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王昭君
—千年前,明妃辞汉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王昭君》
不少诗人都喜欢写怀古诗,其中比较知名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皮日休的《汴河怀古》等等。以上提到的三首都是以某一地点为中心,怀念古人古事。
杜甫的《咏怀古迹》组诗一共五首,主题是怀人,五首诗写的分别是诗人庾信、辞赋家宋玉、明妃王昭君,以及刘备和诸葛亮等五人。王昭君身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歌颂她的诗词为数不少,杜甫的《咏怀古迹·王昭君》是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一首。
王昭君名叫王嫱,昭君是她的字,古人取名字一般都有名、字和号。“王昭君”这三个字的知名度要比她的大名王嫱高得多。历史上不少人如此,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世民只是他的字,他的正名是什么还没人知道。
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到了魏晋,有个皇帝叫司马昭,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那个司马昭,为了避讳皇帝的名字,将“昭君”改成了“明君”,后人又因此称她为明妃。在那些以王昭君为主题的诗词中,几乎都是以“明妃”二字入诗,而不是昭君,有个词牌名就叫“昭君怨”。
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古今人人皆知,王安石也曾写过两首《明妃曲》。
明妃曲
宋·王安石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这两首诗差不多将王昭君一生的事迹都写进去了,其中还提到了画师毛延寿、汉武帝皇后陈阿娇还有才女蔡文姬等人,品评历史,写出了王安石个人对昭君出塞一事的看法。虽然很多人对王安石诗中的观点存在非议,但不能否认,诗的本身是极好的。
杜甫咏王昭君的这首诗,是他经过昭君村时的有感而发。王昭君生于今湖北省兴山县附近的宝坪村,因为出了王昭君这么个历史名人,宝坪村后来干脆改名叫昭君村了。杜甫说“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是因为昭君村在唐朝时属于荆门府,他经过千山万壑到了这个地方,想起了这里还遗留着王昭君生长的山村。
汉元帝时期,王昭君以良家子的身份进了宫。良家子顾名思义就是好人家的姑娘,历朝历代都会在民间选女子充实后宫,长得一般的当宫女,长得好看或者讨人喜欢的则有机会成为皇帝的妃子,或者皇帝心情好了,会把她们赏给王侯贵族当妻妾。汉文帝的窦皇后就是良家子出身的。
以王昭君的美貌,被皇帝看中封个妃子什么的,本来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后宫佳丽三千人,皇帝要是一个个都看过去,眼睛都要看得近视。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让皇帝既方便在他庞大的后宫群中发现美女,又不浪费时间,那就是找画师为后宫女子画像。皇帝可以坐在龙椅上一边吃吃喝喝享受着,一边看侍从为他呈上的画像。这样一来,宫廷的画师们就成了后宫女人们争相讨好的对象。
不少良家子出身富贵人家,一开始就奔着选妃的目标去的,离开家时身上带了不少好东西,宫里也是人待的地方,有人的地方有银子就好办事。为此,那些宫廷画师捞了不少油水,大概他们的标准是给得越多就画得越美,反正皇帝不会发现,爱画成啥样还不是他们一个念头的事。
当画师为王昭君画像的时候,王昭君没有像其他良家子一样贿赂他们。画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王昭君就被画成了一个丑八怪。画师也算睚眦必报的人啊,你不给我银子,行,我就把你当妃子的美梦扼杀在摇篮里,看谁比谁狠。就这样,其他良家子一个又一个得到了皇帝的召见,唯独长得最美的王昭君被埋没了。
照王安石“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来看,不肯贿赂画师而被画丑有可能是后人杜撰的,皇宫那么大,宫女那么多,没被皇帝看见也不是没可能。不管怎么说,王昭君的美貌被埋没是事实。如果没有出塞和亲一事,王昭君很有可能和白居易笔下的“上阳白发人”一样,在后宫孤独终老。
那会儿匈奴内部正打得不可开交,其中某部落的呼韩邪单于比较聪明,被打败了就逃到汉朝来,跟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过了几年,呼韩邪单于又到长安来了,这一次他不是来避难,而是为和亲而来。呼韩邪单于是个聪明人,关系好不好都是虚的,只要跟汉朝攀上了姻亲关系,那才是铁打的事实,其他部落再野蛮也不敢跟大汉朝的亲家动刀子。
汉元帝想了想,不太忍心把皇家的女儿嫁到大漠去,但是又不好拂了人家的面子。他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在后宫中挑选一个宫女嫁过去。匈奴蛮荒之地,宫女们听到这一消息,都吓得不敢出声,汉宫吃好喝好,谁脑子被门夹了才愿意嫁到那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去。偏偏王昭君主动站了出来,她不想一生埋没,在她看来,与其做个白头宫女,还不如远嫁他乡。
一听有人主动要求和亲,汉元帝很高兴,立刻召见了王昭君。这一见可不得了,汉元帝悔得肠子都青了。汉宫中有这么美的女子他居然不知道,到头来白白便宜了匈奴人!纵使心中有一千个一万个不舍,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收都收不回来了,失信于人可不是一个皇帝该干的事。失去了美人,汉元帝把一腔怒火发到了画师身上,他下令将毛延寿等擅长画人物的宫廷画师全部处斩,这才勉强消了怒气。
就这样,王昭君告别汉宫,随着呼韩邪单于一起去了大漠。“一去紫台连朔漠”中的“紫台”指的就是汉宫。南朝江淹《恨赋》里有写道:“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嫁到大漠的王昭君受到匈奴人民的热烈欢迎,她跟呼韩邪单于也十分恩爱,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阏氏”意为美好可爱的女子,是对单于妻子的称呼,大概相当于中原“皇后”或者妃子的意思。只可惜过了三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继任单于是他的大阏氏所生的儿子复株累单于。
按照匈奴人的规矩,继任单于要把先单于所有的小老婆都娶了,作为思想传统的汉人,王昭君不能接受这一风俗,他写信请求归汉。汉元帝的意思是,既然你都嫁到了大漠,那就尊重匈奴人的规矩,继续嫁了吧。于是王昭君又嫁给了复株累单于,生有两个女儿。
后来汉元帝皇后的侄子王莽叛乱,战争频发,王昭君眼看祖国遭此大劫,幽怨地死去了。她被葬在今内蒙古的大黑河畔,因为秋天塞外草地枯黄,唯有王昭君墓的草是绿的,所以昭君墓被称为青冢。
杜甫所感叹的是,王昭君为了巩固大汉与匈奴的关系,主动请缨嫁去匈奴蛮荒之地,到头来却只留下一座青冢在黄昏的夕阳之中,这就是王昭君的怨与恨。哪有女子真心愿意去国离乡的,她只是不想成为后宫中的白发宫女啊。杜甫在诗中写出了他为王昭君不平的心理,汉元帝昏庸至此,只看画不看人,以至于埋没了王昭君这样的美人,让她带着一腔怨恨嫁去了寸草不生的荒漠。
那些咏王昭君的诗词经常提到她的怨恨,李白写过一首关于王昭君的诗,诗名直接就是《昭君怨》,非常直白。
昭君怨
唐·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送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方出,明妃西嫁无来自。
胭脂长寒雪作花,媚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壕使人嗟。
李白的诗,意思是说王昭君没有钱贿赂画师,不能被汉元帝纳入后宫,只能凄苦地出玉门关远嫁塞外,到头来,唯留下一座孤零零的青冢。
王昭君擅长弹琵琶,后人所画的“昭君出塞”图中,王昭君一身红色斗篷,怀抱琵琶,美丽非凡。据说在前往大漠的路上,王昭君一直弹着琵琶,南飞的大雁都为这悦耳的曲声所感动,又见王昭君生得这样美丽,居然忘记拍动翅膀,摔到了地上。王昭君因此得了“落雁”的称号。
那大漠的胡琴琵琶曲千年不断,那曲调幽怨,仔细一听,分明就是王昭君的满心怨恨啊。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