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彩书怨》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彩书怨

—如果有来世,愿为思妇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上官婉儿《彩书怨》

上官婉儿其人,人比诗要有名得多。

她一生沉浮,而她留在我记忆中最深处的,只是最初那个眉心文着红梅的少女的侧影。她回眸一笑,周遭黯然。

历史赋予上官婉儿的东西太多太多,可独独忽略了她作为女人最纯真的一面。

上官昭容,上官仪的孙女,巾帼宰相,武则天的心腹……这些凌驾于她姓名之上的头衔,看似风光,却也不过是他人的后缀,抑或是那个时代的附属罢了,有哪一个是真正属于她的,作为一个普通女子的她呢?

大唐盛世的长安,太华丽,太霸气,所以能被岁月记住的,永远都是有着同样华丽与霸气的,人影幢幢中的鲜衣怒马,而非寂寞巷尾的踽踽独行。上官婉儿属于前者,她未出世就注定非平常人。

《旧唐书》记载,上官婉儿的母亲郑夫人怀孕时,曾梦见巨人递给她一杆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夫人很开心,有此吉兆,她认为腹中胎儿是个男孩,并且将来必成大器,熟料生下上官婉儿,她不免失望。彼时的郑夫人不会想到,她的女儿长大后果然如梦中巨人所说,称量天下士。

虽有大吉之梦,上官婉儿的幼年却不尽如人意。

麟德元年(664),上官婉儿刚出生没多久,灾难的阴影渐渐笼罩在整个上官府上空。她的祖父上官仪是当时极负盛名的贤人,深受唐中宗和武则天的赏识。可他并不懂得审时度势,眼看武则天权势越来越大,朝中不少大臣暗暗调转风头,依附武则天,他却对后宫干政之举十分不满。

在几位大臣的支持下,上官仪义正词严向高宗提出了废后主张。高宗本就是没主见之人,既有人上书,他也觉得武则天的气焰实在太过嚣张了,不能放任,于是命上官仪主持草拟废后诏书。

然而,上官仪低估了武则天的势力。高宗身边处处是武则天的耳目,有任何风吹草动,武则天会在第一时间知晓。自然,废后以失败告终。

武则天在高宗面前一闹,高宗当即收回了废后的旨意。那么以武则天的性子,这件事岂会不了了之?她不可能找高宗算账,承载她怒气的第一人只能是上官仪。参与此事的其他大臣全因触怒武则天而入狱,无一幸免。

上官仪获罪,上官家的男丁尽数被杀,上官婉儿和母亲郑夫人则被发配到了内庭为奴。自此,上官婉儿开始了她一生中最艰苦的日子。但是有称量天下的先兆在前,她不可能就这样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

十四岁那年,上官婉儿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她美貌端庄,诗文出众,通晓事理,名气渐渐传开。武则天听闻,召见了她,当场命题让她作诗。上官婉儿毫不胆怯,按照武则天的意思赋诗一首,其文采斐然,令武则天大悦,当即下令免去她的奴婢身份,留在身边帮忙处理宫中事务。

也只有武则天这样的人物才敢大胆启用仇人的孙女,以上官婉儿之才,利用得好就是她的得力助手,利用不好则是一把时刻有弑主危险的利刃。她欣赏上官婉儿的才华是其一,还有一个重原因,恐怕也是为了监视。

上官婉儿日日面对灭门的仇人,若说她没有报复之心,也是绝无可能。年轻气盛的她曾多次触怒武则天,武则天却总是在关键时刻网开一面,宽恕她的罪行。久而久之,她深刻明白了忤逆武则天只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除此无他。她渐渐收起毕露的锋芒,小心翼翼伺候武则天,曲意逢迎,武则天对她也越来越信任。

历史剧中,上官婉儿的初恋被几乎赋予了同一个人—章怀太子李贤。那时候她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情窦初开,留在武则天身边的她,接触最多的人自然是太子贤,所以后人将她的初恋定义在李贤身上,也不是毫无根据。

历史的真相如何,无人知晓。莫说上官婉儿与李贤之间的情愫是真是假,纵然是真,他们也注定是擦肩而过。李贤的命运比太子弘好不了多少,调露二年(680),他因谋逆罪被贬为庶人,流放巴州。拥有武则天这样一位俯瞰天下的母亲,这或许就是李弘和李贤逃脱不了的宿命,他们的弟弟,后来的唐中宗李显,虽然成功问鼎帝位,结局却也好不到哪儿去。

上官婉儿和李显的感情是被挖掘最多的。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复位,封上官婉儿为昭容。按照当时妃子的品级,昭容仅次于皇后、四妃和昭仪,在宫中的地位已是极高的了。不难看出,早在武则天称帝之时,上官婉儿和李显就有了暧昧不清的关系,武则天那么聪明的人,或许早就知道,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等到武则天一死,压在上官婉儿身上的枷锁彻底解除,她所渴望的东西,她自会去争取,包括情爱,包括权欲。

不过在参政的同时,上官婉儿没有荒废在诗文上的爱好‍‌‍‍‌‍‌‍‍‍‌‍‍‌‍‍‍‌‍‍‌‍‍‍‌‍‍‍‍‌‍‌‍‌‍‌‍‍‌‍‍‍‍‍‍‍‍‍‌‍‍‌‍‍‌‍‌‍‌‍。

《全唐诗》中一共收录了上官婉儿三十二首作品,其中是被提及较多的就是《彩书怨》。在这首诗中,上官婉儿以闺中思妇的口吻塑造了一位思念丈夫的妻子形象。

诗的开头模仿屈原《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说明诗中的思妇生长在洞庭湖边,她看着纷纷落下的树叶,感受到了深秋的萧瑟,继而又想起了远在万里之外的丈夫。

春秋之际,是最容易感伤的季节,也是最容易牵动妇人心中相思的季节。没有丈夫的陪伴,妇人闺中寂寞,孤枕难眠,更深露重之时,更觉得被子都是冰冷冰冷的。因此妇人一夜难眠,索性起床,走到窗户边看月亮。她和丈夫抬头看见的是同一个月亮,可偏偏相隔甚远,无法见面。等到月亮落下,空留房中华丽的织锦屏风。没有丈夫的日子,妇人如此空虚寂寞,梦中都想着团聚。

可以想象,武则天在世的时候,上官婉儿处于女子最美的花样年华却不能找个心爱的男子嫁了,过普通女子该过的日子,眼看着同龄女子都成婚了,婉儿心中肯定是有羡慕和遗憾的。诗中妇人的寂寞,她能体会,却无法光明正大去感受,这或许就是她日后肆意留情的根本原因。

她一生困于皇宫之中,虽说中年时成了唐中宗的妃子,但是平常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她从来没体会过,这也是她身为女人最缺乏也是最渴望的经历。所以,她才会有如此之多的,令后世之人最为津津乐道的艳史和私情。她的情人,除却唐中宗李显,还有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中书侍郎崔湜。

唐朝一度就是个男女关系混乱的年代,武三思不仅和上官婉儿是情人关系,他和中宗的皇后韦氏也常常混在一起。中宗是妻管严,明知韦后和武三思有私情,也只是敢怒不敢言,到最后连性命都葬送在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手上,他也算是历代皇帝中最窝囊的一个了。

宫廷生活的寂寞与苦闷,其实远胜过闺怨的女子。后宫佳丽三千,皇帝却只有一个,尽管她们拥有荣华富贵的生活,却得不到一份真挚的感情。她们被关在这座黄金牢笼之中,没有人身自由,也很难得到皇帝的眷顾,只能在空虚和寂寞中了此残生。

上官婉儿是宫中少有的处于权力巅峰的女人,可也终究只是女人。女人最想要的,不外乎一份真挚的爱情,而她终其一生都实现不了这个愿望,她只能从其他地方寻找刺激。

上官婉儿在情感上的欲望,早在武则天时期就有体现。

武则天曾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张家兄弟生得唇红齿白,秀美异常,上官婉儿长期跟在武则天身边,不免会留意他们。艳史小说有杜撰,上官婉儿和张昌宗私通,被武则天当场发现。至于上官婉儿跟张家兄弟有无更进一步的关系,无人可知。

然,光凭武则天专横的性格,上官婉儿即使多看了张家兄弟几眼,也是犯了她的忌讳。她一怒之下拔下玉簪向上官婉儿扔去,玉簪不偏不倚正中上官婉儿眉心,时间长了就留下了疤痕。为了掩盖疤痕,上官婉儿在眉心刺了一朵红梅,不料更显得楚楚动人。宫人们见了,争相效仿,用胭脂点额,梅花妆风靡一时。

情感的充盈,权力上的壮大,使得上官婉儿的野心越来越大,却也越来越空虚。她一脚踏进大唐盛世的权力中心,风生水起。她和当年的武则天一样,一步步走向权势的巅峰,韦后和安乐公主就是她最好的盟友。

安乐公主在历史上很有名,她野心之大,除了缠着中宗封她为“皇太女”,就是和韦后联手谋害中宗一事了。历史记载,安乐公主早年便恃宠而骄,奢靡无度,韦后对她极是宠爱,只要她想要的,哪怕是抢也要抢到手。她姐姐长宁公主也喜好奢华,热衷兴建府第。上官婉儿的《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就是她在游览长宁公主的流杯池后所写。

说来可笑,上官婉儿和韦后之间关系的拉近,是从她把情人武三思推荐给韦后之后正式开始的。武三思姓武,也算是帝王之后,上官婉儿和韦后联手将他推上了权力的高峰。在武三思的掌控下,朝中反韦后一派的大臣如张柬之等,尽数被诛杀。

上官婉儿、韦后、武三思等人权力的膨胀,令身为李家子孙的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

李重俊不是韦后的亲生儿子,又一直自认为是李家子孙,他一心想着夺回李家的皇权。眼看父亲中宗无能,朝堂几乎被一帮女人掌控,他发动兵变,诛杀了武三思和武崇训父子。武崇训正是安乐公主的驸马。

武三思死后,李重俊没有打算放过上官婉儿,不过上官婉儿在这个紧要关头表现出了非人的镇定,她对中宗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中宗怕李重俊威胁到自己,便下令让羽林军围攻太子一党。李重俊兵败被杀,上官婉儿也逃过了一劫。

李重俊一失败,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韦后、上官婉儿以及安乐公主这三个女人的势力越来越大。她们肆意淫乱宫廷,甚至公开蓄养男宠。

除了武三思和崔湜,上官婉儿还有不少男宠,这些事唐中宗未必不知道,他不敢管,也管不了,他身边的女人,韦后、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安乐公主,任何一个都比他这个皇帝还要有权有势,尤其是太平公主‍‌‍‍‌‍‌‍‍‍‌‍‍‌‍‍‍‌‍‍‌‍‍‍‌‍‍‍‍‌‍‌‍‌‍‌‍‍‌‍‍‍‍‍‍‍‍‍‌‍‍‌‍‍‌‍‌‍‌‍。

上官婉儿的失败,就在于她和太平公主有了嫌隙。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疼爱的女儿,她在政治上的才能并不输给母亲多少。有一个很荒唐的说法是,太平公主看上了上官婉儿的情人崔湜,两个女人为了一个男人闹翻了脸。

嫌隙一生,上官婉儿便彻底加入韦后和安乐公主的阵营,太平公主则联手临淄王李隆基

韦后和安乐公主铤而走险,毒杀了中宗,与此同时李隆基带着大军冲进宫中,捕杀韦后党羽,韦后和安乐公主都死于这场政变中。

在这样的生死关头,上官婉儿却还是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她梳理好妆容,带着她的宫女仪仗队前去迎接李隆基,她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先帝遗诏,以表明自己与韦后立场是不同的。

但李隆基可不像中宗那般糊涂,他才在这场权力之争当中崭露头角,正是树立威信排除异己的时候,他是不会允许有一条漏网之鱼的。莫说他和太平公主都认定上官婉儿是韦后的党羽,即便不是,那也是宁可错杀,不能放过。

就这样,上官婉儿在权力中厮杀的一生匆匆结束了。

李隆基即位后,派人收集上官婉儿生前的诗作,整理成文集。

足以见得,抛开糜烂的生活和政治上的野心,上官婉儿的文采是毋庸置疑的,李隆基既然肯花心思去编撰她的诗作,必定对她的才情极是认同。

大唐盛世,不乏奇女子。上官婉儿做到了称量天下士,却还是没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深宫女子皆寂寞,纵有七窍玲珑的心,不下须眉之才,她还是和其他宫中女子一样,一生都没逃出宫墙所筑起的囹圄。

若有来世,她或许只想当一个贫民女子,远离宫阙,远离皇权,嫁自己喜欢的人,过朴实简单的日子。一如她寄托在诗中的情怀,她,不过只想感知一个普通思妇的心情罢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