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诗学》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学》

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著。原名《论诗艺》,是作者的一部讲稿,约写于公元前335年,中经散失,现在人们看到的《诗学》仅是原作的一部分,现存二十六章。

全书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论,包括一至五章。 主要讨论“关于诗的艺术本身、它的种类、各种类的特殊功能,各种类有多少成分,这些成分是什么性质,诗要写得好,情节应如何安排,以及这门研究所有的其他问题”。亚里士多德先分析各种艺术所摹仿的对象、摹仿所采用的媒介和方式,以及由于对象不同、媒介不同、方式不同,各种艺术之间产生的差别;进而指出诗的起源;随即追溯悲剧与喜剧的历史发展。第二部分包括六至二十二章,着重讨论悲剧。亚里士多德先给悲剧下了定义,然后分析它的成分,特别讨论了情节和“性格”,最后讨论悲剧的写作,特别讨论了词汇和风格。第三部分包括二十三到二十四章, 讨论史诗。第四部分,即二十五章,讨论批评家对诗人的指责,并提出反驳这些指责的原则和方法。第五部分,即二十六章,比较史诗与悲剧的高低,结论是:悲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艺术的效果,达到摹仿的目的,因此悲剧高于史诗。

《诗学》针对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就美学的两个根本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第一,艺术对现实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抛弃了柏拉图的理念论,承认艺术摹仿的客观现实世界的实在性。在他看来,脱离特殊并先于特殊而存在的普遍,即所谓理念,是没有的。亚里士多德肯定了现实世界是真实的存在,不是“理式”的影子或摹本,因此摹仿现实世界的艺术也是真实的;不仅肯定了艺术的真实性,而且肯定艺术比现实世界更真实。因为在他看来,摹仿不是抄袭,不仅反映现实世界的外形,而且也反映现实世界所具有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即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因此,艺术所摹仿的现实是经过提炼的、比现实世界更高一层的真实,比现实更美,更带普遍性。这是贯串《诗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美学原则。

第二,艺术的社会功用。在艺术的功用问题上,亚里士多德也比柏拉图前进了一大步。他不象柏拉图那样把理智以外的一切心理功能例如本能、情感、欲望等, 视为“卑劣的部分”加以排斥,并否定艺术的积极作用,而是坚持全面和谐发展人格的观点,认为本能、情感、欲望之类的心理功能是人性中所固有的;给它们以适当的满足,就能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这种心理依据出发,他认为艺术能给人以快感,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于社会是有益的。

除此而外, 《诗学》还论述了悲剧的整体性和人物性格问题。他提出了“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而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的定义;强调摹仿艺术中的人物,应该具有“寓一致于不一致”的特殊性格。后来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就是从他的这个关于悲剧是有机整体的思想引伸出来的,而他的“寓一致于不一致”的思想,则为后人研究典型化问题提供了富于启发性的依据。

《诗学》是欧洲文艺史上的第一部文艺理论名著,对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度评价这本著作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依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