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赛尔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Gamal Abdul Nasser,1918—1970),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奠基人,曾任埃及共和国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总统,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纳赛尔1918年1月15日出生于埃及第二大城市亚历山大,原籍上埃及阿西乌特省贝尼莫村。祖辈在当地务农。父亲是邮局办事员,收入微薄,思想守旧。纳赛尔从小与父亲合不来。母亲是亚历山大城一位商人的女儿,温顺善良。她在纳赛尔九岁时就去世了。

纳赛尔上小学时,常在假期里随家人去上埃及祖父家。在那里,他经常听老人讲述埃及的光辉历史,每当听到英国军人怎样侮辱他的祖国时,总是愤恨不平。纳赛尔在开罗上中学时,特别重视历史课的学习。他博览史书,钻研阿拉伯国家兴替的历史,以及世界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拿破仑、俾斯麦、凯末尔等人的传记,从中吸取教益。

纳赛尔很早参加当地群众的反英斗争。1933年,他参加亚历山大市的群众示威游行,同前来镇压的军警勇敢地搏斗,曾经负伤。纳赛尔积极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要求恢复1923年宪法①,支持华夫脱党,得到大家的信任,被推选为开罗学生联合会的代表。他和代表们一起到华夫脱党领袖的家里,要求他们团结反英,建立“民族阵线”。纳赛尔的活动受到警察的监视,他的名字被列入黑名单中。

起初纳赛尔以为,只要恢复宪法,健全法制,埃及就会得到真正的独立。1936年8月25日“英埃同盟条约”①的签订,使他逐渐认识到,只有军队才是拯救埃及的唯一依靠力量。他中学毕业后,决意报考军事学院。1937年初,纳赛尔得到开罗军事学院招生委员会主任海里少将的帮助,成为该校的学生。

1938年7月1日,纳赛尔在军事学院毕业,获少尉军衔,被派到自己的家乡,任驻军排长。在四年时间里,他先后驻守在上埃及和苏丹。这里远离首都,免受军警的监视。纳赛尔开始从下级军官中严格审查和挑选最可靠的人,其中包括未来的革命战友安瓦尔·萨达特、扎卡里亚·毛希丁等等,以建立秘密革命团体。

1939年,纳赛尔随军去苏丹,他支持萨达特出面组织秘密团体——“自由军官组织”,反抗英国对埃及的统治。1942年,纳赛尔升为上尉,从苏丹调回埃及,不久被任命为军事学院的教官。同年,萨达特被捕入狱,纳赛尔成为“自由军官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他通过讲课和在陆军内部的联系,积极扩大组织,被认为是这个组织的“建筑师和战略家”。

1945—1948年,纳赛尔在开罗陆军参谋学院深造。

1948年5月14日,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以色列国宣告建立。5月15日,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向以色列宣战(史称巴勒斯坦战争或第一次中东战争)。纳赛尔参战,任营参谋长。1948年10月,在法卢贾战役中,他肩膀负伤仍英勇奋战,获得“法卢贾之虎”称号,两次受奖,被提升为少校。

埃、以战争的失败,使纳赛尔和他的战友们进一步认清了埃及封建王朝的反动无能,决心用武力推翻它,摆脱英帝国主义的统治。1949年下半年,自由军官组织成立以纳赛尔为主席的“创建委员会”,具体部署及领导起义。

1952年7月22日深夜11时,革命爆发。23日凌晨两点,起义部队占领了各兵种的重要据点、广播电台、电话局、电报局、飞机场、火车站等。拂晓,控制了首都。 7月26日,国王法鲁克被迫宣布退位,逃往欧洲,埃及君主政体被推翻。纳赛尔说:“七·二三革命实现了埃及人民自从新时代开始就企求自己管理自己国家,掌握自己命运的愿望。”7月27日,在纳赛尔主持的会议上,将“创建委员会”改为“革命指导委员会”,作为过渡性的政府,由当时在国内外知名的穆罕默德·纳吉布少将任主席,纳赛尔任副主席。

“七·二三”革命后,纳赛尔主张把革命推向前进,实行土地改革,驱逐英军,放弃对苏丹的管理权,承认其独立主权。1952年12月10日,“革命指导委员会”宣布废除1923年宪法。1953年1月,解散所有政党。 2月12日,英国被迫签订协定,同意苏丹在1956年初独立。6月18日,埃及共和国正式成立,纳吉布任总统兼总理,纳赛尔任副总理兼内务部长。1954年10月19日,埃及同英国签订新的英埃协定,废除即将到期的“英埃同盟条约”,英国同意撤军,并将其在埃及的一切军事设施移交给埃及政府。

由于纳吉布过分保守和个人专权,纳赛尔同他发生激烈冲突。1954年10月26日,纳赛尔在亚历山大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时,右派组织“穆斯林兄弟会”①极端分子向他打了几枪。纳赛尔怒斥反动派的卑鄙阴谋,号召人民保持安定。他说:“即使我死了,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革命的旗帜是不会倒下的。”1954年11月18日,纳吉布被解除一切职务,纳赛尔就任共和国总统。

1955年纳赛尔发表《革命哲学》一书,总结埃及1952年革命的深刻根源,阐述埃及发展的方向。他说:“世界上每个民族都经历两种革命。”一是“政治革命”,就是从暴君统治下或从外国蹂躏下解放出来;一是“社会革命”,即各阶级之间的斗争,使“正义”占“优势”。埃及选择的道路是“政治的自由和经济的自由”。在谈到埃及与各国的关系时,他明确指出,埃及要置身于“阿拉伯的圈子”、“非洲的圈子”、“伊斯兰教的圈子”里,而且要成为它们的中心。

1955年4月18日—24日,纳赛尔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第一届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他在演说中指出,“殖民主义一向是世界不稳定的根源,……必须予以铲除”;“各国都有权利自由选择它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在这次会议上,纳赛尔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友好的会晤,奠定了埃、中友好的基础。1956年5月30日,纳赛尔宣布埃及同我国建交,成为非洲大陆上第一个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独立国家。

1955年11月,在美国的策划和支持下,在中东地区建立了一个军事集团——巴格达条约组织。纳赛尔决心维护埃及的独立,他顶住了帝国主义的压力,拒绝加入这个组织。同年12月,南斯拉夫铁托总统访问埃及,两位领导人同意实行“不结盟”政策。纳赛尔认为,只有“不结盟”,才能使埃及保持独立的地位。1956年7月,纳赛尔同铁托总统、印度尼赫鲁总理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举行有历史意义的会晤,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基础。

1956年6月23日,埃及举行全民投票,纳赛尔正式当选埃及共和国总统。

纳赛尔十分重视发展民族经济,认为“没有经济上的独立,政治独立是没有价值的”。他把建设尼罗河的阿斯旺水坝看成是自己事业的象征。水坝建成后可灌溉土地200万英亩,并为工业化提供充足的动力资源。1955年12月,美、英表示愿为水坝第一期工程提供7,000万美元的“赠款”, 世界银行也答应贷款两亿美元。1956年7月19日,美国以埃及“不愿合作”为借口,宣布停止资助埃及修建水坝。纳赛尔转而接受苏联的援助。 7月26日,纳赛尔在亚历山大群众庆祝法鲁克王朝垮台四周年的集会上,宣布将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用运河的税收建设阿斯旺水坝。这一决定沉重打击了美、英帝国主义。

10月29日—31日,英、法和以色列对埃及发动武装侵略。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战争)爆发。纳赛尔向全世界发表气壮山河的声明:“埃及人民将为保卫埃及的每一寸土地战斗到底!”他下令全国总动员。由于埃及军民的英勇斗争和全世界人民的大力声援,英、法、以侵略军被迫于1956年12月和1957年1月撤出埃及。苏伊士战争的胜利,纳赛尔的威望空前提高,一时成了埃及和阿拉伯世界传奇般的英雄,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

1958年2月1日,纳赛尔同叙利亚总统库阿特利在开罗签署两国合并宣言。 2月21日,经两国公民投票,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简称阿联)宣告成立,纳赛尔任总统。埃、叙合并后,纳赛尔在叙利亚强制推行埃及实施的政策,解散了叙利亚的复兴社会党,引起叙利亚政界和人民的不满。1961年9月28日,叙利亚陆军政变后,叙利亚宣布独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分裂。纳赛尔生平第一次受到严重打击。他沉痛地说:我们“把叙利亚人当作埃及人同样对待,这是犯了致命的错误”。

埃、叙分裂后,纳赛尔致力于国内的政治、经济建设。1962年5月21日,他在全国人民力量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全国行动宪章”,明确指出在埃及建立“阿拉伯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他认为,只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才能革新,经济才能独立。他说,“阿拉伯社会主义”主张信仰宗教、实行全民民主、在合作范围内实行土地人所有制、反对暴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纳赛尔是“阿拉伯社会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他的思想在阿拉伯世界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11月6日,纳赛尔宣布成立由他兼任主席的“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简称社盟),作为埃及唯一的执政党,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1964年3月23日,纳赛尔颁布新临时宪法,规定埃及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要“消灭任何剥削形式”,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纳赛尔的经济改革包括土地改革,企业国有化和大力发展重工业。

纳赛尔认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就必须使占全埃及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得到自由和解放。革命成功后,埃及政府于1952年9月公布土地改革令,规定地主占有的土地不得超过200费丹①。1961年7月,埃及政府颁布新的土地改革令,规定私人占地不得超过100费丹。1964年3月的土地改革令规定,全部取消付给地主的被没收的超额土地的赎金,对无地少地农民已分得的土地应收的地价削减四分之三。1969年的土地改革令规定私人占地不得超过50费丹。实行几次土地改革令后,政府征收的土地约130万费丹,占总耕地的六分之一;可供分配的土地823,000费丹,一些农民分到了土地。到1967年底,合作社有4,800多个,入社农民270多万人。但全国仍有11,000多户大地主,1,400多万农民(占全国农民总数的74%),需靠出卖或部分出卖劳力为生。土地改革收效不大。

1960年7月,埃及开始执行10年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60—1965)。这个计划的总投资额为16.9亿埃镑,其中工业投资占36.7%。该计划完成后,工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工业由21.3%上升到30.1%(1952年为13.1%),农业由31.2%下降到28.5%。1961年埃及政府在法令中规定,各企业须抽出纯利润的25%发给工人和职员;个人年收入超过一万埃镑者,须向国家缴纳90%的所得税。

1961年7月起,埃及开始大规模国有化(又称阿拉伯化)运动,对银行、保险公司、大中型企业和公司,儿乎全部对外贸易和运输企业等实行国有化,成立由纳赛尔任主席的“国营组织最高委员会”,指导及调整国营企业的活动。1962年1月,纳赛尔宣布,埃及政府已控制了全国95%的工业,100%的银行和保险业,由国家控制的企业资产已达15亿埃镑。

阿联奉行积极中立与不结盟政策,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支持各国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纳赛尔在总统任内,1960年派遣志愿军去刚果(扎伊尔),援助卢蒙巴领导下的刚果人民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斗争;1961年1月出席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今达尔贝达)举行的非洲国家首脑会议;1961年6月主持在开罗召开的由南斯拉夫及阿联等五国发起的不结盟国家会议筹备会; 9月1日出席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第一届不结盟国家会议;参加1963年5月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开幕的非洲国家首脑会议,为促成“非洲统一组织”的建立作出了贡献;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反抗以色列侵略者、恢复民族权利的正义斗争。

1965年纳赛尔再次当选总统后,采取措施同叙利亚关系正常化。1966年10月,两国互派大使,11月4日签订共同防御协定。1967年5月22日,纳赛尔宣布封锁亚喀巴湾, 5月30日,同约旦签订军事同盟条约。以色列扩张主义者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亚喀巴湾。美国支持以色列。纳赛尔因轻信苏联“决不坐视”以色列进攻的“保证”,放松了以色列会发动突然袭击的思想准备。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三国发动突然袭击,战争只进行了六天(史称第三次中东战争或六天战争)。埃及损失惨重:空军全部被摧毁,官兵伤亡达两万人,西奈半岛被占领,苏伊士运河被迫封闭。埃及蒙受如此奇耻大辱,纳赛尔遭到生平中最严重的一次打击。从此,他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

为了承担战争失败的责任,纳赛尔向全国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准备听候人民的审判。由于埃及人民的强烈要求,他又恢复了总统职务。

纳赛尔生命的最后三年,鉴于国内外的不利因素,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都坎坷不平,步履艰难。健康的恶化迫使他不时停止工作。为了紧缩财政开支对军政机构的改组,引起高级军政官员的不满。他的亲密同事阿密尔元帅发动政变(未遂),阴谋取而代之。他在革命委员会中的同事,除了萨达特和侯赛因·沙菲二人,一个个同他分手。开罗等城市群众示威,要求更大的政治和出版自由。同美、英、联邦德国等国关系紧张,埃、美两国断绝了外交关系。

为了加强埃及的防务,纳赛尔1968年7月—1970年7月三次去苏联访问,要求给予军事援助,得到的却是“空头支票”;苏联领导人频繁访埃,要求在埃及建立军事基地、指挥中心,并悬挂苏联国旗,妄图把埃及变成它的附属国。纳赛尔愤怒谴责说:“这简直是帝国主义!”断然拒绝了苏联的无理要求。

当苏联拒绝向埃及提供进攻性武器的时候,纳赛尔转而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他甚至表示接受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在1970年6月提出的“政治解决”中东问题的计划(即“罗杰斯计划”),该计划主张通过谈判,埃、以两国彼此承认对方的独立和主权。

1970年9月,约旦王国军队同巴勒斯坦游击队之间爆发战争。纳赛尔十分忧虑,立即出面召开阿拉伯国家首脑紧急会议,进行调解工作。经过连续11天紧张的工作, 9月27日,冲突双方签署停火协议。紧张而繁重的工作使纳赛尔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损害。他送走各国首脑,回到家里之后,心脏病猝然发作,于9月28日去世,时年52岁。

纳赛尔逝世的噩耗广播后,埃及举国沉痛哀悼,人民潮水般涌向首都。10月1日,开罗500万群众参加了纳赛尔的葬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