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学·《圣经·旧约》·约拿轶事》原文与赏析
《旧约·约拿书》摘要
耶和华的话临到亚米太的儿子约拿说:“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对其中的居民呼喊,因为他们的罪恶传到我这里。”约拿却起来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他来到约帕,遇见一只船,要往他施去,他就给了船钱,上了船,要与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然而耶和华让海中刮起大风,海上狂风大作,甚至船几乎被毁坏。水手很害怕,各人哀求自己的神。他们将船上的货物抛到海中,为的是使船轻些。约拿下到底舱,躺下沉睡。船主来到他那里,对他说:“你这沉睡的人哪,为何这样呢?起来,求告你的神,或者神顾念我们,使我们不至灭亡。”船上的人彼此说: “来吧,我们抽签,看看这灾祸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你是做什么的?你从哪里来?你是哪一国,属哪一族的人?”他说:“我是希伯来人,我敬畏耶和华、那创造沧海、大地的天上的神。”他们就非常惧怕,对他说:“你做的是甚么事呢!”他们已经知道他躲避耶和华,因为他告诉了他们。他们问他说: “我们应当把你怎么办才能使海浪平静呢?”他们说这话是因为海浪越发翻腾了。他对他们说:“你们将我抬起来,抛到海中,海就平静了。我知道你们遭这大风是因为我的缘故。”然而那些人竭力荡桨,要把船拢岸,但是不能,因为海浪越发向他们翻腾。他们便求告耶和华说: “耶和华啊,我们恳求你,不要因为这人的性命使我们灭亡,不要使流无辜者的血的罪归与我们,因为你耶和华是随自己的意旨行事。”他们遂将约拿抬起来抛到海中,海的狂浪就平息了。那些人便非常敬畏耶和华,向耶和华献祭,并且许愿。耶和华安排了一条大鱼吞了约拿。他在鱼腹中待了三天三夜。约拿在鱼腹中祷告耶和华,于是耶和华就吩咐鱼把约拿吐在旱地上。
耶和华的话第二次临到约拿说: “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吩咐你的话。”约拿便照耶和华的话起来往尼尼微去。这尼尼微是极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约拿进城走了一日,宣告说:“再等40日,尼尼微必倾覆。”尼尼微信服神,便宣告禁食,从最老的到最小的都穿麻衣。这消息传到尼尼微王的耳中,他就下了宝座,脱下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他又差人遍告尼尼微全城说:“王和大臣有令:人不可尝什么,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人和牲畜都要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神。各人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丢弃手中的强暴,或许神会转意后悔,不发烈怒,使我们不至灭亡,也未可知。”于是神察看他们的行为,见他们离开恶道,他就后悔,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了。
这事使约拿很不高兴,他特别恼怒,就祷告耶和华说: “耶和华啊,我在本国的时候,岂不是这样说吗?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心的神,不轻易发怒,有深厚的慈爱,并且会后悔,不降所说的灾祸,所以我急忙逃往他施去。耶和华啊,现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为我死了比活着还好。”耶和华说:“你这样发怒合乎情理吗?”于是约拿出城,坐在城的东边,在那里为自己搭了一座篷,坐在篷的荫凉下,要看那城究竟如何。
耶和华神安排了一棵蓖麻,让它长得高过约拿,影子遮盖着他的头,使他免受痛苦。约拿因为这棵蓖麻非常欢喜。次日黎明,神却安排了一条虫子,来咬这棵蓖麻,以至蓖麻干枯。日头出来的时候,神又安排炎热的东风,日头暴晒约拿的头,使他发昏。他就为自己求死,说:“我死了比活着还好。”神对约拿说:“你因这棵蓖麻发怒合乎情理吗?”他说:“我发怒,以至于死,都合乎情理。”耶和华说:“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养的,一夜生长,一夜枯死,你尚且爱惜,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有12万多人,并且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
本篇主人公约拿是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二世(公元前783—前743年)时的先知,但故事的写作时间却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因为作者所夸张的尼尼微城之大,有三天的路程,是指亚述极盛时的气派。作者反对以斯拉和尼希来的排外主义,其中所表现的思想和 《路德记》 的作者思想相似,而后者写作于公元前5世纪的下半叶,本篇可能还要靠后。
与其他先知书记载先知们热情洋溢的大声疾呼、讽喻现实、预言未来不同,《约拿书》是一篇完整的故事,它的主题思想明确,故事性强、结构严密,读起来引人入胜。约拿的言行也不像其他先知那样,充满哲理,义无反顾,而是更近于普通人。小说中约拿海上遇难及在鲸鱼腹中活了三天三夜这样生动逼真而又惊心动魄的奇遇,是犹太民间文字的典型创作,整篇故事,虚构成分占很大比重,但其目的还是借古喻今,阐发宗教思想。小说的思想主要有两点:1.神的意志不可抗拒;2. 上帝不仅要护卫犹太人民,也要挽救别国人民,使他们信仰上帝,脱离苦厄。
上帝的意志不可抗拒,这是希伯来人传统的思想,贯穿于整部《圣经》 中。约拿作为先知,作为耶和华的代言人,理应听从他的召唤,去尼尼微城警告居民,但他却逃往他施以逃避耶和华。故事中没有交代约拿逃避的原因,但很明显,约拿这样做是出于恐惧,因为他担心,到比耶路撒冷还要繁华的亚述首都尼尼微城去宣布厄运肯定凶多吉少。他的逃避导致了耶和华对他的惩罚。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耶和华的威力:他可以让大海翻腾,让鲸鱼吞食约拿而不伤害他,并在他祷告后又从鲸鱼腹中生还,真可谓生杀予夺,尽随我意。《圣经》中耶和华屡屡创造的奇迹总使我们情不自禁想到《创世记》中那一位万能的上帝。既然天地万物都是他的造物,他自然尽可以由着自己的好恶支配它们。他驾驭大自然,也驾驭人类。其实,《圣经》中关于耶和华,还有各个民族中有关神的观念不过是出于古人对大自然威力的恐惧。中国古人就曾慨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正是出于这种惊惧,面对种种神秘的自然现象,才有了人类历史上最初的多神教的产生:每一种自然现象似乎都受着一个神秘可怕力量的支配。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一神教才逐渐取代了多神教。而这篇《圣经》故事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了一步。
耶和华在借约拿之口向尼尼微城居民发出警告之后,察看他们的行为,见他们离开恶道,竟然产生了怜悯之心,改变了原来的计划,不再降祸于他们。——这与挪亚方舟故事中那位因某一部分人的恶行竟要毁灭整个人类的残酷上帝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同“摩西王经”、《约书亚记》和《士师记》相比较,耶和华观点的变化有多大啊!如果我们注意到,尼尼微城是亚述王国的首都,那儿的居民是犹太人的敌对民族,我们更会为这位上帝的慈悲为怀,怜惜众生而感动。当约拿因为尼尼微城完好无损,自己的预言未被应验而大发脾气时,耶和华给他上了一课:既然约拿为一棵干枯的蓖麻而伤心不已,耶和华为什么不该怜悯一座有12万人口的大城市呢。此时的耶和华,已不再是与其他民族的神势不两立(我们对犹太人因信奉别族之神而受到的惩诫还记忆犹新)的某一民族之神,而成了怜悯天下众生的世界之神,犹太教冲破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局限,开始向“世界宗教”发展。
本篇故事中约拿作为一个人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他的软弱、恐惧及虚荣也通过其一言一行得到了真切的表现。在西方文学中,约拿被看作到处碰壁、走投无路者的典型形象。西方人常把命运多蹇,岐路兴悲的人叫做约拿。
本文中的约拿,上帝派他去尼尼微城传达旨意,他却胆怯地逃避这一神圣光荣的使命。根据《约拿书》的这一记载,现代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概念——约拿情结。约拿情结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潜力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的怀疑,对自己达到辉煌成就感到害怕、徬徨的一种心理障碍。他指出:“我们害怕自己的潜力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在我们得意的时刻,处在最得意的条件下,在我们雄心勃勃地瞬间,但我们通常总是害怕那个时刻的到来。……我们又会为这种可能性而感到害怕、软弱和震惊。”
约拿情结的产生起因于人自身的弱点,害怕承受更多的兴奋和高潮;也可能与社会环境造成的心理压力有关,人们害怕成功会增加自身受到的社会斥力和压力。约拿情结的研究表明,一个发展中的人要不断地向自己提出挑战,不断克服自己心灵的弱点。当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时,要克服不自然的、怯懦的感觉;当面临巨大成功机会时,要勇敢地争取最大的成功。只有不断地培养勇气、不断地加强成就动机,才能克服约拿情结。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