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瞽》原文与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梁建民 【本书体例】

【原文】:

有瞽有瞽(1),在周之庭(2)。设业设虡(3),崇牙树羽(4)。应田县鼓(5),鞉磬柷圉(6)。既备乃奏,箫管备举(7)。喤喤厥声(8),肃雝和鸣(9)。先祖是听(10),我客戾止(11),永观厥成(12)

【鉴赏】:

这是一首周初王室始作乐以祭祖的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庙堂祭祀时音乐演奏的盛大而优美的场面。

关于为此诗的原由,《诗序》曰:“始作乐,而合乎祖也。”《郑笺》云:“王者治定制礼,功成作乐。合者,大合诸乐而奏之。”郑氏之说语焉不详,颇使后人争执。孔颖达指实为周公祭文王之诗:“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一代之乐功成,而合诸乐器于太祖之庙奏之,告神以知善否。诗人述其事而为此歌焉。”实际上,究竟祭谁无关宏旨,我们无须置疑。重要的是,首先,在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旦摄行王政。为了维护周王室的统治,周公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礼乐制度,一方面以礼乐制度来维护以血缘宗法关系为基础的周王朝内部团结,另一方面,通过礼仪乐舞来显示征服者的至高无上的权位,并威赫广大臣民。其次,我们今天研究这首诗,可以从中了解古代各种乐器以及音乐师们在宗庙合奏音乐的情景,因而本诗具有宝贵的艺术史料价值。

全诗一章十三句。

前六句以铺叙的手法来写盲乐师们演奏前的整个准备工作。开头两句是总说:乐师们聚集在周王的祖庙大庭上,即将进行合乐演奏。接着用四句诗写他们以紧张而娴熟的动作准备道具,安放乐器。乐师们陈列好乐器支架,并次第有序地将大鼓、小鼓、钟、磬、柷、圉悬挂在锯齿般排列整齐的崇牙上,这些板、架上插着五彩羽毛,雕着精美花纹,它们和各种井然罗列的乐器交相辉映,富丽堂皇。诗人于此不惮其烦地列举各种乐器的名称,详细铺叙各种器乐设施及其陈列情景,就是要显示出“始作乐”仪式之隆重庄严,突出周王代天行令,君临天下的煊赫威严;同时让我们想见场面之盛大壮观,乐师紧张而兴奋的情绪,渲染出演奏前的热烈欢快的气氛,造成一种先声夺人之势。这将是一场多么不同凡响的合奏演出啊!古代宇宙祭祀,就是要把各种乐器合在一起来演奏的。《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之末,择吉日大合乐,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祝之。”诗中所写情况正是“大合乐”的真实再现。在此,作者详写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各式各样,门类众多。从中我们也不难想见乐队人数之多,阵容之盛,而又井然有序,各行其职。

“既备乃奏”四句以极简省的语言描绘“合诸乐器于祖庙奏之”的情形。先秦时代的“乐”,是合歌、舞、器乐为一体的。根据《周礼》的规定,不同场合,表演不同的歌舞,有着严格而明确的规定。本诗是描述祭祀先祖仪式的,显然,应当舞《大武》一类祭祀歌舞。而演奏的音乐,也是《大武》壮观优美的音乐。由于有前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各种乐器的铺写,因此,正面描述音乐演奏的情景,只有寥寥的四句。在肃穆的庙堂中,一声柷响,顷刻之间钟鼓和鸣,箫管齐奏,笙簧相间,歌舞四起。作者在此以简驭繁,以少总多,简明恰切地用“喤喤”、“肃雝”四字拟音摹声,准确写出了乐声的铿锵和谐,宛转动人。乐声时而高亢雄壮,时而低徊悠扬,时而急促昂奋,时而迂徐舒缓。就在这圣洁、欢洽的音乐会上,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君王、群臣追怀先祖巍巍功烈,整肃朝纲礼仪,祈福国泰民安,表达出他们对先祖神灵的崇敬之情。

诗的最后三句以点染法描绘神灵和客人欣赏音乐的情形,特别是从听众的反映上烘托乐师们演奏技艺之高和合奏音乐之美。在此,作者以实带虚,重点写周王群臣,映带祖宗神灵,祖宗神灵和周王群臣无不沉浸在这优美动听、宛转悠扬的乐声之中,如醉如痴,忘情一切。正当此时,一声宏亮清脆的圉声止住众乐,听者才从美妙无比的音乐境界回味过来,如同大梦初醒。在这里,作者巧妙地以音乐效果及其强烈的感染力突出烘托了音乐合奏之美。

这首诗叙写完整,笔致灵活。它不仅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器乐设备和演奏情况,反映了史书盛传的周公制礼作乐的基本史实,在中国思想史、音乐史上具有宝贵的价值,而且以古朴巧妙的艺术手法描写出宇宙音乐之美。既有演奏前准备情况的正面铺叙,又有演奏情况的简括描写,还有对演奏效果的侧面烘托,笔法多变,生动传神。这给本来板滞单调的颂诗带来了灵动之气,也增强了诗歌本身的艺术感染力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