四句相呼应,紧扣望山情怀人之意。可谓结构既灵动流畅,又次序井然,严谨完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