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米特里·顿斯科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1350—1389),俄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公,卓越的军事统帅。1380年,他率领俄罗斯人民在顿河上游的库里科沃原野,大败蒙古侵略军,由此获得“顿斯科伊”(“顿河英雄”)的尊号。

德米特里1350年10月12日生于莫斯科。9岁时,其父伊凡二世病故,德米特里作为长子开始继承莫斯科大公国的公位。这时,莫斯科大公国虽然相当强盛,仍处于众敌的包围之中。特维尔、苏兹达尔-尼什哥罗德、里亚赞三个强大的公国时时觊觎莫斯科手中的弗拉基米尔大公①的权位,时时准备与莫斯科公国决一雌雄。立陶宛大公国也国势强盛,不断向东扩张领土,侵略矛头直逼莫斯科。金帐汗国对莫斯科公国的强大早就焦灼不安,它趁莫斯科大公年幼,将弗拉基米尔大公国的权位册封给苏兹达尔-尼什哥罗德公国。因此,德米特里即位伊始,处境相当险恶。

然而,莫斯科公国由于有大主教阿列克塞摄政,度过了难关。大主教阿列克塞不仅是整个罗斯的宗教首领,而且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早在伊凡二世在位时,他就参与政务,深得大公的信赖。阿列克塞为辅佐年幼大公,不遗余力。1362年,金帐汗国内讧,缪里德夺取汗位。阿列克塞用巨款,甚至动用教会资金厚赂这位新汗,终于又将弗拉基米尔大公的权位夺回到莫斯科的手中。大主教阿列克塞还充分利用教会这个有力工具,在莫斯科与其它公国的斗争中,偏袒前者,打击后者,极力维护莫斯科公国的独尊地位。

复杂的斗争环境,使德米特里成为一个早熟的大公。他一生虽然短暂(38岁),但在俄罗斯历史上却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他在位期间(1362—1389),莫斯科公国达到鼎盛,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反抗蒙古统治的斗争,都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莫斯科公国内部,德米特里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之策,以加强大公的权力。他鼓励拓荒,大力发展农业;支持和保护城市手工业者,免其税收,使手工业者积极拥护大公的权力,成为大公的主要盟友和兵力来源;发展商品经济,改革币制,改铸蒙古银币真尼加为莫斯科真尼加;限制地方诸侯和波雅尔(大诸侯)的权力,集大公国军事统帅权和司法权于大公一身;大力兴建防御设施,加强军事力量。1367年,大公从各地集中一批优秀工匠,在莫斯科修建克里姆林(即内城),用白石城墙取代原来的柞木城墙。这是蒙古人入侵以来,俄罗斯出现的第一座工程巨大的石质建筑。德米特里这些措施使莫斯科公国迅速强大起来,并为他摆脱蒙古统治和统一俄罗斯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积蓄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德米特里大公与其他公国的斗争一直坚持武力征服的方针。德米特里大公三次出兵东征,首先彻底打败尼什诺夫哥罗德公国;接着,1371年在斯科尔尼谢沃战役降服了里亚赞公国;最后用七年时间(1368—1375年)打败特维尔公国。莫斯科同特维尔的斗争是十分艰苦的。特维尔公国是莫斯科公国的宿敌。它与立陶宛联姻结盟,共同对抗莫斯科。1368年和1370年,这两国的联军先后两次围攻莫斯科。莫斯科的形势岌岌可危,由于新建的石城坚不可摧,莫斯科一直未被攻破。后来,德米特里率兵出击,1372年在柳布斯克挫败立陶宛军,双方缔约媾和。1375年,德米特里又率17个公侯的兵力,围攻特维尔城达一个月之久。特维尔大公被迫投降,承认德米特里为“长兄”,称自己是“幼弟”。至此,俄罗斯各公国都在不同程度上隶属于莫斯科,莫斯科成了东北罗斯联合的核心和领导力量。

在七十年代末,东北罗斯的统一,加强了莫斯科大公国的力量,解除了后顾之忧,使它有可能公开组织和领导全罗斯人民反抗蒙古统治的斗争。

从14世纪60年代起,金帐汗国开始衰落,蒙古贵族内讧不已。仅1361年,汗位就更换了五次。后来,政权落在马麦汗手中。这时,强大起来的莫斯科,开始公然与蒙古统治者进行对抗了。1374年,德米特里断然停止向金帐汗国纳贡。同年,他又在佩雷雅斯拉夫里城借给儿子洗礼之机,召开各王公和波雅尔会议,共商抗击马麦汗的大计。1377年,德米特里派兵攻打与马麦汗结盟的保加尔汗国,迫其缴纳“赔款”5,000卢布,接受大公赐与的“印记”和派去的官员。如果说,以前金帐汗国可以用外交手腕离间各公国的关系,使他们自相残杀,而自己坐收渔利,那么,现在面对以莫斯科为首的罗斯各公国的团结,以及德米特里逐步升级的挑战,马麦汗最后不得不诉诸武力了。

1378年秋,马麦汗派蒙古王公别吉奇进攻莫斯科。德米特里大公主动出击,率兵迎战于沃查河。在河的左岸选择了有利地形,布下“口袋”阵,以期一网打尽。起初, 一河为界, 两军对峙,旌旗在望,鼓角相闻。数日后,别吉奇求战心切,命军渡河作战。待蒙古军全部过河后,德米特里军队从三面出击,蒙古军战死者、溺水者不计其数。马克思在评价这次胜利时写道:“1378年8月11日,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在沃查里河(里亚赞境内)完全击溃了蒙古人。这是第一次和蒙古人进行的合理会战,俄罗斯人获得了胜利。”①

沃查河战役的失败使马麦汗恼羞成怒。他多方集结军队,要亲自与德米特里决战。他的军队除蒙古人外,还有从北高加索各族中以及克里米亚意大利殖民地召募来的雇佣军,总数在60,000人左右。1380年夏,马麦汗又同立陶宛、里亚赞结成军事同盟,约定9月1日于奥卡河会师,然后合兵攻打莫斯科。

德米特里大公也积极集结兵力,以回击马麦汗的进攻。他一方面派出探兵,密切注视敌军的动向,一方面又广集联军,砺兵秣马,枕戈以待。当他得知马麦汗率兵向莫斯科方向开来时,断然决定主动出击,抢在敌方联军会合之前去迎击马麦汗。他率领三分之二罗斯土地上的兵力,总数约达70,000人。涉奥卡河,又渡顿河,在地形对罗斯步兵极为有利的库里科沃平原摆开阵势。库里科沃平原位于涅普里德瓦河流入顿河的河口处。它的西、北、东三面由于有两条河流作为天然屏障,可以预防立陶宛和里亚赞军队从背后突然袭击;平原的西部谷壑交错、河流纵横,以骑兵见长的蒙古军在这里无法驰骋作战,发挥威力;平原的东部有一片茂密的柞树林,德米特里在这里设下伏兵,以待出奇制胜。在作战队形上,德米特里一扫古老的“一面墙”式的长队,改为前、后、左、右、中的五点队形,这样,既可发挥各分队的作战主动性,又便于相互配合,统一指挥。

马麦汗对于德米特里的突然出现大为震惊,只好在联军未到的情况下孤军作战。9月8日,大血战在库里科沃平原展开。一开始,蒙古军来势凶猛,罗斯军的前队几乎全部伤亡,德米特里大公的帅旗也被砍倒。但德米特里大公沉着还击,逐渐把敌军引向伏击地点。后来,马麦汗的军队迂回到俄军左后方,企图占领顿河渡口,这时埋伏在柞林中的俄罗斯军突然杀出,蒙古军措手不及,狼狈逃窜,大多数阵亡。持续四个小时的库里科沃战役以俄罗斯人民的胜利而告终。

库里科沃平原上的胜利,打破了蒙古人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根本上动摇了金帐汗国的统治,使俄罗斯人民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曙光。同时,在这次战役中,也显露了德米德里大公的英雄气概和军事指挥才能。

库里科沃战役后,马麦汗被白帐汗脱脱迷失击败,逃往克里米亚的卡法,在那里遇害。1382年,脱脱迷失汗突袭莫斯科。一些大贵族弃城而逃,德米特里大公外出集结军队,城里居民奋起抗战,惨遭失败,莫斯科被蹂躏不堪,居民被杀者达两万之多。蒙古人的统治又恢复了。此时,过去臣服莫斯科的一些公国,借机脱离。莫斯科的处境十分困难。

然而,德米特里大公壮志不已,他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斗争。向汗进贡数额大为减少,有时甚至拒交。他还千方百计保住了弗拉基米尔大公的权位,并且无视大汗的权力,不经大汗的册封,竟然将弗拉基米尔大公国作为“自己的世袭领地”转交给长子瓦西里一世。

与此同时,德米特里大公为加强俄罗斯的统一做了不懈的努力。他力图使罗斯的教会摆脱拜占廷的羁绊而独立,使教权服从政权。他还曾改变军队的组织形式,想使兵权更便于集中在大公的手里,为以后大公们在这些方面的措施奠定了基础。德米特里大公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对其它公国进行征伐。1385年,里亚赞公国被迫与莫斯科缔结“永久和平”条约,再次降服。1386年,德米特里大公率领29个诸侯的兵力围攻诺夫哥罗德, 逼其纳税,且赔款8,000卢布。1388年,德米特里大公支持尼什哥罗德地方诸侯,推翻了该公国的大公。德米特里大公去世不久,该公国便归入莫斯科公国的版图了。

1389年3月25日,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大公因病逝世。这位莫斯科大公励精图治,戎马一生,为俄罗斯的统一和民族解放事业建树了不朽的业绩。“顿斯科伊”这一名字,已成为俄罗斯人民不屈服的象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苏联遭受德国法西斯军队悍然入侵而处于亡国的危难关头,斯大林就曾用德米特里·顿斯科伊的名字,来鼓舞全体苏联人民,抗击德寇,誓死保卫莫斯科,誓死保卫苏维埃政权。斯大林庄重地宣布德米特里·顿斯科伊是苏联人民的“伟大祖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