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耀拉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伊格纳秀·罗耀拉(Ignatius Loyola,1491—1556),西班牙的小贵族,耶稣会的创建者,他是十六世纪天主教反宗教改革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十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使天主教面临严重的危机。为保存自己的力量,抵制宗教改革的影响,罗马天主教会不得不进行某些改革,从思想和组织方面进行整顿和巩固,以图达到进一步向外扩张天主教势力的目的。

罗耀拉的一生活动正是在天主教会发出一阵阵的教会改革的呼声中,顺应天主教反宗教改革的需要而展开的。他的活动能取得成功,说明十六世纪欧洲的封建势力尚很强大,封建制度尚有一定的生命力。

1491年12月14日,罗耀拉生于西班牙的吉普斯夸省阿斯佩蒂亚城附近的罗耀拉城堡一个贵族家庭。早年从军,曾任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五世(1479—1516在位)的宫廷侍从和纳吉拉公爵的军事人员,表现出勇敢、谨慎并富有政治才能的性格。

1521年,法国军队攻打纳瓦尔首府潘丕伦纳。他参加了这次保卫潘丕伦纳反对法国人的战争,身负重伤,使他终身跛足。在疗养期间,他阅读了一些宗教书籍,如鲁多发著的《耶稣生平》和其他一些人写的有关圣徒们的事迹。这些著作在他的心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使他决心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上帝,决心学习圣徒的苦行,以弥补自己的罪过。1522年他的健康恢复之后,栖身于西班牙西北部蒙特塞拉特一个驰名全国的圣母院中,脱下华贵服装,过乞丐生活。不久,他迁居附近一个山洞中,每日祈祷并鞭打自己三次。据说在这段时期内,他产生组织耶稣会的想法,并开始撰写他的著作《精神训练》。1523年他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幻想把重新征服耶路撒冷作为未来的耶稣会的最大目标之一。他在耶路撒冷的停留并不成功,因为在伊斯兰教居民中生活,任何过激的行为都会引起麻烦。1524年他回到威尼斯。

这次长途旅行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感到需要受教育。从1524年到1528年,他先后在巴塞罗那阿尔卡拉和萨拉曼加等大学学习,1528年前往巴黎大学攻读。他在巴黎前后居住七年,结识了一些青年朋友,如萨伏衣人勒费夫尔和卡斯提耳人拉内兹等,这些人在他的宗教热情影响下后来都成了耶稣会的骨干分子。

1534年的圣母升天节(8月15日),他们几个人聚集在蒙特马脱的圣玛利教堂做弥撒。他们之中只有勒费夫尔一人是教士。在他的引导下,他们几个人宣誓过贫穷、贞洁的生活,保证在读完大学之后,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如果在一年内无法实现,便奔赴教皇身边,绝对服从地为教皇服务,听教皇差遣。

1537年他们按计划前往威尼斯等船东渡。在离开巴黎前夕,勒费夫尔又吸收了三位新成员。这样,他们这个小团体便有了一小批人,开始有了一个组织形式,一个章程和一个名称。罗耀拉说他们是以耶稣的名义集合起来的,故以“耶稣会”为名。

由于土耳其与威尼斯发生战争,罗耀拉与他的同伙前往圣地的愿望未能实现。他们决心去罗马为教皇服务。1539年10月罗耀拉等人到达罗马。当时教皇是保罗三世,他对温和的改进教会计划以及罗耀拉一伙人的忠心非常欣赏,给他们优厚待遇。勒费夫尔被派往萨本查大学教授《圣经》,拉内兹前往讲授神学,罗耀拉留在罗马投身于耶稣会的筹建工作。

1540年9月27日“耶稣会”作为一个僧团,正式为教皇批准。耶稣会的组织原则、目的和手段可从《耶稣会章程》以及罗耀拉撰写的《精神训练》和《组织》两本书中看到。罗耀拉不满罗马教会原有各僧团的腐朽无能,恨它们保卫教皇不力。为了重振罗马教会,重树教皇的绝对权威,罗耀拉按照军事组织原则建立自己的僧团。他认为只要是为了天主教会的利益,任何手段,甚至暗杀、放毒、收买、背信弃义等都可采用,任何丑恶罪行都可赦免;教皇应高踞一切世俗君主之上,教皇是牧人,世俗君主只是牧人的犬。耶稣会的主要理论家罗伯特·拜拉明(1542—1621)声称:“如果教皇命令作恶或禁止修德,教会就必须坚信作恶是好事,修德是坏事;否则教会就犯了违背良心的罪,因为教会必须顺服教皇的判断,遵照教皇的指示办事,必须坚信,凡教皇指示的便是善,凡教皇禁止的便是恶。”

为抬高教皇的宗教地位,罗耀拉及其追随者进行了各种活动,这主要表现在特棱特宗教会议上。十六世纪中叶不但许多欧洲国家改宗新教(路德教或加尔文教),甚至天主教内部也发出一阵阵要求改革的呼声。为了稳住阵地以便回击新教徒的攻击,教皇准备对仍然信奉天主教的国家君主们,在各方面作出一定的让步,以便换取他们的支持。为此目的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在位)早在1545—1547年间就在德、意两国交界处的特棱特召开了第一次特棱特宗教会议。1551—1552年间,教皇优里乌斯三世(1550—1555在位)又召开了第二次特棱特宗教会议。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与教皇意见分歧,两次会议均无结果而散。1561—1563年间教皇庇护四世(1559—1566在位)在西班牙的支持下召开第三次特棱特宗教会议,会上教皇和各国君主展开幕后谈判,用了许多阴谋诡计,终于使会议通过了有利于罗马的决议;宣布所有新教均为异端;天主教的教条和仪式全部正确无误;教皇是天主教的最高权威;神甫独身;赎罪券的出售和禁书目录的颁布仍旧。

罗马教廷在特棱特宗教会议上的暂时胜利是和耶稣会的活动分不开的。耶稣会的协助创办人,罗耀拉的得力助手拉内兹、萨尔麦伦和勒费夫尔都出席了特棱特会议。他们遵照罗耀拉的主张,在会上积极宣扬教皇无谬误的观点,利用宗教会议提供的机会,不但抬高了教皇的宗教地位,也扩大了自身的影响。

与其他僧团不同,耶稣会反对远离世俗,隐居修行。它要求自己的成员深入社会各阶层,不穿僧衣,出入宫廷,结交权贵,千方百计地扩大罗马教会的政治势力。耶稣会还兴办学校,掌握知识分子,争取上层人物的子女,以便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

耶稣会为了发展组织,专门在罗马设立训练中心,物色十四、五岁少年进行长期的(17年至19年)宗教灌输,入会者除宣誓遵守贞洁、服从、贫穷外,还加上绝对顺从教皇一条。《耶稣会章程》第六部分第一章第一节要求:“每一个成员应勉励自己完全顺服天主通过他的长上实行的统治,听从长上的指挥,如同自己是一具死尸那样,可以任意摆布。”

耶稣会内部执行一套严格的纪律。最高领导是“总管”(或称“将军”)。“总管”权力之大,实所罕见,他可以决定每个成员的职业,握有指挥成员活动的全权,他常驻罗马。耶稣会把全世界划分为许多省区,一个省区可以包括几个国家,省区设“会长”领导当地的耶稣会活动,会长的下属每周汇报一次组织活动情况和成员思想动态,会长每月向“总管”作书面汇报一次。1541年4月罗耀拉当选为第一任“总管”。

耶稣会在罗耀拉生前发展很快。在他去世时,会员已有一千人左右,分属十二个省区。省区分布的情况是,有三个在意大利,三个在西班牙,二个在德国,一个在法国,一个在葡萄牙;另外二个:一在印度,一在巴西。罗耀拉在他生前的最后几年中特别关心德国和印度这两个省区的活动。

因宗教改革,罗马天主教会丧失了不少欧洲的教区,为弥补这个损失,天主教会很重视对亚洲、非洲、美洲地区的传教活动。另外,西方的殖民主义者在地理大发现后,为驯服新被征服的人民,也需要用宗教作为工具。为此,罗耀拉曾派传教师到刚果和埃塞俄比亚去传教。1541年,他还应葡萄牙国王的请求,派自己的得力助手色维尔前往果阿,传布天主教于印度西南海岸。色维尔驻果阿期间曾先后到马六甲、摩鹿加、锡兰、日本等地区和国家进行宗教活动。1552年,他在果阿组织了一个布道团前往中国,但不久死在澳门附近的一个小岛上。

罗耀拉号召每一个耶稣会会员,为了主的荣耀,要准备到世界各个地方去生活。无论在他的生前或死后,耶稣会员前往东方传教的人数很多。明末清初来我国传教的利玛窦、南怀仁等人都是耶稣会的成员。

罗耀拉是新文化的死敌,捍卫旧传统的能手,坚决反对任何削弱宗教信仰的文化学术。他的传记作者巴托尔曾说过,他不允许文化学术有任何革新,就是活到500岁,他还是反对在学术中进行革新。这种负隅顽抗是出于没落贵族的思想感情。罗马教廷是没落贵族的最后堡垒,罗耀拉狂热地保卫罗马教廷正是这个缘故。

罗耀拉虽然十分仇视新文化,但是他深知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扩大天主教会的影响,他和他的追随者倾全力办教育。他自己在罗马创办了罗马学院。在他们办的学校里,除讲授神学外,还讲授数学、天文学和其他学问。他们所施的教育在不夹缠神学的时候,在当时是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在他们办的学校里,培养出一批有学问的神甫,这对吸引广大青年,扩大耶稣会在各阶层的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罗耀拉的许多僧徒曾利用自己可进入王公显贵邸宅的特殊身份,打着向东方国家介绍西方文化的旗号,进行特务活动,因而遭到许多国家的反对。

1556年罗耀拉身体日益衰弱, 7月31日病死于罗马。由于保卫罗马教廷有功,1609年教皇保罗五世祝他灵魂升天,1628年教皇格利哥里十五世封他为圣徒。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