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美国]洛威尔》读后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薄暮时已开始降下的雪

一整夜都忙碌不停;

田野和大路上,堆起一片

银白色的深深寂静。

松树、枞树、铁杉树都穿上

伯爵也嫌贵的貂皮,

而榆树最最可怜的枝条上

积起一寸厚的珠玑。

新盖上白云石屋顶的棚里,

传来了闷闷的鸡啼;

硬栏杆松软得像是天鹅绒——

而雪还在飘洒不息。

我站在窗前,凝神地看着

这天空的悄悄工作

和蓦地出现的匆匆雪鹀——

像风卷着枯叶飞过。

我想到奥本那可爱地方

有个竖着小碑的坟;

雪花在轻柔地把它蒙上——

像欧鸲对林中娇婴。

我们的小梅宝琅琅地说道:

“爸爸,是谁把雪洒下?”

我就给她说我们的好天父

把地上的我们牵挂。

我又朝纷飞的雪花看去

想着那铅似的天穹;

它笼罩我们一个伤心处——

当我们垒高那坟茔。

我想起云雾般的雪带来的

那与时俱增的坚忍;

它一片片地医治与弥合

悲痛扎下的深伤痕。

我再次对梅宝轻轻说道:

“雪使一切归于沉寂;

宝贝儿,惟有仁慈的天父

能叫雪由天落到地!”

眼睛已变得一片模糊的我

吻着正回吻我的她;

她哪知道我是在吻她姐姐——

在愈积愈深的雪下。

(黄杲炘译)

【赏析】

詹姆斯·罗塞尔·洛威尔多才多艺,是位出众的诗人、批评家和编辑。他天赋过人,聪明睿智,作品既有真挚的颂歌,也有讽刺的小品,既有运用方言写就的诗歌,也有文字典雅的散文,评论事物往往一语中的。洛威尔的《比格罗诗稿》等一系列诗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美国文学的词汇,也是他对美国文学作出的最大贡献。19世纪的作家们寻求将口语融入文学创作,使作品焕发出新的魅力,而洛威尔不仅身体力行,还在实践中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但是今天的评论界感兴趣的却不是他的作品,而关心他思想的发展以及他与波士顿文化圈的关联。与朗费罗、霍姆斯等人一样,他所代表的是美国文化传统的承继,而在创新方面则显不足。

1844年,洛威尔与玛利亚·怀特结婚,但9年后,怀特与他们的三个孩子不幸去世。这首《雪》就是诗人缅怀亲人的作品。诗歌的前三节中,诗人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冬日里大雪覆盖的田野和一片苍茫的大地,这是典型的借景生情的表现手法。诗人站在窗前,看着纷纷而落的雪花,天空中“蓦地出现的匆匆雪鹀——/像风卷着枯叶飞过”。据说,雪鹀的鸣叫声犹如儿童的笑语,非常悦耳,在所有冬天的鸟语中最为美妙,也最为欢乐。这就让诗人不禁联想到他曾经拥有的那个给他带来过快乐的孩子,如今就像被风卷走的枯叶一般,已被深埋在地下和诗人的内心深处。但是,在诗人眼中,雪是如此的公平而圣洁,它不仅给 “松树、枞树、铁杉树都穿上/伯爵也嫌贵的貂皮”,而且给“榆树最最可怜的枝条上/积起一寸厚的珠玑”……上天既然如此宽厚,那么又怎会亏待那块小小的坟茔?它一定会像欧鸲的娇婴一样,得到最温柔的对待。看着窗外纷飞的大雪,诗人不免感激上天,“铅似的天穹”“笼罩我们一个伤心处”,“云雾般的雪”“一片片地医治与弥合/悲痛扎下的深伤痕”。此时的雪就是一种情愫,飘舞在多愁善感的心田里,激起诗人无限的情怀……不经意间,无瑕的白雪,抚去了诗人的茫然和伤感,纷乱的思绪快速沉寂,心和灵瞬间被雪的纯洁和娇美净化,心中的伤痛得以抚慰。与其说诗人是想由雪来缓解心中对逝者的伤痛,不如说是经过人生一系列变故和遭遇,诗人通过《雪》表达了内心渴望归于宁静的愿望。

《雪》是一首出色的抒情诗,诗歌形式优雅工整,格调平和,语言平易,亲切感人,显示了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惠特曼曾评价他说,“当政治激起他的诗兴时,他的作品洋溢着美国人的幽默;但是在纯诗的领域里,他的美国气质还不如一个地道的英国人”。也就是说,当时著名的美国诗人“已经完全掌握到了英国的情调、态度与心情,那些阅历不深的英国知识分子简直要把他们看作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了”。

(黄晓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