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原文与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张天善戎耀文 【本书体例】

【原文】: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1)。终窭且贫(2),莫知我艰。已焉哉(3)!天实为之,谓之何哉(4)!

王事适我(5),政事一埤益我(6)。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7)。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8),政事一埤遗我(9)。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10)。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鉴赏】:

《北门》是首自叙诗。主人公怀着满腔的酸,叙述了自己艰难的处境:公务繁重,收入微薄,衣食无以为着。窘困贫穷的生活,使得家人都喋喋不休地讥讽他、责骂他。他内外交困,忧心忡忡,不由地发出了无可奈何的长吁短叹。

诗中主人公的身份,看法多有分歧。《诗序》说:“北门,刺仕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尔”。孔颖达《毛诗正义》说:“卫君之闇,不知士有才能,不与厚禄,使之困苦不得其志,故刺之也。”今人郭沫若则认为诗里写的是一个破产的贵族,因“家用奢华,禄入不足,”引起“室人交谪”。据诗意来看,《诗序》说比较妥贴,诗中的主人公很可能就是一个忠于王事,却得不到重视,因而引起爱人怨愤的小官吏。

诗三章,章七句。第一章自叹贫困,无人了解。“出自北门,忧心殷殷。”是说自己走出北门,去办公事,一路走,一路忧心忡忡。三、四句“终窭且贫,莫知我艰。”点明了满怀忧愁的原因。尽心王事,得不到相应报酬,家境寒伧,无人了解和同情。这艰辛的生活,孤独的处境,叫“我”怎能不痛苦?不忧愁?后三句“已焉哉,无实为之,谓之何哉!”看似无可奈何,自叹命运不济,其实表达了更为深重的忧愤。第二、三章,写自己公务繁忙和家人的“谪我”、“摧我”。诗人反复述说“王事适我”、“王事敦我”、“政事一埤益我”、“政事一埤遗我”,可知其整天辛劳,承担了多么繁重的工作。可是每当“我入自外”,得到的不是家庭的安慰和谅解,而是“室人交遍谪我”、“交遍摧我”。这日子真个是难堪的了。在外不堪王事驱遣,入内不堪家人责骂,出出进进,没有一刻安宁,里里外外,得不到半点温存,叫“我”怎能不痛苦?不忧心?尽管再三自我宽解,自认命苦,不想怨天忧人,可又为何能宽解得了?整首诗,正是从一个小官吏的遭遇写出了社会的不平,人世的不公。这正是这首诗的重要思想价值。小官吏的处境尚且如此,一般平民百姓的日子又何以堪!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句式自由。全诗有三字句,有四字句,还有六字句,参差错落,灵活自然。再与每章末三句的重章迭句、反复咏叹相配合,使得笼罩全诗的忧伤凄怆的情调格外浓重。二是用韵讲究。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而转换韵脚。如第一章前四句尾押“门”“殷”“贫”“艰”(古音读gēn),后三句句尾押“哉”“之”“哉”。全章皆用平声韵。二章的“适”“益”“谪”三字为韵,押的是仄声韵。与第一章平声韵形成交替变化。第三章仍押平声韵,而形式又变为隔句韵。在三章十句的短诗里,押韵如此丰富而多变,形成了本诗独特的艺术特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